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芳[西南交通大學教師]

李國芳,女,漢族,中共黨員,1980年2月生,她在全國首推黨員量化考評方式並開發黨員考評系統,她是“黨員宿舍掛牌制度”的發起者,她是汶川地震災後交通重建技術服務的實踐者,她的學生工作創新思路在全校引起廣泛影響,引發了學校學生工作創新熱潮。她的學術造詣堪比同齡專業教師,她有參與更多科研項目的機會,然而她卻毅然選擇了從事學生工作;她有轉入專任教師崗位和管理崗位的機會,她卻甘願留在學生工作第一線。因為她說在學生工作崗位上,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做一名學生人生的導師和專業學習的領路人,是她人生價值的最大體現。

人物經歷

2002年7月起從事輔導員工作。2009年擔任交通運輸學院2005博士班、2006博士班、2007博士班、2008博士班、2009博士班(199人)輔導員。

主要貢獻

李國芳[西南交通大學教師] 李國芳[西南交通大學教師]

李國芳善於突破傳統“說教式”教育模式,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拓展教育載體,很好地提升了教育效果。體育活動、主題活動、留守兒童助學計畫、專業結合的現場調研、“三下鄉”社會實踐等都是她進行教育的有效手段,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和對自我的認知,更懂得珍惜學習機會,實現自我價值。李國芳指導的6個本科生班級曾13次榮獲“先進班集體”和“優秀班集體”稱號,400餘人次獲各類獎學金,獲獎比例居全校前列,班風學風建設成果全校享有盛名。畢業生100%就業率是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她輔導學生的最好評價,也是對她工作的最大肯定。

李國芳鼓勵學生吸百家之長,博眾家之廣,研天下之道。她積極倡導學生在交流中進步,在交流中出智慧。她組織兩個層面的學術交流,一是不定期邀請國際知名專家、學者開設高水平學術講座,擴大學生的學術視野,豐富學生的學術思想,激發學生學術研究和交流的興趣,學生稱之為“學術盛宴”;二是定期組織廣泛的學術交流,每期選定主題,有組織者但沒有主講人,倡導學術自由,鼓勵觀點交鋒,學生稱之為“學術沙龍”。李國芳大張旗鼓鼓勵博士生走出實驗室,到現場中學習,向一線工作人員學習。通過“三下鄉”社會實踐隊、黨支部特色活動等載體,李國芳共指導開展與專業結合密切的社會實踐20餘次。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後,李國芳積極組織博士生結合所學專業擔任志願者,為災後交通組織和物資運輸服務。她十分關心災後交通重建工作,組建了災後交通重建博士生黨員服務隊,親自帶隊先後三次19天深入極重災區——彭州開展了基礎數據採集和調研,編制完成了《彭州市災害應急交通保障體系調研報告》。該社會實踐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先後被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和整點新聞兩個欄目、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華網、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15家媒體採訪報導。實踐中,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華,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對人生的認識進一步加深。

工作8年來,李國芳牽頭起草的學生工作規範化制度20多項,其中多項為全國首創。她2002年在全國率先推行黨員示範崗制度、黨員宿舍掛牌制度,《中國教育報》對此進行了報導。2003年在全國首次推出學生黨員量化考評制度,開發了量化考評系統,此方式作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中的典型經驗在全國進行交流。她所指導的2個博士生社會實踐隊榮獲“四川省優秀社會實踐隊”稱號、2名博士生榮獲“四川省優秀社會實踐隊員”稱號;她指導的社會實踐隊曾得到李嘉誠基金會“感恩行動計畫”的資助;她主持和主研完成了15項學生工作研究項目,在《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等刊上公開發表工作研究論文9篇,數量和質量均名列西南交通大學輔導員前茅。

獲獎記錄

李國芳指導的博士生2005黨支部是西南交通大學唯一一個榮獲“四川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的博士生黨支部,4個博士生班級榮獲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先進班集體”稱號,獲獎層次和比例居西南交通大學博士生班級之首。3名博士生獲西南交通大學學生最高榮譽——“竢實揚華獎章”,1名博士生獲“四川省三好學生”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