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李應該生於1950年,山東日照人,從事戲劇文學創作三十餘年,創作有大型戲劇《石龍灣》、《王祥臥魚》、《狀元師傅》、《貂蟬遺恨》等幾十部作品,其中大型現代呂劇《石龍灣》,1993年獲得第三屆“文華獎劇作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併入選中國戲曲經典劇目,被文化部列為向全國推薦的優秀劇目之一;1995年,京劇《石龍灣》獲中國首屆京劇藝術節“程長庚”獎銅獎;新編歷史故事劇《狀元師傅》,在山東省第七屆舞台劇本評獎中獲劇本創作一等獎,2001年在山東省第七屆文化藝術節演出中獲編劇一等獎,同年獲得山東省委宣傳部頒發的精品工程獎;新編歷史劇《借頭》獲得第七屆中國戲劇文學獎金獎。2013年獲得日照文藝獎特別貢獻獎。
主要作品
戲劇《借頭》、《貂蟬遺恨》、《石龍灣》、《狀元與師傅》、《王祥臥魚》、長篇小說《公字寨》、論文《“三性統一”的尷尬》、《質疑“觀賞性”》等。
曾獲“文華獎劇作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戲曲藝術片“飛天獎”、中國戲劇文學獎、田漢戲劇獎、中國首屆京劇藝術節“程長庚銅獎”等獎項。其中《石龍灣》入選郭漢城任總主編的百年《中國戲曲精品》、《王祥臥魚》入選“2008北京奧運重大文化活動”戲劇展演、《借頭》獲第六屆中國戲劇文學獎金獎。
作品介紹
《借頭》劇情
曹操征討袁術,糧米不足,江東借糧,差偏將王垕押運糧米。王垕路遇乞討異鄉餓倒路旁攔車求救的八年未曾見面的老母和妻子梅姑。副將鮑虎要給王母留下一袋糧米卻被王垕阻止。妄散軍糧,軍法不容。軍情緊急,王垕與親人揮淚告別。
曹操久攻壽春不下,心如火焚。王垕獻策,放馬湖收割蘆葦,火燒壽春。軍中糧米,不足十日,曹操命王垕督糧,剋扣兵卒的食糧。
兵卒難耐飢餓,紛紛叛逃。為穩定軍心,曹操叫王垕擔當剋扣軍糧的罪名。王垕十七歲追隨曹操譙郡起兵,南征北殺,忠心耿耿。曹操不忍殺害王垕,放王垕月夜逃命。王垕潛逃密林,不料被巡夜的兵卒抓獲。曹操無奈借王垕一顆頭顱,平息了軍心動搖的風波,保證了戰爭的勝利。
鮑虎被曹操無辜斬殺,王垕大夢方醒,自己不過是曹操手中任意擺布的一枚棋子,一顆頭顱,不屬於自己,哀嘆小人物被強權者愚弄的悲慘命運,從而發出了“還我頭來!”的悲壯呼號。
《貂蟬遺恨》劇情
白門樓失守,貂蟬被擒。貂蟬久慕關羽忠義英武,本打算自殺隨呂布西去,當聞知能夠得配關羽之時,陡生了活命的願望。
曹操為拆散桃園三結義兄弟,以美色籠絡關羽,而劉備也想利用貂蟬刺殺曹操。
貂蟬沒有得到自由和愛情,她不願再作任人擺布的權杖下的工具,面對著關羽三重門三更衣的奇恥大辱,貂蟬義正詞嚴斥責橫刀立馬的男兒英雄,最後以死爭得了自由之身。關羽至此方識得貂蟬大仁大義的英雄本色,後悔莫及,痛不欲生。
《狀元與師傅》劇情
李道理史書飽讀,才高八斗,進京趕考,高中榜首。魏忠賢為結朋黨,想認李道理為乾兒子。李道理耿直孤傲,不肯與閹黨為伍,結果名落孫山。
李道理寄意青山,卻又把沒有實現的治國平天下的宏願寄托在徒弟趙鵬程身上。趙鵬程不辜負師傅厚望,也得中了頭名狀元,不料又深得魏忠賢賞識。站在當年師傅走過的十字路口上,趙鵬程經過痛苦的煎熬,終於選擇了與師傅不同的道路,作了太監的乾兒子,從此春風得意飛黃騰達。但是,趙鵬程堅守著“只作兒子不作惡”的信條,做著不管閒事的“孫子官”。
趙鵬程不忘師恩,力舉李道理為歷城縣令。因魏忠顯選美命案,師徒二人發生了衝突。李道理不改梗直稟性,險些惹出大禍。趙鵬程無奈,親自罷免了師傅的歷城縣令之職。
趙鵬程默默為師傅建造院宅,並設計搭救師傅,但是李道理已經不認這個狀元徒弟了。
閹黨覆亡,魏忠顯朋黨皆被捉拿歸案,李道理卻又掛念徒弟,終日寢食不安。沒想到趙鵬程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李道理感嘆宦海水深,感嘆“孫子官”誤國,碰碑而死。
