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兼任北京師範大學人本發展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首都教育經濟研究院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北京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資源與經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同盟會會員,中國巨觀經濟管理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勞動學會勞動標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國家職業技能鑑定專家委員會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評審專家。
先後在山西財經學院、洛陽工學院、中南財經大學、山東經濟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等六所大學研究學習和從事教學工作,具有近20年的高等經濟管理教育職業生涯,學術研究涉及勞動經濟學、人力資本理論及人力資源管理、國民經濟與管理、制度經濟學、戰略規劃方法與統計技術等領域。現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近年來,曾先後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福特基金等科研項目十多項。在《經濟學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財經問題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其中10多篇被《新華文摘》、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理論經濟學》、《體制改革》、《國民經濟管理》和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全國著名文獻轉載或轉摘。主講錄製《人力資源管理》和《廣告學》教學錄像片兩套。
曾出版“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三部曲著作”《戰略性激勵: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精要》、《人本方略:現代公共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通論》和《戰略性投資:現代學習型組織人力資源開發全鑒》,在業內有廣泛影響;2011年以來,主編“現代組織通用人力資源管理精品系列教材”(共14本,已出版4部),主持出版《中國人本發展報告》綠皮書綠皮書,已有廣泛社會影響;共出版個人學術著作及教材20餘部,代表作有《人力資本論》、《人本管理學要義》、《人力資源管理通要》、《人本發展經濟學》、《追求永遠》、《人力資本運營》、《人力資本與經濟發展》等。
曾在國內學術界較早提出“人本經濟學”、“社會科學技術論”、“三域配套改革戰略”等理論觀點及改革主張,有關研究成果曾引起學術界和政府決策部門的關注。
主要著作
[1] 《來的不是客》,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11月版,(ISBN978-7-303-15526-2,15萬字)。
[2] 《企業用工之困:2012中國人本發展報告》,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年11月版,(ISBN978-7-5141-2684-6,35萬字)
[3] 《現代組織薪酬管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8(與王長城合著,ISBN 978-7303-15083-0,50.4萬字)
[4] 《現代職業生涯管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7(與馬洪立、楊文革合著,ISBN 978-7-303-14688-4,66.8萬字)
[5]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8(與於然、李靜合著,ISBN 978-7-303-13086-3,56萬字)
[6] 《人力資源強國之路:中國人本發展戰略研究報告》,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1月版(ISBN978-7-5058-9974-2,35萬字)。2011年1月24日《經濟參考報》及經濟參考網讀書首頁 專刊介紹並同時轉載發布《中國發展觀察》與《人民論壇》楊宜勇、楊萬東的兩篇書評,立刻被各大入口網站轉載報導;2010年12月6日《中國教育報》發布李寶元署名報導文章“建立新型國民素質教育體系 我國需要綠色人本戰略”。《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1年第2期發布評介文章。
[7] 《多元成功路:與農村青年談人生選擇》,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版(ISBN978-7-303-11043-8 ,21萬字)
[8] 《人力資源戰略管理:案例教程》(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版(ISBN978-7-5121-0198-2/F·677,50萬字)
[9] 《人力資源管理通要》,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年2月版(ISBN978-7-115-22162-9,35萬字)
[10] 《廣告學教程》(第三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年2月版(ISBN978-7-115-22052-3,53萬字)
[11] 《薪酬管理:原理·方法·實踐》,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ISBN978-7-81123-828-0/F·514,57.2萬字)2009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設立項重點項目。
[12] 《人力資本論:基於中國實踐問題的理論闡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版(ISBN 978-7-303-09891-0,33.8萬字),中國崛起是“中國人”的崛起:訪《人力資本論》作者李寶元,經濟參考報記者方曄,2010年11月29日地8版,《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0你第12期第102頁書評。
[13] 《績效管理:原理·方法·實踐》,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4月版(ISBN978-7-111-26365-4,50萬字)
[14] 《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年1月版(譯著(ISBN 978-7-115-19119-9/F,12.5萬字)
[15] 《組織行為學通論》,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版(ISBN978-7-81123-385-8/C·46, 56萬字)
[16] 《公共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2009年度國家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ISBN979-7-5058-6420-7/F.5681,47.9萬字
