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海[捨身封堵漏水大壩農場場長]

李德海[捨身封堵漏水大壩農場場長]

李德海歷任南田農場膠廠技術員、膠廠副廠長、膠廠廠長及膠廠黨支部書記。 2014年4月18日,調至紅旗分場擔任場長、黨委書記。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李德海歷任南田農場膠廠技術員、膠廠副廠長、膠廠廠長及膠廠黨支部書記。

2014年4月18日,調至紅旗分場擔任場長、黨委書記。

人物事件

2014年7月24日下午,南田農場紅旗分場場長李德海為了解決民眾反映的道路被淹問題,隻身躍入5米深的水壩,希望能夠找到漏水的排洪口並堵住,不幸犧牲。事後,紅旗分場的幹部職工根據李德海當時的發現,成功封堵排洪口,使這條道路恢復通行,但李德海卻再也無法踏上這條走過無數遍的土路。

事件經過

大壩蓄水

2014年7月18日晚間,颱風“威馬遜”登入我省,帶來巨大的破壞和強烈的降水。

2014年7月24日下午16時10分左右,南田農場紅旗分場場長李德海接到民眾反映,稱因修建紅旗大橋而臨時搭建的便道被大水淹沒,附近民眾難以通行。

紅旗大橋是連線紅旗分場部分民眾,以及南田農場愛泉分場、保亭縣加茂鎮民眾前往三亞市藤橋鎮的唯一通道。紅旗分場共有3600多名職工,加上愛泉分場及保亭縣加茂鎮的部分民眾,總共有上千人在此通行。7月初大橋進行維修,施工單位修建便道取而代之,如果便道被淹,民眾的出行將受到阻礙。紅旗分場的一名膠工介紹,每天清晨4時左右上山割膠,之後收膠水下山,都得通行這條便道,那幾天便道被淹,看上去就像是一條小河,無法分辨出道路與旁邊的溝渠,盛滿膠水的機車時常會因此翻倒,甚至由於水面沒過排氣筒而無法發動。

2014年7月28日下午,南國都市報記者在現場看見,這條便道其實是一條土路,路旁有一道深約50公分的排水渠,連線著上游的向陽隊蓄水壩。“事後經過調查,淹沒道路的水源來自於蓄水壩,由於降水導致水量過大,水流漫過排水渠湧上便道,把便道淹沒。”南田農場紅旗分場副書記吳育龍說道。

當天的李德海,正是意識到這一點,果斷來到水淹現場,來不及通知其他人,只告知了水壩的管理員,為將漏水點堵住,他隻身一人潛入5米深的水壩。

勘查險情

在水淹現場檢查險情後,李德海根據周圍水勢及水流來源,斷定是由於上游向陽隊蓄水壩排水量過大造成的。李德海對這座水壩再熟悉不過,自他今年2014年4月18日上任以來,便組織展開了多次水壩維修行動,不只是清淤,更是為了堵住水壩潛在的漏水點。這一次,李德海斷定,水壩的某一處排洪口出現了泄漏。

為了儘快解決這條便道的通行問題,他來不及通知其他人,只電話告知了水壩的管理員羅文明,便一個人來到了水壩,決定潛入壩底檢查漏水的排洪口。事後據羅文明回憶,當他於16時30分趕到向陽隊蓄水壩時,只看見李德海留在岸上的衣服、手機和機車,卻不見李德海本人,他當即向紅旗分場有關領導反映。

2014年7月24日16時45分左右,紅旗分場副書記吳育龍向南田農場有關領導報告,農場立即組織相關力量進行搜救。

“當時李德海留在岸上的手機是拆開的,應該是在勘查水壩時不慎落入水中,之後將手機拆開放在岸上晾乾。”南田農場職工葛東輝說道。當天17時左右,紅旗分場組織了相關力量下水搜救,但是幾次深潛,都未能找到李德海的下落。半個小時後,海棠灣消防中隊趕到現場,由於攜帶裝備不足,以及水下情況不明,未能展開救助。22時左右,南海救助局相關人員趕到現場,但由於未攜帶專業設備,仍然無法進行搜救。直到23時40分左右,海軍某部隊前來支援,經過50分鐘的緊張搜救,於凌晨0時55分左右在水壩深約4米的排洪口位置發現了李德海。

此時的他蜷縮在排洪口,以肉身堵在了排洪口泄漏的位置上。將他打撈上岸後,已經沒有了呼吸。

個人生活

樸實平凡的“農墾二代”

李德海出生於1967年10月,今年47歲。少年時期的李德海學習成績優異,曾在海南農墾牙挽中專學校就讀,這所學校多年後已不存在,它分流組合成了海南農墾系統的多所重點學校,但那些年培養出來的學生,早已成為了各農場的中堅力量。

