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物簡介
李慧明,男、漢族,1981年11月生,湖南寧鄉人,中共黨員,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研究員、廣州墨山軒書畫院秘書長。
2、發展里程
書法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文明浩瀚海洋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由古至今,不僅文人墨客樂此不疲,尋常百姓也通常把字的美醜作為衡量一個人學識高下的初步標準。李慧明的父親經常幫鄉親鄰里書寫對聯,這對年幼的李慧明影響很大,他覺得寫一手好字是一件十分光彩榮耀的事。於是他經常用父親的筆墨在廢舊的報紙上練習,久而久之便溺於此道,經常受到鄉鄰和同學的褒讚,更是興趣大增,信心倍長。然而此時的他僅僅是喜歡寫而已,由於沒有專門的書法老師指導,他所寫之字往往是隨性而為,弊於任筆為體。直至大學期間,經國學教授的引薦,拜藹了湖南省書法泰斗——顏家龍老師。顏老命其現場作書,書畢,顏老評曰:行筆流暢,腕活指靈,但體勢隨意,結字無章,可見平日書寫較勤,但未受系統的訓練,尤其是沒有嚴謹的臨帖。於是顏老面授臨池之要,並贈送了清代楷書家黃自元的《黃自元臨〈九成宮醴泉銘〉》和《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各一本。囑其認真臨習,並就書法作品的創作口授八字箴言:“遠取其勢,近觀其質”。自此,李慧明才真正步入了臨池學書的正途。
學書當由楷入門,李慧明的楷書初習歐(陽詢)體,主臨《九成宮醴泉銘》和《楷書蘭亭記》兩帖,後兼習趙(孟頫)體,主臨《妙嚴寺記》。其行書由《集王羲之聖教序》入手,多年來廣臨名跡。如趙孟頫《前後赤壁賦》、《陋室銘》,文徵明《琵笆行》、《歸去來辭》,黃庭堅《松風閣詩》、《伏波神祠詩》,董其昌《自題臨古帖》,王鐸《贈湯若望詩冊》等,都有過數十遍的精臨,至今乃臨習不斷。隸循漢法,對漢隸名碑多有觀摩,尤其珍愛《曹全碑》、史晨碑》、《乙瑛碑》、《禮器碑》四帖,對此四帖的臨習更是精益求精,草書的學習則是從《智永真草千字文》、《草訣百韻歌》兩帖入手,後主臨《孫過庭書譜序》,對懷素、祝允明、黃庭堅等草書大家的墨跡也有所觀摩和臨習。
學習書法貴在堅持,而且要在正確的方法和方向上堅持,這是不爭的事實。所謂學書的捷徑,就是不走捷徑。人們常有天賦一說,在書法學習上天賦同樣重要,但這個天賦不是通常所指的腦袋有多聰明,悟性有多高,而是指對書法有著不明原因的愛好。唯有此,才能在旁人看似枯燥乏味,甚至是一種煎熬的書法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如果是一種痛苦的堅持,誰都不能長久。之所以能堅持不怠,必定樂在其中,這同樣是不可否定的事實。顯然,李慧明就有這種天賦,臨池學書的十數年來,不論平日裡學習工作多忙多累,不少於兩小時的書法學習和訓練是他雷撼不動的日課。如此堅持,他的書法水平已是突飛猛進。並且在反覆臨習揣摩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書法的特點:體勢端莊、結字嚴緊、使轉靈活、筆力遒勁。
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書畫大師潘田武老師,在後來的接觸中更是被潘老高深的書畫造詣和強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遂面北稱弟子。成為潘老唯一的入室門生。潘老在書、畫、印各方面均對其進行了悉心的指教。同時,當今廣東書畫界的巨擘之中有不少是潘老的至交,與這些大師和前輩的交往,同樣也是十分難得的學習和請教的機會。這些碩彥鴻儒對虛心求教的後學每每不遺緘秘,更使李慧明獲益頗豐,使得其書畫的綜合技藝有了全面的提升和質的突破。
如今李慧明已經正式加入中國書畫家協會,同時還擔任了廣州墨山軒書畫院的秘書長,儼然一名年輕的書法家,成績之中固然有自己的努力,但他清楚的知道“書法家”一稱更多的是前輩和老師對自己的鼓勵,箇中差距何止一步之遙。然而他信心十足,因為一直以來自己不曾鬆懈半分,而且一直在進步當中,如今更有諸多明師相授。他堅信,只要自己戒驕戒躁,一如既往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夠越來越接近於一個名副其實的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