[17] 《人力資源管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版。ISBN878-7-303-08755-6,44.8萬字
[18] 《職業生涯管理:原理·方法·實踐》,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版。2008年度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ISBN878-7-303-08640-5,46.6萬字
[19] 《人本制勝:人本管理學要義》,企業管理出版社,2007年3月。
[20] 《人本發展經濟學》,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年9月版。 李曉西教授在《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年第11期發表書評。《新京報》2006年12月8日“書評周刊”C24版介紹。
[21] 《戰略性激勵: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精要》(第2版),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8月版。
[22] 《戰略性投資:現代組織學習型人力資源開發全鑒》,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1月版。
[23] 《廣告學教程》(第二版),編著,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年9月版。被評為2006年度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至2007年底共加印八次,使用學校有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繼續教育(網路)學院和珠海分校,華南師範大學,西京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四川理工大學、山東經濟學院等十餘所大學。
[24] 《追求永遠:中國企業家謀求長程發展行為案例研究》,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5] 《人本方略:現代公共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通論》,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9月版。
[26] 《戰略性激勵: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精要》,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8月版。
[27] 《人力資源管理案例教程》,主編,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年8月版。
[28] 《廣告學教程》(第一版),編著,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年2月版。
[29] 《人力資本運營》,專著,企業管理出版社,2001年9月版。
[30] 《人力資本與經濟發展》,專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版。此著為本人博士論文,榮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中國財經報2000年9月5日“讀書”版發表書評。獲國家圖書獎和第二屆全國教育圖書獎一等獎。
科研項目
[1] 共青團中央項目《新生代農民工生存狀況及職業發展規劃》,2012年6-12月(5萬元)
[2]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研究》(批號12&ZD094)子課題《我國勞動關係的歷史流變與現狀研究》,2012年9月,(6萬元)
[3]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綠色發展、多重轉型與中國企業HR戰略競爭優勢動態提升轉換問題研究》(批號:11BGL015,15萬元),主持人,2011年6月30日-2013年12月30日。
[4] 2010年10-12月,主持國家開發行北京分行委託七個“十二五”投融資規劃項目,包括《金融性支持北京市順義區科學發展規劃(2010-2015)》、《金融性支持北京市通州區科學發展規劃(2010-2015)》、《金融性支持北京市房山區科學發展規劃(2010-2015)》、《金融性支持北京市石城鎮科學發展規劃(2010-2015)》、《金融性支持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科學發展規劃(2010-2015)》、《金融性支持北京市“十二五”城鄉經濟一體化科學發展規劃(2010-2015)》、《金融性支持北京市北汽福田科學發展規劃(2010-2015)》七個系列項目。(25萬元)
[5] 北京普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委託項目《新勞動法規約束下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案例研究》(12000元),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
[6]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從人口大國走向人力資源強國戰略:基於人本視角的整合研究》(批號:08BRK002;9萬元),2008年6月1日至2010年6月1日。
[7]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馬克思主義與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研究》,韓震主持(50萬元),2007年11月(2008-2010);項目批准號:07JZD0001/項目契約號07JZDH001。子課題之五《當代中國社會總體發展戰略的對策性研究: 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當代實踐》(經費5萬元)。
[8] 北京市統計局合作項目:2007年北京市行業企業統計評價報告,主持人,2007年6-10月。1.1萬元。
[9] 北京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委託項目:首都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研究,主持人,2006年6月~12月。8萬元
[10] 教育部項目:“合理負擔教育成本,促進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均等”,“致力於更加公平的教育”子課題,主持人鍾秉林校長,2006年7月10月。主要參與者。
[11] 北師大:北京師範大學十一五發展規劃,2005年6~12月,主要參與者。
[12] 教育部社科司:十一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05年5~6月,主要參與者。
[13] 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前期重點研究課題(北京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委託項目):首都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主題、思路及對策研究,主持人,2004年6月-2004年12月。20萬。
