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紅[雲南大學圖書館館長,中國宗教學會理事]

李東紅[雲南大學圖書館館長,中國宗教學會理事]

歷史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研究。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李東紅,男,主要領域為:民族宗教學、西南考古學、少數民族文化資源保護、白族歷史文化研究。先後獲中國民族史碩士、中國文化史博士學位。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紐西蘭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訪問學者。

現任雲南大學圖書館館長。歷任雲南大學社科處副處長、教育部滇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雲南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兼任中國宗教學會理事,雲南省留學人員聯誼會理事。 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國家留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雲南省十五重大科技攻關課題等科研項目。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AsianEthnicity》、《思想戰線》、《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弘道》(香港)等刊物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蒼洱五百年》、《鄉人說事——鳳羽白族村的人類學研究》等著作8部。

主要貢獻

代表論文

1.《從阿叱力教派出發:問題與範式的討論》(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第4期;

2.《從地方一族到國家公民:“白族模式”在中國民族建構中的意義》(思想戰線)2014年第1期;

3.The Influence of Indian Buddhism on Bai Identification andUnderstanding of Their Origins as a People, published in AsianEthnicity, Volume 10 Issue 1, 2009. Routledge.

4.《邊疆考古的民族視角與範式思考》(民族研究)2008年第4期;

5.《劍川石窟與白族信仰民俗》(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3期

6.《文化資源的價值評估、成本核算和經濟補償》(思想戰線)2004年第3期;

7.《從考古材料看白族的起源》(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8.《南詔大理國時期道教發展概略》(弘道)2003年10月;

9.《雲南大學民族研究的過去和現在》(民族研究年鑑)1998卷。

10.《白族本主崇拜研究述評:兼談本主研究的方法論問題》(思想戰線)1997年5期;

11.《大理地區男性觀音造像的演變:兼論佛教密宗的白族化過程》(思想戰線)1992年6期;

學術著作

1、《鄉人說事:鳳羽白族村的人類學研究》,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2年;

2、《蒼洱五百年》,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

3、《白族密宗》,《法藏文庫》卷48,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出版,2001年;

4、《雲南鄉土文化叢書·大理》,雲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5、《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白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科研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南詔大理國宗教研究》(2014);

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白族本主信仰的解釋人類學研究》;

3、國家民委重點科研項目:《僳僳族、怒族、勒墨人(白族支系)社會歷史調查》修訂;

4、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白族文化與漢文化互動與構建:雲南鳳羽白族村的歷史人類學研究》;

5、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項目:《中美文化資源保護比較研究》。

獲獎記錄

2014年 獲第17次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3年 被評為雲南省優秀社科專家;

2009年 獲得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7年 獲得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5年 獲得雲南省多媒體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0年:1.《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白族》多媒體光碟,獲雲南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白族》多媒體光碟,獲雲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999年 獲台灣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獎助,出版《白族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研究》一書;

1996年 有關佛教研究的系列論文,獲得首屆雲南大學笹川優秀青年教育基金科研成果一等獎;

1995年 有關白族本主崇拜研究的系列論文,獲雲南大學笹川優秀青年教育基金科研成果二等獎;

1991年《大理地區男性觀音造像的演變:兼論佛教密宗的白族化過程》獲1990-1992年度雲南省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