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豪,字俊卿,諸暨盛兆塢李村人。1915年,在紹興第五中學就讀時,參加了反對袁世凱喪權辱國廿一條的愛國運動。
1919年夏,受五四運動影響組織參加了“國恥圖雪會”,開展反帝愛國鬥爭。同年秋,考入浙江省立法政專門學校。
1923年畢業後,回家。由於受《新青年》等進步刊物和思想的影響,於1926年赴廣州參加大革命,任國民黨中央工人部幹事、組織科主任,從事工人運動,先後在《革命工人》、《民國日報》等報刊上發表《武漢工人運動概況》、《五一勞動節的意義》等文章。大革命失敗後,離開武漢,在上海、浙江一帶開展反對國民黨右派的活動。
1928年,被捕,後經多方營救,於1929年底出獄。
1931年,李士豪參加了中國國民黨臨時委員會(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前身)。1932年,任南京國民政府實業部科員。同年冬,任青島冀魯區海洋管理局總務科長。1933年夏,改任建設費徵收處主任。
1934年秋,東渡日本,就學於明治大學經濟系。第二次全國幹部會議,會議決定改名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任中央臨時執委,並任江南局書記。會後,到日本完成學業。1936年秋,回國。1937年,任浙贛鐵路理事會經濟研究室專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士豪先後寫了《焦土抗戰與敵我情勢的檢討》、《抗戰建國與民主政治》、《國際問題的基本認識》等文章,要求國民黨政府實行民主政治。1938年春,赴漢口參加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召開的三乾會議,並當選為中央委員,被委派負責浙江工作。回浙後,任浙江省抗日自衛隊武義 幹部訓練班教官。5月,回諸暨任縣抗日自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政工隊隊長,與中共諸暨地方組織合作,組織民眾廣泛開展抗日救亡、培訓抗日骨幹等活動。
1942年5月,諸暨淪陷後,支持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千方 百計籌措糧食、藥品,提供聯絡、幫助,為保護進步力量起了一定的作用。抗戰勝利後,浙東主力北撤,國民黨當局搞“自清”、“自首”,捕殺革命同志,接受地下黨的指示,到縣城勸誡縣長、縣黨部書記長,保護參加過抗日的同志。
1947年,中華民族解放運動委員會改稱中國農工民主黨,他任中央執委、常委、華東局負責人、浙江省主委,參加設在上海的農工民主黨中央領導工作。其時,農工民主黨組織大量物資支持浙東遊擊部隊,並將大批知識青年送到浙東遊擊區和蘇北的華東野戰軍。1948年下半年,任農工民主黨駐滬辦事處主任,與上海的中共黨組織一起組織力量,保護當地的工廠、設備、檔案,在滬、浙、魯、冀進行策反工作。
1949年9月,李士豪應邀參加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之後,歷任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委員、華東水產管理局副局長、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員、省農林廳廳長等職。曾為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農工民主黨中央執行委員、浙江省主委,民主同盟中央委員。
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1972年,逝世。
1979年,中共浙江省委對其右派問題作了改正。有《抗日戰爭與民主政治》、《國防建設與抗戰經濟》、《中國合作事業概論》、《中國漁業史》等著作存世。 (許林章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