[14] 成都市委託項目:成都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研究,主要參與者,2004年5-10月。
[15]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戰略研究項目:“人才隊伍建設研究專題:高校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研究”,主要參與者,2003年8月-2004年3月。
[16] 地方合作項目:大連市皮口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研究,主持人,2003年2月-7月。
[17] 國務院體改辦中國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課題:關於小城鎮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研究,主持人,2001年12月-2002年3月。
[18] 北京師範大學青年教師人文社科基金資助課題:中國企業人力資本運營模式研究,主持人,2001-2003年。
[19] 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長期規劃司課題:中長期發展規劃基本理論與方法研究,主要成員,2000年5月-2001年3月完成。
學術論文
[1] 中國綠色人本發展“四方位”推進策略,載《2012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報告》,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
[2] 現代組織薪酬管理演化的歷史脈絡及前沿走勢:基於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文獻梳理機理論透視,《財經問題研究》2012年第7期。
[3] 從“利己”構建和諧利益關係,《北大商業評論》,2012年4月號
[4] 人本綠色發展論:人類文明與大國崛起的綠色化指向、經驗及任務(與蒯鵬州、李曉婷合作),財經問題研究2011年第8期。
[5] 綠色發展的人本意義,《2011中國綠色發展報告:區域比較》(本書獲得第二屆(2011年)中國軟科學獎),專題十,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9。
[6] 人力資源國際競爭力四維指數測算及比較研究(與蒯鵬州、李曉婷合作),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1年第4期。
[7] 關於”平衡計酬卡”的構想:基於戰略性廣義薪酬整合激勵的綜合平衡設計,《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1年3月號。
[8] 中國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的三大戰略要點,《經濟研究參考》2010第62期。
[9] 應試教育四大危機:中國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的最大困境,《經濟研究參考》2010第62期。
[10] 勞動大軍職業培訓:中國人力資源教育開發的挑戰性任務,《經濟研究參考》2010第62期。
[11] 城鎮化、人口流動與剩餘勞動力非農化轉移,《經濟研究參考》2010第62期。
[12] 戶籍制度約束、勞動力市場分割與人力資源配置低效率,《經濟研究參考》2010第62期。
[13] 中國人力資源強國戰略未來走勢測算和展望,《經濟研究參考》2010第62期。
[14] 綠色經濟背景下的人力資源能力建設,《財經問題研究》2010年第10期。
[15] 危機中的領導,《新資本》2009年第2期。
[16] 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管理對策,《湖南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
[17] 人力資本國際流動與中國人才外流危機,《財經問題研究》2009年第5期。
[18]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歷史契機:關於近年來“民工(技工)荒”現象的勞動經濟學分析,《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
[19] 災害危機管理與長期穩定發展:基於近年來抗擊災害實踐的理論探索及巨觀分析,《財經問題研究》2008年第11期。
[20] 關於組織行為研究的五大前沿走勢,《中國流通經濟》2008年第10期。
[21] 在改革進程中探索民生之路,《經濟研究參考》2008年第72P-13期。
[22] 制度創新是中國教育發展的根本出路,《經濟研究參考》2008年第51G-4期。
[23] 學做人之道,問處事之理,《湖南社會科學》2008年第3期。
[24] “以人為先”: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中石化人事管理》,2008年第3期。
[25] 創業教育的功能定位及其實現,《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年第6期。
[26] 三“動”學習:激活培訓開發的法門,《人力資源》,2008年第4期。
[27] 中國應試製度評析,《湖南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
[28] 走向人力資源強國:中國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的歷史路徑、主要成就和戰略思路,《經濟研究參考》2008年第7P-2期(2月1日出版)。
[29] 相親與選人,《中石化人事管理》,2007年第6期。
[30] 北京市行業企業統計分析報告,主筆,《數據》雜誌社2007年11月特刊。
[31] 中國企業人力資本產權變革三次浪潮評析,《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7年第5期,第24卷、總第140期。
[32] 尊重是人力資源管理之本,《東方企業文化》,2007年第10期。
[33] 明確價值判斷,平和心選擇職業,《新資本》,2007年第期。
[34] 人事自有“學問”在,《中石化人事管理》,2007年第4期。
[35] 中國企業人力資本產權變革三次浪潮評析,《財經問題研究》2007年第7期。
[36] 關於高考制度改革若干基本問題的戰略思考,《新華文摘》2007年第11期。
[37] 加強勞動法規建設,創建和諧勞動關係,《北京勞動保障》,2007年第5期。
[38] 從戰略高度謀劃國企人事制度改革:訪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學院博士生導師李寶元;創新不是無中生有(署名鮑源),《中石化人事管理》,2007年第3期。
[39] 國企改革再掀“股權激勵”新浪潮,《中國報導》,2007年第5期。
[40] 中國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擔與機會均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10期觀點摘編。
[41] 關於高考制度改革若干基本問題的戰略思考,《湖南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42] 市場經濟廣域性與體制改革新突破,《學習與探索》,2006年第6期。
[43] 樹立廣義薪酬概念,注意內在激勵作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勞動工資動態》2006年第10期。
