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26年(1937)“七七”事變,李少棠率部開赴抗日前線。在熱河、綏遠、張家口、山西等地對日作戰。在山西中條山阻擊戰中,戰鬥十分激烈殘酷,他與所部堅守陣地,幾乎全軍覆沒,也未後退。
民國28年(1939),李少棠任17軍駐西安辦事處處長,和故鄉士紳合力籌建西寨農場,購置荊家莊、柴黃嶺等村土地3頃余,調來一個補充營駐場屯耕,種地植樹。李少棠從山東引進倭巾、紅玉等蘋果樹990株,首次在周至縣栽植蘋果,在農場建園15畝,畝產250餘公斤。李少棠又將從河南抗日戰場收容的60名孤兒組織起來,在農場建立難民國小,由王月英任教。2年後,難民國小,由王月英任教。2年後,難民國小遷往平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在西寨農場基礎上,擴建成陝西省果樹研究所。
民國37年(1948)李少棠投資1萬銀元,興辦縣內首座米廠,廠內大房3間,廈房4間,大車3輛,工人10餘名。米廠以火力發電為動力。碾制本縣生產的稻穀,日產2500公斤。銷往西安。同時,興辦青化農職中學,領導太白劇社。
李少棠在抗日戰爭中,從反對共產黨轉變到支持同情中國共產黨,與八路軍郭洪濤部來往密切,贈給八路軍汽車6輛及電台、藥品等物品。民國28年(1939)9月,太原失守,李所在的17軍將西渡黃河休整。李代表高桂滋與駐守宋家川渡口的徐向前將軍商談,經中共中央同意,徐向前將軍當即撥給木船8艘,17軍順利渡河。李少棠任17軍駐西安辦事處處長期間,與趙伯平、趙壽山、杜斌丞、楊明軒等人相處融洽。民國34年(1945)1月經楊明軒介紹,李少棠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次年國共合作破裂後,李少棠仍和地下黨聯繫,營救被捕的共產黨幹部和愛國人士,給地下黨提供情況和藥品等。1949年5月,關中戰役展開,李少棠派文書從西安趕到周至,攜帶其秘密信件給秦嶺守備區補充三團團長,講明形勢,申明大義,勸其起義。西安解放後,李少棠被聘為西北軍政委員會參事,與楊明軒等一起策動駐灃峪、太乙宮、周至等地的國民黨地方武裝起義,為西安、周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少棠當選為陝西省一、二、三屆人大代表。歷任周至縣副縣長、縣政協副主席。在反革命分子殺傷鄉長而暴動的永安事件中,李少棠駐澇峪,指揮鎮壓反革命暴亂。1969年1月“文化大革命”中,李少棠被“造反派”揪至子長縣批鬥致死。1979年平反,次年1月在周至舉行追悼大會,習仲勛、汪鋒等中央領導送來花圈。墓在青化鄉嘉會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