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長征時期紅軍]

李建華[長征時期紅軍]

李建華(1912~1946),原名塗秀庚,女,江西高安市城郊塗家莊人。1931年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報務員。1934年參加長征,是走完全程的30名紅軍女戰士之一。 1937年調任新四軍第四支隊電台報務主任,參加抗日戰爭.1945年,調延安中央黨校工作。1946年,調任中共佳木斯市委委員兼一區區委書記。次年去世,年僅35歲。

幼年

李建華生於一個小商戶家庭,其父塗斗在距家30里外的灰埠圩經營米店為生。李建華雖為女孩,但父母對其十分疼愛,12歲時,送入珠湖國小讀書,接受正規教育。三年級時,受教師胡人俊(中共組織從南昌派來的地下黨員)革命理想教育的影響,李建華與同班女同學羅啟華,率先在全校女生中放腳和剪長發,向封建禮教挑戰。

青年

1930年7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一軍團轉戰高安。紅軍在高安期間,打土豪分田地,宣傳革命,開展“擴紅”(動員青年參加紅軍)。18歲的李建華正值國小畢業,她瞞著父母,毅然報名參加紅軍。為不牽連家裡,她改名李建華。8月,紅一軍團離開高安,在湖南瀏陽與紅三軍團會師,組建紅一方面軍。剛參加紅軍的她因有文化,被分配到紅三軍團擔任文書。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初,紅軍在寧都成立無線電學校,李建華被選送參加報務員培訓。學校條件十分簡陋,她勤學苦練,常敲拇指作練習電報鍵發報技術,煤油燈下研習電報原理,終於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畢業後,被派往紅軍總司令部電台任報務員。在紅軍第二、第三次反“圍剿”戰役中發揮出色作用,受到總司令部領導好評。

1933年,李建華與紅軍新聞台台長岳夏相識、相愛並結婚。岳夏原名羅若遐,湖南瀏陽縣人。1934年,中央軍委調岳夏任軍委三局一科科長,李建華隨調三局工作。長征前夕,軍委三局成立通信團,岳夏任無線電營營長,李建華任無線電營一分隊報務員。長征出發不久,部隊整編,取消通信團和無線電營,岳夏任無線電一分隊隊長,李建華任報務員。

長征路上,條件極為惡劣,蔣介石派重兵圍追堵截,並派飛機跟蹤轟炸。無線電一分隊的戰士不僅要白天黑夜行軍趕路,且每到一處,就要立即架設電台,抄、收、翻譯各軍團、部隊拍來的電報,及時送達軍委領導,同時又要迅速將軍委領導的指示、命令發給各軍團、部隊,常常連吃飯睡覺也顧不上。李建華與丈夫雖在同一分隊工作,但環境如此艱苦,自然離多聚少,為了革命,彼此都把個人一切拋之腦後。

1935年1月,紅軍長徵到達遵義,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會議一結束,李建華和戰友們立即按中央指示,夜以繼日,將遵義會議喜訊傳送給紅軍各個軍團和革命根據地,鼓舞全黨、全軍和革命根據地人民戰勝敵人的信心和勇氣。遵義會議後,紅軍在毛澤東指揮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一次次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封鎖和追擊。這期間,李建華所在的無線電一分隊,為毛澤東調兵遣將,克敵致勝,立下汗馬功勞。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中央軍委將無線電一分隊派往紅四方面軍。此時,紅四方面軍領導人張國燾拒絕執行中央軍委關於繼續北上的指示,而是率領紅四方面軍南下川康邊地區,非法另立“中央”,自封“主席”。張國燾對中央軍委派來的無線電一分隊很不放心,以岳夏私自同中央聯絡為由,解除岳夏職務,並對其進行監視,李建華亦受牽連。直至1936年6月,在中央巨大壓力和紅四方面軍遭受敵人攻擊、屢屢挫敗情況之下,張國燾不得不撤銷偽中央,同意繼續北上,李建華與岳夏才得以恢復正常工作。此時,李建華懷孕3月有餘,為不影響工作,她想把孩子打掉,每天用皮帶緊勒肚子,偷偷找重活乾,但孩子就是打不下來。沒有辦法,她只好每天穿著寬大衣服,掩飾自己懷孕的事實。

1936年10月10日,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在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合,長征宣告勝利結束。到達會寧不久,李建華便生下一男孩,取名“會寧”。隨後她帶孩子到達延安,被安排回紅軍總司令部電台工作;其丈夫岳夏被任紅軍總司令部2局局長。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建華考慮身帶孩子行動不便,經請示組織,於1938年初將孩子送回丈夫老家湖南瀏陽,由婆婆撫養。安排好孩子,她秘密順道經高安探望父母。離開高安時,她動員弟弟和自己兒時的一位好友,一同到延安參加革命。

1939年,李建華在延安生下第二個男孩,取名“延生”。此時,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階段,孩子生下1個月,她就將孩子送給當地一戶人家收養,自己毅然奔赴抗日前線,擔任新四軍報務主任。其丈夫岳夏亦調往山西太原,任八路軍駐太原辦事處電台台長。夫妻二人天各一方。

中年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李建華調延安中央黨校工作。1946年,調任中共佳木斯市委委員兼一區區委書記。次年去世,年僅3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