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盛[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

李昌盛[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

李昌盛,男,漢族,安徽六安人。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 ,法學博士,碩士生導師,西南政法大學量刑研究中心副主任 ,西南政法大學知聯會副會長 ,西南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學術創新團隊帶頭人。主要從事訴訟法學和證據法學的研究。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曾掛職擔任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長(2012-2013)。

社會兼職

西南政法大學量性研究中心副主任 ;西南政法大學知聯會副會長 。

主要貢獻

已在《法學研究》、《清華法學》、《現代法學》等刊物獨立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個人專著2部,譯著1部,合著3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青年基金項目、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課題一般項目、重慶市教委重點項目、西南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創新團隊項目各一項,參與國家、省部級課題7項。

一、論文、隨筆

1. 禁止雙重危險原則在英國的發展,載《人民檢察》2006年第23期。

2. On System of Time Limit of Custody,載《Asian Social Science》2006年第12期。

3. 從寬嚴相濟看逮捕條件的完善,載《政法學刊》2007年第4期。

4. 英美證據法支柱的內在分離,載《比較法研究》(CSSCI)2008年第1期。

5. 為“事實說”辯護,載周永坤主編:《東吳法學》,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2出版。

6. Adversary System Experiments in Continental Europe,載《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2008年第4期。

7. 缺乏對抗的“被告人說話式”審判,載《現代法學》(CSSCI)2008年第6期。

8. 歷程與方法:美國刑事訴訟的憲法化,載徐靜村主編:《刑事訴訟前沿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9. 對抗式刑事審判考,載陳興良主編:《刑事法評論》(CSSCI),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10. 邊沁對沉默權的批判及其啟示,載《前沿》(CSSCI)2009年第2期。

11. 為什麼不羈押成為例外,載《湘潭大學學報》(CSSCI)2009年第2期。

12. 對抗式刑事審判概念辨析,載《法治研究》2009年第3期。

13. 對抗制刑事審判價值的批判性反思,載《中國刑事法雜誌》(CSSCI)2009年第4期。

14. 自由主義的演變和對抗式刑事審判的轉型,載張海燕主編:《山東大學法律評論》,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15. 偵查階段的無罪推定,載胡平仁主編:《湘江法律評論》,湘潭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16. 法定證據制度和刑訊,載徐昕主編:《司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17. 溫和對抗制和超級對抗制:英美刑事審判之差異,載陳光中主編:《刑事司法論壇》,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版。

18. 文化與審判,載《人民法院報》2010年5月28日第7版。

19. 刑事逼供和法治的代價,載《人民法院報》2010年6月18日第7版。

20. 認罪不僅僅意味著悔過,載《人民法院報》2010年6月25日第7版。

21. 英國決鬥式審判的“理性”和“正義”,載《人民法院報》2010年7月16日第7版。

22. 《死刑證據規定》使所有公民受益,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8月10日第9版。

23. “壞人”也有尊嚴,載《人民法院報》2010年8月13日第7版。

24. 請你大聲地說出來:我要保持沉默,載《人民法院報》2010年8月27日第8版。

25. 走出“逮捕中心主義”,載《檢察日報》2010年9月23日第3版。

26. 公正的細節,載《人民法院報》2010年10月8日第7版。

27. 陪審團審判的風險及控制機制,載《人民法院報》2010年10月15日第8版。

28. 虛假口供的形成機理,載《人民法院報》2010年11月19日第7版。

29. 對抗制與刑事冤案,載《人民法院報》2010年12月17日第8版。

30. 刑事庭審的中國模式:教化型庭審,載《法律科學》(CSSCI)2011年第1期。

31. 身體語言與法官審判,載《法制諮詢》,2011年第8期。

32. 德國刑事協商制度研究,載《現代法學》(CSSCI),2011年第6期。

33. 對質詰問權在歐洲人權法院的實踐及啟示,載《湖北社會科學》(CSSCI),2011年第12期。

34. “程式公正感受”研究及其啟示(第一作者),載《河北法學》(CSSCI),2012年第3期。

35.違法偵查行為的程式性制裁效果研究——以非法口供排除規則為中心,載《現代法學》(CSSCI),2012年第3期,被人大複印資料2012年第11期全文轉載。

36.英國未成年人附條件警告制度及其啟示,載《人民檢察》,2012年第9期。

37. 事實認定的中立性,載《清華法學》(CSSCI),2012年第4期。

38. 刑事訴訟法學本科教材30年:現狀、問題及改進,載《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12年第4期。