[44] 中國市場化改革:新時期要有新突破,《經濟研究參考》,2006年第83G-4期。
[45] 回歸人本管理:百年管理史從“科學”到“人文”的發展趨勢,《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
[46] 人本發展經濟學要義:阿馬迪亞·森“以自由看發展”思想的一個理論拓展,《財經問題研究》,2006年第9期。
[47] 礦難頻發的巨觀制度根由及對策,《經濟研究參考》2006年第54P-5期。
[48] 中國市場化改革:歷史回顧與未來展望,《湖南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
[49] 轉型期企業人力資源契約化管理的法規環境約束,《湖南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
[50] 以人為本:高校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05年第9期。
[51] 論現代公共組織民主化變革與整合,《經濟研究參考》2005年第68I-2期。
[52] 撥開蒙在理論上的迷霧,《企業管理》2005年第7期。
[53] 關於首都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經濟研究參考》2005年第52P-8期。
[54] 中國企業改革戰略格局中MBO的制度邏輯解義,《財經問題研究》2005年第7期。
[55] 發展繁榮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若干戰略問題思考,《湖南社會科學》2005年第3期。
[56] 從“授權”到“競合”:關於組織中人際溝通的兩個焦點問題,《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05年第3期。
[57] 公共組織及其變革:一個制度經濟學視角與解析,《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7期以“傳統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的特點”轉摘。
[58] 關於MBO:朗鹹平之錯,《齊魯周刊》,2005年第1期。
[59] 組織學習論:組織行為在社會生態學意義上的一個解說,《財經問題研究》2005年第1期。
[60] 政府再造,公民社會浪潮與中國公共組織變革,《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第5期。
[61] 教育危機與行政壟斷,《經濟研究參考》2004年第40P-4期。
[62] 關於教育產業的經濟學意義,《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63] 論三層四維戰略性績效評估,(2)《經濟研究參考》2004年第22P-2期。
[64] 我們距離卓越有多遠:轉型期中國企業家的行為缺陷,《企業管理》,2004年第1期。
[65] 簡論腐敗的制度性根源及其治理戰略,《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
[66] 論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制度激勵,《學習與探索》,2004年第1期。
[67] 戰略性激勵: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精要,《生產力研究》2003年第12期。
[68] 現代化,國際競爭力與人本方略,《財經問題研究》,2003年第12期。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4年第1期轉摘。
[69] 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團隊整合力,《中國中小企業》,2003年第11期。
[70] 現代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要義探析,《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71] 戰略性激勵論,《財經問題研究》,2003年第4期。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工業企業管理》2003年第6期轉載。
[72] 制度創新與小康建設,《學習與探索》,2003年第2期。
[73] 淺談全方位市場化制度創新,《人民日報(內部參閱)》,2003年第8期。
[74] 投資經營教育產業得回報合乎經濟學情理,《教育與經濟》,2002年第4期。
[75] 不學張瑞敏,《企業管理》,2002年第12期。
[76] 現代企業人力資本運營簡論,《經濟研究參考》,2002年第76G-5期。
[77] 教育產業化的經濟學詮釋。《人民日報(內部參閱)》,2002年第41期。《科學新聞》,2003年第3期(轉載)。
[78] 企業人力資本產權制度史論解析,《財經問題研究》,2002年第10期。
[79] 國家發展規劃的理論基礎與戰略視界,《經濟學家》,2002年第5期。
[80] 國有企業人力資本運營轉型研究,載《轉型期中日發展比較》,經濟科學出版社(中文版)2002年9月;日本學文社(日文版),2002年9月。
[81] 正面審視教育產業化運作的制度邏輯,《經濟研究參考》,2002年第36期。
[82] 人力資本產權安排與國有企業制度改革,《新華文摘》,2002年第1期。※
[83] 三域社會再生產網路與新型國家發展規劃體系,《經濟問題》,2001.10。
[84] 轉型期國有企業人力資本運營問題研究,《國有經濟論叢》(2001),吉林人民出版社。
[85] 創新即成企業家,《商界》,2001年第11期。
[86] 企業經營者人力資本股權化:制度意義與實現途徑,《管理現代化》,2001年第5期。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工業企業管理》2002年第1期轉載。
[87] 人力資本產權安排與國有企業制度改革,《財經問題研究》,2001年第8期。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1年第6期以“國有企業人力資本產權安排構想”為題轉摘。
[88] 杜拉克教你當企業家,《中外管理》,2001年第8期。
[89] 新型國家發展規劃體系研究,《經濟研究參考》,2001年第60期。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國民經濟管理》2001年第5期轉載。
[90] 中國的巨觀經濟發展戰略:跨世紀審視與前瞻,《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91] 人力資本約束與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
[92]關於中長期規劃內容體系的思考與設計,《價格理論與實踐》, 2001年第3期.
[93] 人本方略:21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1年第3期.
[94]轉型發展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及轉換,《財經問題研究》,2001年第1期。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國民經濟管理》2001年第5期轉載,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1年第2期轉摘。
[95]比較優勢、科教興國與人本經濟發展方略,《經濟研究參考》,2000年第37期。
[96]如何形成合理的教育收費機制,《前線》,2000年第5期。
[97]人力資本產權與中國企業改革,《學術論壇》,200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