《石龍灣》劇情
抗日戰爭時期,山東沿海漁村石龍灣的年輕寡婦彩螺,在危急關頭藏養了母親犧牲在日偽槍下的烈士遺孤。
為了利用遺孤誘捕武工隊和地下黨,日偽勾結地方漢奸,利用宗規家法對彩螺百般折磨。面對失節受辱,眾叛親離,墜石沉海的殘酷家法,彩螺毅然自污清白,冒認私生,救下了孤兒。
1999年,《石龍灣》入編《中國京劇史》,謂其“具有傳奇色彩,情節曲折、懸念跌出,引人入勝,出色的塑造了女主人公彩螺這一將柔弱與剛強、平凡與崇高有機地集於一身的藝術形象。”“比《紅嫂》更嚴酷,比《趙氏孤兒》更艱辛,代表了京劇現代戲的新水平。”著名戲劇家馬少波稱讚作者李應該“深得編劇三味”。
《王祥臥魚》劇情
東漢琅琊少年王祥,秉性至孝。生母不幸早逝,繼母朱氏在其胞弟朱三唆使下頻施毒計,屢屢加害王祥。先逼王祥輟學牧牛,再將塾師趕走,以圖荒廢王祥的學業,使其淪為平庸。此後更假託有疾,逼王祥於數九嚴冬冰天雪地臥冰求魚。幸王祥得河神相助喜獲雙鯉,全身而還。後來,朱氏行為終被王祥父親知曉,一怒之下將朱氏休出家門。王祥眼見家道失和,以廣博仁愛胸懷苦勸其父留下繼母,保住了一個完美和睦的家庭。“家和家興旺,人和福壽多”。王祥和弟弟王覽雙雙被舉孝廉、秀才。一個美麗動人的孝行故事,在沂蒙流傳了近兩千年。
長篇小說《公字寨》簡介
《公字寨》是一部反思“極左思潮”的沉甸甸的力作,達到了近一個時期以來這類題材的相當的精神高度。這是研究“文革文學”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一部作品,注定會是當代文學史上應該記住的事件。
如果我們把《公字寨》跟《古船》和《芙蓉鎮》作一下比較的話,就能很清楚地看到一點:《公字寨》全篇沒有一個壞人,找不到誰是施害者,找不到一個惡的化身可以承載道義的責任,小說在這一點上作了更可貴的更有價值的探索,在這天天上演的近乎“無事的悲劇”中,讓人讀出一種觸目驚心的悲哀。這不得不引發我們對這個充滿悖論現象作更深層思考,不得不考慮人性問題、制度問題。
二十世紀,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發生的最大事件不是一戰或者二戰,而是冠以“馬克思主義”的“公有制社會制度”的出現。在世界急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卻以“窮”為自豪,在農耕文明的狹小天地中,沉浸在烏托邦想像的迷霧裡。公字寨是一種寓意,是一個象徵,集中了那一個時代的心態和嚮往,是解開一個時代秘密的符碼。小說如實描寫那個時代的人與事,高屋建瓴地揭開了以“公”字冠名的歷史本質,對中國社會的公有制發展進行了細緻而深入的考察與反思。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的消解了二元對立模式的複雜鮮活的人物形象,毫無遮掩地追述了那個時代的荒謬與質樸,並在哲學的高度對人生人性展開思考。作品沉痛的反思,為我們重鑄民族精神大廈提供了一個警世參照。
小說第一部於2004年殺青,十幾家出版社雖然給與了高度評價卻因“太敏感”而婉拒出版。最後報呈國家出版總署審批,沒想到出版總署的專家不但簽署了“建議作者對書稿作些修改後可發稿”的意見,而且對書稿給予了“……人性的異化,達到了荒謬絕倫、無以復加的地步,讀來忍俊不禁,欲哭無淚,欲笑無聲,具有相當的深度和典型意義”的評價。2009年,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發行。
《公字寨》保持了獨立精神、草根品格,不被“主流”和“市場”所左右,從構思到成稿,整整用了20年。作者被評論家譽為“踩著路沿石前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