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李春濤,廣東潮州人,曾用名景山、赤鱗。國民黨左派。1897年2月25日出生於潮州劉察巷15號。祖父李毓貞,在潮州東平路開設"祥和"糖行,生有兩個兒子。其父李秀升是小兒子,民國初年當過短暫的潮安縣議員。他雖擁有糖行的股份,但不願經商,終生以教書為業,在潮州城南國小當過語文老師。母親王懿德出身於潮州仙街頭王氏家族。李春濤是他們的大兒子。
其父李秀升與澄海縣三才子之一的吳貫因是執友(吳貫因:留日學生,著名的歷史學家。19世紀初任北京政府內務部參事兼編譯處處長。民國初期,主編中華書局的《中華雜誌》。後任東北大學校長等職。)李秀升及其堂兄李南笙和澄海縣的吳貫因、李秀才四人相約同赴廈門參加了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進行革命活動,並在家鄉宣傳三民主義,帶頭剪辮子。他們四人常聚到劉察巷15號,討論國家大事,使年幼的李春濤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他決心學習孫中山的革命精神,遂以"景山"為別字。
尊父命李春濤拜吳貫因為師,而那時杜國庠已是吳貫因的弟子,故李、杜是同門師兄弟,杜國庠年長李春濤 8 歲。李、杜兩人一見如故,志同道合,從此親如兄弟。
李春濤的家是一個舊式大家庭,堂兄弟姐妹十餘人。他是兩房兄弟中年齡最長的一位。 李春濤幼年、少年就讀於潮州城南國小、金山中學。他自幼讀書努力,勤奮好學,聰穎過人,語文基礎紮實,成績尤為優秀。
1918年9月 --- 1921年6月 就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五四運動,5月7日李春濤參加了在日留學生召開的國恥紀念大會。
1919年的秋、冬間,李大釗的名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和楊匏安的力作《馬克思主義》等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的論文相繼發表。杜國庠、鄧初民、林礪儒以及田漢、李春濤等都在日本從事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研究,並經常寄有關日本和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報刊、檔案給林伯渠,交流思想。
1919年9月18日,早稻田大學的進步學生創立了“建設者同盟”,不久,李春濤和彭湃一起參加這個組織。1920年10月李春濤與彭湃、楊嗣震等共創"赤心社",出版《赤心》,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和俄國革命經驗,探討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參加"赤心社"的還有王鼎新、陳卓凡、林孔昭、李孝則、彭澤、林泉、洪達共十人。1920年11月,日人堺利彥、韓人權無為等在東京發起組織“CoSmo—C1ub” (可思母俱樂部),彭湃與春濤等“因與堺、權相識,遂首先加入。”
1921年,春濤從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科畢業。他取道北京還鄉時,曾與方展英等潮汕籍青年一起,在北京聆聽李大釗的演講。
1921年9 --- 1922年2月 任潮州金山中學教務長、代校長。到金中是因為校長張競生博士是李春濤的金中校友,當張見春濤返鄉,便往會晤,相見甚歡,又志同道合,張即聘春濤到母校共職。李春濤一到校,立即創辦、主編《金中月刊.進化》,公開定期向學生講解社會主義學說。併力排各方阻力,於1921年9月經考試招收了 8 名女生,在潮州開創了男女同校的先例。韓師也於1923年招收了 5 名女生。
