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六年(1856年),捻軍張樂行據鳳州、潁州、徐州等地 ,南陽府所屬各地紛紛結捻回響。是年六月,李太春聯合張五禿(裕州人)、王四老虎(泌陽人)、陳太安、管紹堂、王保(確山人)等242人,在裕州、泌陽、舞陽、西平、遂平、確山交界的角子山舉起反清義旗。
起義發動後,李太春率義軍圍攻州、縣城,積極向外伸展,發展壯大武裝。他們打擊豪紳,救濟貧困,發動饑民、散勇、貧苦礦工入伍。至次年,擴至萬餘人,騎兵400多。仿捻軍五旗軍制,陳太安、梁道榮、蕭況、王三辮子、管紹堂分別為黃、紅、藍、白、黑旗旗首,活動於豫西、豫南數十州縣。河南巡撫英桂急調各地兵勇、團練“兜剿”。義軍奮勇作戰,在裕州、泌陽、南召、確山等地,重創清軍。巡撫英桂、延綏總兵龍潭厚、副將閻丕敏、南陽知府何懷珍、總兵邱聯恩、裕州知州李容鏡等,均因“堵剿不力”分別受到摘頂戴、革職留任或降級留任處分。
李太春在角子山發動起義,堅持4年,配合太平軍、捻軍歷經百餘次戰鬥,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統治。後在清軍反覆圍剿中失敗,李太春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