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惟果

李惟果

李惟果(1903—1992),貴州開州松林(今開陽縣城關鎮頂兆村松林)人。性別男。

基本信息

人生經歷

原籍四川墊江,遷黔始祖先升公明末避亂遷至開州中谷光,其孫二世祖李珍清康熙年間遷居松林。五世祖李若琳、六世祖李鼎榮均為清代舉人。七世祖祖父李立元,同治甲戌科二甲進士,翰林院編修,歷任四川寧遠、順慶、敘州、嘉定知府,充四川留日學生監督時遊學日本,不僅儒學功底深厚,而且受到西學薰陶;1908年回故里為祖先修墓,1917年回到松林為先祖李珍等立碑;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爆發時,竭力反對清政府出兵清剿;辛亥革命後辭職回貴陽,居家潛心教育子女,故其後代大多受到良好教育。 李惟果1923年考入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加入進步學生團體“唯真學會”,成為清大學生運動領導人之一;1924年參與發起“清華學生國學調查”活動並負責調查統計工作。

主要著作

1927年清大畢業後公費留美,先後獲柏克萊大學碩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學位;留美期間,受到美國魯濱遜新史學派影響,十分關心新國際形勢下的中國邊疆局勢,回國後在《圖書評論》雜誌上發表了《何炳松譯魯濱遜新史學》和《海士、蒙的近代史》兩篇論文,加上其博士論文《現代政治下的西藏》,在國內引起較大反響,“貴州才子”之名不脛而走。回國後曾遊歷德國,一度受到希特勒法西斯思想影響;1932年任國立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

政治生涯

李惟果由於有留美背景並學貫中西,又與德國法西斯有一定聯繫而受到蔣介石青睞。1936年任蔣介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二處五組(秘書組)秘書兼蔣的外文秘書,從此成為蔣介石的智囊人物之一;1939年任侍從室五組組長;1941年末任國民政府外交部總務司司長;1943年3月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三青團)中央團部訓練處處長並奉命籌備三青團中央幹部學校,因提議蔣經國任三青團中央幹校教育長而備受蔣氏父子器重,並成為蔣氏集團“太子系”客卿之一;同年作為國民政府訪英代表團成員訪問英國;1945年任陸軍總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兼任國民黨“黨政接收計畫委員會”秘書長,在湖南芷江參加日本洽降儀式。1945年9月,先後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部長,由於留美背景,他主管新聞時比較尊重“新聞自由”,1947年7月29日,國民黨《中央日報》上刊登了有“中國新聞記者的祖父級元老”之稱的著名記者陸鏗的《孚中揚子兩公司破壞進出口條例,財經兩部奉令查明》的署名文章,揭露宋子文、孔祥熙控制的孚中、揚子兩公司利用特權大量套取外匯的內幕,社會各界輿論譁然,蔣介石大發雷霆;7月30日上午,蔣介石把中央宣傳部部長李惟果和副部長陶希聖等招到辦公室訓話,要求李惟果等查清“泄密”的當事人並向他匯報;李惟果在處理這一新聞事件時充分表現出其“新聞自由”思想,他在受命後即找來陸鏗談話,用動之以情和曉之以理的方式,要求陸鏗權衡利弊,說出實情,但陸鏗卻始終堅持閉口不說,最後陶希聖向蔣介石獻了一個“小數點上之錯誤”的妙計,李惟果也表示願意和陸鏗一道受罰,才平息了這一事件。1948年6月,任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長,其後又任國民政府駐遠東委員會代表等職;1949年隨蔣介石去了台灣,成為蔣氏父子在台灣的重要政治幕僚之一;1971年退休後僑居美國,1992年卒於美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