中國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女運動員
基本資料
姓名:李森
性別:女
生卒:1914年~1945年
籍貫:湖南衡陽
項目:田徑短跑
李森田徑短跑名將,中國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女運動員。湖南省衡陽縣(今衡南縣)人,女。1914年,李森出生於衡陽縣(現為衡南縣)車江區鐵市鄉金馬村一個名為“德新堂”的舊式大家庭。她家是一個家境敗落的大戶人家,祖父李蘚青擔任過雲集鄉團練,伯祖父李茂青是清代光緒時的兩榜進士,擔任過上海崇明縣知縣。其父李某少年讀過私塾,後閒居在家。其母魏輝,受過中等教育。李森三歲時父親病逝,家境日趨沒落,魏輝難以忍受長期封建家庭的遺孀生活,帶著李森離鄉背井來到衡陽城內的省立第六女子中學附小教書,以微薄的薪水維持生活。由於魏輝工作努力,後被調到中學部擔任女輔導員。自幼愛好體育運動,每日凌晨,跑步到湘江河畔,登回雁峰,無論嚴冬酷暑,很少間斷。12歲時考入衡陽省立第六中學,選人校田徑隊和排球隊。她身材修長,15歲時身高1.68米,在學校運動會上獲女子短跑到米第一名。1930年,1931年,1932年三屆省運會的短跑項目冠軍被一人獨攬,衡陽妹子李森一時間名噪三湘。1942年,她生第二個孩子時因產後失血去世,年僅28歲。
職業生涯
1930年,李森在舊中國湖南省十運會上大顯身手,奪得女子100公尺第一名。
1931年,湖南省十一屆運動會上,她又以7秒8和15秒1的成績攬得女子50公尺和100公尺兩項桂冠,並破紀錄,名震三湘。
1932年,在湖南省十二屆運動會上,李森再次獲得女子100公尺和200公尺兩項冠軍。
1933年長沙稻田女子師範學校特招李森到該校學習。
1934年李森考入上海東南大學女子體育師範學校深造,專攻體育,使其短跑技術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在學校讀書時,李森參加了有中、美、法、俄等國運動員參加的第五屆上海國際田徑賽,她一馬當先,奪得女子50公尺和100公尺冠軍、個人總分第一名。
1935年10月,在上海舉行的全國第六屆運動會上,她不僅獲得到米、100米、200米3項冠軍,跳遠亞軍,而且打破3項全國紀錄,即:急行跳遠以4.98米破4.88米紀錄;50米以6秒6破6秒9紀錄;200米以27秒5破27秒6紀錄,創造了中國田徑史上的奇蹟。全國體育界特將1935年稱為“李森年”,以表彰她為國家體育事業所建的殊勛。直到新中國成立時,這些紀錄還沒有被人打破。李森的優異成績轟動了體壇,被譽為“女跑王”。
1935年底,她接到參加第十一屆奧運會集訓的通知,數九寒天,在田徑場上刻苦訓練。
1936年6月在奧運會選拔賽上她以100米13秒4的成績達標,被錄取為中國參加奧運會的正式選手。由章士釗先生出資贊助,她經過近一個月的漫長旅程,到達德國柏林,代表中國參加在柏林舉行的第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由於海上長途航行,體力消耗過大,致使比賽中未能獲得好成績。但是,重在參與,歷史已經記載,她是中國體育史上第一個參加奧運會比賽的女子田徑運動員。
1937年春,李森曾回長沙,被何鍵聘為湖南國術館體育教師。
田徑簡介
田徑運動(track and field) 是田賽和徑賽的合稱。它是一種結合了速度與能力,力量與技巧的綜合性體育運動。“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在很多方面都能夠通過田徑運動得到集中體現。田賽主要指跑道內部進行的,像跳高、跳遠、標槍之類的比賽項目;徑賽主要指在跑道上完成的賽跑項目。它是人類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據記載,最早的田徑比賽,是公元前776年在希臘奧林匹克村舉行的第一屆古代奧運會上進行的,項目只有一個——短距離賽跑,跑道為一條直道,長192.27米。到公元前708年的第10屆奧運會上,才正式列入了跳遠、鐵餅、標槍等田賽項目。當時只準男子參加,女子連觀看也不行,違者處以死刑。
1894年,在英國舉行了最早的現代田徑運動國際比賽,比賽共分9個項目。真正的大型國際比賽是1896年開始舉行的現代奧運會。它沿用古代奧運會每隔4年舉行一次的制度,每屆奧運會上,田徑運動都是主要的比賽項目之一。從1928年第9屆奧運會起,才增設了女子田徑項目,此後,女子便參加了田徑項目的比賽。
20世紀早期,當奧林匹克運動伴隨著西方文化浪潮的衝擊傳入中國時,少數大城市中的年輕婦女開始涉足體育活動。中國女運動員出現在奧運會上始於1936年,當時參加第11屆奧運會的69名運動員中只有兩名女性。儘管她們沒有獲得獎牌,但走進奧運會已經是開天闢地的創舉。
參考資料
[1] 明日信息網 http://hunan.sinoeb.cn/%E6%B9%96%E5%8D%97%E9%AB%94%E8%82%B2%E7%95%8C%E5%90%8D%E4%BA%BA/%E6%9D%8E%E6%A3%AE%E7%94%B0%E5%BE%91%E7%9F%AD%E8%B7%91%E5%90%8D%E5%B0%87%E6%B9%96%E5%8D%97%E8%A1%A1%E9%99%BD%E4%BA%BA%E7%B0%A1%E6%AD%B7.html
[2] 半島網新聞 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0808/20080808/news_20080808_680326.shtml
雲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
1966年11月生於中國雲南省騰衝縣,1988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並留校任教。現任雲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撒嬌詩院榮譽院長,中華藝術復興研究小組成員。教育部藝術設計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雲南省政協委員,雲南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雲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雲南大學藝術學位委員會主任,昆明詩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在《花城》、《作家》、《讀書》、《人民文學》等刊物上發表藝術評論、詩歌、散文、學術論文300餘篇。在中外出版《畫布上的影子》(東方出版社2000年版)、《我心中的畫師》(廣西師大出版社2002年版)、《動物世說》(花城出版社2002年版)、《鳥天下》(中國工人出版社2004年版)、《荒誕而迷人的遊戲》(學林出版社2004年版)、《蒼山夜話》(學林出版社2006年版)、《中國風車》(美國芝加哥虛擬藝術家合作社2007年出版)、《教育的危機》(花城出版社2008年版)、《李森詩選》(花城出版社2009年版)、《我心中的動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等10餘部著作,主編《兩個西南》(中美兩國西南部詩選,美國芝加哥虛擬藝術家合作社2008年出版)、《新詩品——昆明芝加哥小組,第一卷、第二卷》(與史蒂文·施洛德等合作,雲南大學出版社版)等刊物和著作10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