當時潮州沒有電燈,李春濤在金中辦了一個發電所,由學生參與管理,裝上百多盞電燈。既改善了教學條件,又幫助勤學的貧苦學生繼續求學。他在金中任職期間,關心和支持“潮州青年圖書社”的活動,主動向書社介紹外地一些新的書刊,通過書社請來一位步行旅遊世界各地的美國人到金中發表沿途觀感演講,以此擴大學生視野並增長社會知識。
1921年10月,彭湃就任海豐教育局長後,李春濤於1922年3月受彭湃之邀任海豐第一高等國小教員。他只從教科書選講二三篇好文章,而另取《新文精華》、《新青年》作為教材,講授梁啓超、蔡元培、陳獨秀、魯迅等人的作品。
1922年“五一”節,李春濤協助彭湃和楊嗣震,積極籌備在海豐舉行勞動節紀念遊行。遊行之後,李春濤在運動場演說中號召學生“為謀取人類的幸福生活而奮鬥”。這次紀念遊行,嚇壞了海豐的土豪劣紳,陳炯明撤去了彭湃的教育局長職務,革新教育的實踐受到了挫折,但春濤和彭湃等宣傳新思想的活動並末停止。李春濤與彭湃共創《赤心周刊》,任主編,並親自刻印。《赤心周刊》以鮮明的政治態度,與陳炯明的《陸安日刊》展開論戰,直至1922年7月回到潮州。
1922年9月 --- 1925年4月 李春濤與杜國庠同租北京地安門內慈慧殿南月牙胡同13號的一座四合院"赭廬"。執教於中國大學、平民大學、法政大學和高等女師。在《孤軍》、《晨光》、《學藝》等刊物上發表大量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
1923年8月,李春濤回潮州探親,正逢海豐農運受到鎮壓,被捕20多人並通告解散海豐縣農會,史稱“七五農潮”。彭湃三兄弟到劉察巷向李春濤告知此事。彭、李共商,並由李春濤起草了《海豐全縣農民泣告同胞書》,並立即印發各界擴大宣傳,呼籲援助營救被捕農友。針對當時香港《華字報》和《建設周報》所載歪曲海豐農運的文章,李春濤於1923年11月在北京發表了長篇文章《海豐農民運動及其指導者彭湃》,支持彭湃領導的農民運動。
1924年1月21日列寧逝世,李春濤、杜國庠、李春鍏(李春濤的弟弟)到北京大學法學院參加追悼列寧的大會,李春濤在大會上發言,宣傳列寧的工農聯盟的思想。並與杜國庠、鄺摩漢編輯出版了紀念列寧專集《列寧逝世紀念冊》、《社會問題》,印刷達數萬冊。李春濤雖身在北京,仍不斷在汕頭的《大嶺東報》、《天聲日報》、《汕頭星報》、《時報》等報刊積極撰稿,宣傳民主思想和喚起民眾反帝反封建。
1925年4月 應上海大學施存統的激請,李春濤到該校講學。他向學生講授了《殖民政策》,並將講稿發表在上海《民國日報》的副刊《覺悟》上。在上海李春濤還參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
1925年6月 李春濤離開上海,經杭州回到汕頭。路上許多同志和朋友向他探問海豐農會的近況,因為反動輿論說了很多海豐農會的壞話。為了進一步深入了解海豐農運情況,並用事實駁斥反動派的謠喜,李春濤決定進行實地調查。他7月7日到達海豐, 7月9日參加海豐全縣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彭湃介紹李春濤和126位農會代表見面,就農民對土地所有權的觀念,用舉手法進行調查,並將調查結果寫成文章《田地究竟是誰的呢?》,說明海豐農會是農民的階級組織,有深厚的民眾基礎,有強大的生命力,有力地支持了農民運動。
1925年10月1日,開始第二次東征,他在周恩來領導的東征軍總指揮部政治部工作。1925年11月初,黃埔軍校潮州分校在潮州湘太馬路(今中山路)李厝祠成立。擔任分校早期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聘請李春濤、李春蕃(柯柏年)等到校講課。
1925年12月,國民黨宣傳部創辦《政治周報》,由毛澤東任主編。李春濤作任《政治周報》的編輯。並在該報發表了《殺盡知識階級的是誰?》、《東征紀略》等重要文章。