2014年的4月18日,李德海調至紅旗分場擔任場長、黨委書記,在此之前,他歷任南田農場膠廠技術員、膠廠副廠長、膠廠廠長及膠廠黨支部書記。來到紅旗分場後,李德海隨身攜帶著一本筆記本。這本筆記本的使用期限與李德海的任期一樣,不過3個月,可已經顯得飽經滄桑,金屬搭扣早已損壞,夾帶的各種清單與便簽,和書頁一樣泛起微黃,出現皺褶。打開筆記本的第一頁,標註的日期為“2014年4月18日”,這是李德海上任的第一天,他在筆記本上寫道:“膠廠到分場,工作不同,要摸底,多學習,抓好乾膠生產。”

接著往下翻,這本筆記本記錄李德海每一天的工作情況,比普通人的日記還要詳細。在筆記本的最後一頁,標註的日期為“2014年7月23日”,記錄了上半年檢查時紅旗分場出現的各種問題,以及表現突出的部分。李德海在紙上寫道:“上半年做了什麼工作,有什麼經驗?有什麼好事?存在什麼問題?”這一連串的問題是李德海那幾天的思考,還沒來得及找到答案,當他在23日合上筆記本時,無法想像會在24日結束他那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

李德海是土生土長的南田農場人,也是不折不扣的“農墾二代”。他的父親早年間投身於這片熱土,與同仁們一同打造了這座海南農墾一流的大型農場。在外出求學後,李德海毅然選擇回歸農場,循著父輩的腳步,從基層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父輩們立下的“開發海南”的理想。

頂樑柱 好乾部

“仿佛做夢一般,昨天還與他打羽毛球,今天已經天人相隔。”南田農場職工葛東輝哽咽地說道。23日,葛東輝與南田農場相關領導一道考察紅旗分場,結束之後,他與同樣熱愛羽毛球運動的李德海切磋了一下球藝,就在南田農場辦公樓的後院裡。“他很喜歡打羽毛球,也喜歡提攜後輩。我2010年到場,一次打球時發現我倆用一樣的拍子,於是聊了起來,逐漸認識。他沒什麼架子,有時打球的人太多了,他會說‘讓年輕人多打一會兒吧’,之後笑眯眯地坐在一旁。”葛東輝說到這,哽咽著無法繼續下去。

失去了丈夫之後,李德海的妻子十分難過,沒有說太多,但是言語之間還是流露出認可,認定李德海是自己的好丈夫。李德海與愛人育有一兒子,目前在山東省讀大學。李德海的大姐表示,李德海是家庭的頂樑柱,家裡無論是誰遇到了困難,他總是第一個出來替人排憂解難。不只是對於自己的小家,對於職工的難處,李德海也是盡力而為。“有一次大年三十夜裡,有職工打來電話說家裡下水道堵了,李德海二話不說,披上衣服就去給他疏通下水道。”李德海的家人說道。

工作了20多年,同時期的同學很多已經開上小汽車,但李德海的交通工具還是一輛舊得掉漆的機車,曾經有同事就此詢問過他,但李德海表示,在基層工作,經常下鄉,機車很方便。

南田農場紅旗分場紅星隊隊長陳國肖說道,李德海來到分場後,他配合李德海做了許多基礎建設的工作,修補向陽隊蓄水壩便是其中之一。“水壩建於1986年左右,使用年限長了,自然有些破損。水壩維繫著周邊歷史悠久的1000多畝水田‘保鏡洋’,李德海先後3次組織維修大壩,身先士卒踩在抽乾了水的壩里掏淤泥。”陳國肖說道。

在向陽隊蓄水壩的邊上,有一片果園,它屬於紅旗分場的退休職工韓美英。6月是果實成熟的季節,韓美英時常會在中午到果園裡檢查果子情況,在這裡,韓美英每次都會碰到前來視察水壩的李德海。“中午12點火辣的太陽下,李德海一個人在水壩檢查情況,有時會清一清淤泥,忙到下午2點鐘才出來,身上汗濕了一大片。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領導,中午不睡覺忙得滿頭大汗。”韓美英嘴裡念叨著,心裡卻遺憾,再也無法在中午遇到李德海。

與大壩抗爭

李德海來到紅旗分場後,也揭開了他與向陽隊蓄水壩的奮戰歷史,為了確保周圍1000多畝歷史悠久的“保鏡洋”水田,他先後3次組織人力修補水壩。最近的一次,他組織幹部職工、聯防隊員共20多人搶修水壩。在修補的緊要關頭,李德海跳進水裡親自指揮,與大家一道用水泥混凝土堵住漏水的缺口,並接連奮戰幾個小時,終於將壩頭的缺口堵住。

在2014年7月24日的下午,李德海再次與大壩進行鬥爭,孤身一人封堵水壩,最終犧牲,但是他最初的判斷結果,認為便道被淹來源於水壩,給之後紅旗分場的幹部職工指明了方向。在李德海去世的幾天后,紅旗分場的幹部職工找到了漏水的排洪口,並最終將其封堵,使便道上的積水迅速褪去,恢復了正常的通行。

只是這一次,李德海再也看不到成功的捷報,再也無法踏上這條為之付出生命的道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