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得釗烈士紀念碑

李得釗為革命事業犧牲了自己,對家鄉人民的革命鬥爭極為關心,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人物簡介

李得釗,又名德昭,字伯明,1905年生於永嘉縣港頭村。1920年春,他以優異成績免費考入溫州藝文中學,1923年畢業後,應聘為母校附屬國小教師.1924年12月,由謝文錦介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後轉為中共黨員)。1925年冬.受黨中央指派,赴蘇聯東方大學學習。1927年回國後,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並擔任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編輯。1930年任中共中央軍事部(軍委)秘書,同金貫真、胡公冕聯繫密切,對家鄉人民的革命鬥爭極為關心,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的建立作出貢獻。1933年在上海中央局擔負重要工作,1934年6月26日在上海中央局機關被捕,在獄中堅貞不屈,1936年9月,在南京中央軍人監獄中犧牲。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陳列其史料和遺像。

地理位置

全國解放後,周恩來總理在李得到烈士家屬寫給他的信上親筆批覆;“李得釗同志是一位很好的同志,為革命事業犧牲了自己”。
1990年在烈士家鄉港頭村修建烈士紀念碑,碑壇為方形,邊長8米,計64平方米,每邊有六根青石方柱,圍以欄桿。正中碑座為凹形小水池,長1.6米,寬1.2米;青石碑體,高3.9米、寬0.8米,正面刻著原國家主席楊尚昆的手書“李得釗烈士永垂不朽”,背面刻著烈士生於簡介,碑頂為雲彩浮雕。此碑小中見大,象徵著烈士立足五湖四海,頭頂藍天白雲、一顆紅心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不息的光輝形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