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孫傳芳派周蔭人帶軍三萬人從福建分三路進攻潮汕,而駐潮汕的第一軍只有一萬人左右,軍長何應欽心慌起來,特請李春濤到警備司令部磋商如何解決軍費、軍用物品、運輸隊、維持後方治安和社會秩序等問題。為使潮汕人民免遭兵災戰禍,李春濤竭盡全力,在農工商學各界人士的支持下,以上各項問題順利得到解決,何應欽這才心安。當周蔭人的中路軍打到饒平上饒時,饒平的農民武裝,配合張貞的軍隊進行反擊,把入侵的敵軍驅逐出上饒。張貞的軍隊乘勝打入福建,由各縣工會、農會組織的運輸隊也協同部隊一起前進。
1926年1月 ---1927年2月 李春濤受周恩來指派回到汕頭,負責接收反動報紙《平報》,籌辦《嶺東民國日報》,任社長、主編。一開始,工作人員少,經費奇缺,擔任編輯的只有李春濤、張亦文、李辭三人,擔任採訪、營業、廣告和發行的是蘇鐵肩、李穗珊、林紀雲、李偉如四人。他們克服各種困難,使《嶺東民國日報》在1926年1月20日正式出版。李春濤在該報發表大量文章。
1926年1月初,普寧縣以方耀家族為首的地主豪紳集團藉故毆打和拘捕農會會員和農會宣傳員,1月15日,更糾集地主民團進攻一區農會。中共普寧支部發動號稱十萬農民圍攻縣城,爆發了農民階級反抗地主豪紳集團的鬥爭。周恩來派員前往處理;《嶺東民國日報》發表評論,支持農民的鬥爭;各地農會起而聲援;彭湃給以具體指導,使鬥爭取得了勝利。
1926年1月21日,中共潮汕特委、團汕頭地委以國民黨市黨部名義在審判廳前舉行紀念列寧逝世兩周年盛大集會,到會各界民眾萬餘人,周恩來、李春濤、冷欣、林昌熾等及蘇聯代表相繼在會上發表演說。為配合北伐和工農運動的開展,7月10日“東江農工運動宣傳員養成所”在汕頭一中正式開學,彭湃、李春濤、楊石魂、賴先聲等都到所任課。7月11日汕頭罷委為加強反帝鬥爭,在勞動學院舉辦罷工工人及糾察隊宣傳訓練班。楊石魂、李春濤、林昌熾、丁願等擔任講授政策及政治形勢等課程。
由於工賊侯映澄篡奪了潮州工會的領導權,李子標等有正義感的工人退出該工會並於26年夏成立總工會,10月31日侯映澄指使兇徒打死了李子標,“潮州血案”發生。廣大民眾憤怒了,李春濤在《嶺東民國日報》、《人民周刊》上發表短文、評論,卻因為“民眾伸冤”而觸動了反動分子的天威。何應欽不得不要何輯五請李春濤來磋商,王繩祖扣押了李春濤,迫於民眾的強大壓力,才不得不將其釋放,經過李春濤的據理力爭,最後撤職查辦了王繩祖、通緝侯映澄、撫恤了傷亡者。
12月11日,工運領袖楊石魂被揭陽的反動派綁架,為營救楊,兩萬多農民、工人開進縣城。李春濤在《嶺東民國日報》上親自撰寫社論支持正義鬥爭,並與彭湃、記者梁工甫一起乘坐小電船到揭陽縣城,最後成功營救出楊石魂。
1926年12月25日,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召開廣東省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李春濤被公推為汕頭市黨部代表,在五名主席團成員中,他名列榜首。李春濤等三人為"宣言起草委員會委員"。12.30上午,他在大會上"報告潮梅特別委員會黨務進行概況"。會議結果,李春濤被選為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執行委員。
1927年初,革命陣營內左、右派鬥爭激烈。“不怕死的《嶺東民國日報》主筆李春濤”,成為右派猛烈攻擊的對象。他們首先要奪取的就是辦報權,國民黨免去李春濤《嶺東民國日報》社社長的職務,另派右派三人接管該報。2月25日李春濤登報卸職。1927年3月 共產黨再創辦《嶺東日日新聞》。李春濤任社長,繼續發表文章。