39. 反思排除合理懷疑標準,載《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13年第1期。

40. 道德命令與審判公正感受,載《蘭州學刊》(CSSCI),2012年第4期。

41.虛假供述的第二道防線:口供實質補強規則,載《東方法學》(CSSCI),2014年第4期。

42. 口供消極補強規則的實質化,載《證據科學》(CSSCI),2014年第3期。

43. 內心確信的認知責任,載《刑事法評論》,2014年第2期。

44. 排除合理懷疑等於內心確信嗎?,載《比較法研究》(CSSCI),2015年第4期。

45. “泛被害人主義”司法及其破解,載《中國刑事法雜誌》(CSSCI),2015年第5期,被人大複印資料206年第2期全文轉載。

46. 地方性刑事訴訟規則研究,載《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15年第2期,被人大複印資料2016年第1期全文轉載。

47. 錯案的軌跡:以虛假供述為中心,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6期。

48. 證明標準的德行之維,載《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2016年第5期。

49. 積極抗辯事由的證明責任:誤解與澄清,載《法學研究》(CSSCI),2016年第2期。

二、專著

論對抗制刑事審判(獨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版。

刑事審判:理論與實證(獨著),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年版。

偵查程式與人權保障(合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2月版。

犯罪嫌疑人的權利保障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中國地方性刑事司法規則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1.

論對抗制刑事審判(獨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版。

2.

刑事審判:理論與實證(獨著),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年版。

3.

偵查程式與人權保障(合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2月版。

4.

犯罪嫌疑人的權利保障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5.

中國地方性刑事司法規則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三、譯著

1. 錯案的哲學:刑事訴訟認識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獲獎記錄

研究成果曾獲得重慶市優秀博士論文獎(2009)、第二屆全國中青年刑事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09)、中國法學會“三項重點工作”優秀獎(2010)、重慶市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1)、第一屆陳光中訴訟法學優秀研究生學位論文獎(2011)、第6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二等獎(2011)、京津滬渝法治論壇一等獎(2012)、第10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一等獎(2015)以及第三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2015)等獎勵。

首批重慶市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2011) ;重慶市第二屆十大中青年法學專家(2013) ;西南政法大學優秀教師(2014、2016) 。

近年來科研成果獲獎情況

缺乏對抗的“被告人說話式”審判,中國法學會,2009年第二屆中青年刑事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部級獎。

1.

缺乏對抗的“被告人說話式”審判,中國法學會,2009年第二屆中青年刑事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部級獎。

2. 論對抗式刑事審判,重慶市教委,2009年度重慶市優秀博士論文,省級獎。

3. 刑事庭審的中國模式:教化型庭審,中國法學會,2010年“青島法院杯”三項重點工作徵文優秀獎,部級獎。

4.偵查程式與人權保障,重慶市人民政府,2011年重慶市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省級獎。

5. 論對抗式刑事審判,陳光中訴訟法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第一屆陳光中訴訟法學優秀研究生學位論文獎(2011)。

6. 違法偵查行為的程式性制裁效果研究——以口供排除規則為重心,中國法學會,2011年第6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二等獎,部級獎。

7. 道德命令、審判公正和司法公信力,北京、上海、田徑、重慶四省法學會,2012年第二屆京津滬渝法治論壇一等獎,省級獎。

8.公訴案件無罪判決難實證研究,中國法學會,2015年第10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一等獎,部級獎。

9. 公訴案件無罪判決難實證研究,中國法學會,第三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就獎”,部級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