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反革命政變。14日潮梅警備司令部接到蔣介石的密電指令:“立即在你司所瞎範圍內,將共產黨搗亂分子拿辦,以止亂萌為要。”時潮梅警備司令何輯五赴上海未返,由羅參謀長執行,實行“清共”。當日,羅以研究處理彭丕被殺事件為名召開會議,企圖誘捕中共汕頭地委和國民黨左派領導人。由於對形勢的嚴峻估計不足,仍派李春濤、廖伯鴻(共產黨員)、梁德明(商人部長)三人赴會。他們明知有危險,卻置生死於度外,毅然赴會,當即被捕。當晚十時,全市戒嚴,查封80多個單位和團體、先後被捕的有100多人,其中有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國民黨左派人士和革命民眾。他們多數被秘密殺害。
1927年4月27日 ,李春濤、廖伯鴻被國民黨反動派強行裝進麻袋,用刺刀活活刺死並拋入汕頭石炮台外海,李春濤時年30歲。工運領袖楊石魂為寄託哀思,寫了《澎湃的春濤》一文在香港發表。
主要作品
《讀書錄——江亢虎“洪水集”一文》
《開放有階級的學校》
《論愛國心之功過》(譯文)
《讀書錄--反對一夫多妻》
《富的集積之一實例—錄近代之競爭》
《潮州民族性之一觀察》
《太平洋會議性質及範圍之一研究》
《於汕頭太平洋會議研究社之提案意見書》
《太平洋會議與未來國際戰爭》
《海豐全縣農民泣告同胞書》
《社會主義與中國經濟現狀》
《社會問題》
《列寧逝世紀念冊》
《海豐農民運動及其指導者彭湃》
《誰“將實行共產”?》
用英、法、日、中譯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
《何以“經濟發展的後進國—如俄國反先揭共產之旗”?》
《殖民政策》
《外國人在中國放槍的效果》
《田地究竟是誰的呢?》
《田地究竟是誰底呢—海豐農民對於土地底觀念之正確》
《殺盡知識階級的是誰》
《東征紀略》
《我們為什麼追悼列寧》
《本市工友應有的覺悟》
《談本報的內部組織》
《黨底‘決議’、‘政綱’和東江農代大會》
主要成果
與彭湃創辦《赤心周刊》,任主編,宣傳社會主義。不久往北京,經杜國癢介紹在中國大學、平民大學、高等女師等校授課,宣傳唯物主義。1923年8月,度假南歸,應彭湃的要求起草《海豐全縣農民泣告同胞書》,揭露和控訴地主豪紳和縣反動當局趁海豐汛災水禍之機剝削農民,推殘農會的罪行,呼籲社會各界人士同情和支援。不久,回北京後,撰寫《海豐農民運動及指導者彭湃》一文,在中國大學校刊《晨光》二卷一號發表,介紹彭湃事跡,捍衛海豐農運革命事業,駁斥反動報刊的誣衊和攻擊。1925年4月,辭去教職,南下海豐投身於國民革命,與彭湃就農民對土地所有權的認識問題進行調查,寫了一篇題為《田地究竟是誰的呢》,在《農工周刊》第二期發表。1925年10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他在東征軍總指揮部-部工作,寫了《東征紀略》。同年底,受國民黨中央黨部委派接收汕頭的反動報《平報》,籌辦《嶺東民國日報》,任社長。在此期間,他曾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申請,黨組織認真討論後認為,在當時國共合作的條件下,他以國民黨左派的身份開展工作,對革命事業更為有利。他欣然接受黨的決定,一心乾好革命工作,深受同志們的愛戴,被稱為“非黨布爾什維克”。12月間,以國民黨左派身份在廣州協助毛澤東處理《周報》編輯部日常事務,並寫了《殺盡知識階級的是誰》一文,在《-周刊》第二期發表,指出陳炯明之流才是殺盡知識青年的劊子手。1926年12月,運用輿論力量,協助營救汕頭總工會執行委員長楊石魂。國民黨-視他為眼中釘,1927年春末,被免去《嶺東民國日報》社長職務。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後,4月14日,汕頭潮梅警備司令部,以解決澄海農軍教練彭丕被殺的問題為名,召開會議,應邀出席,當即遭到逮捕。4月27日深夜,在汕頭石炮台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