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勛

5B1-4,在美國獲發明專利(US5300435)並進行商品化生產,已在國際上被廣泛套用於生物學基礎研究,也為害蟲生防和重組蛋白生產提供了新途徑。 獲國家發明專利“對鱗翅目與鞘翅目昆蟲高毒力的Bt基因、表達載體和工程菌”和“一種高表達重組蛋白與高產桿狀病毒的基因工程細胞系”二項。 自1995年以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10餘篇被SCI收錄。

李國勛,男,1942年7月生,教授。我校植物保護學院教師。
李國勛教授在康奈爾大學工作期間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高產和高表達的昆蟲細胞系BTI-Tn5B1-4,在美國獲發明專利(US5300435)並進行商品化生產,已在國際上被廣泛套用於生物學基礎研究,也為害蟲生防和重組蛋白生產提供了新途徑。回國後,主持完成了三項國際科學基金“粘蟲NPV致病機理研究”、“粘蟲細胞系及病毒離體複製的研究”及“八字地老虎NPV的離體複製研究”;主持多項國家級課題,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型昆蟲消化毒劑的先導最佳化及作用靶標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昆蟲中腸新靶標及其生物防治分子機理研究”;國家“973”計畫子課題“病原與寄主中腸圍食膜作用的分子機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建立p35轉染的粘蟲細胞系及病毒離體複製的研究”,“轉基因昆蟲細胞系控制桿狀病毒傳代效應的研究”等多個項目,總計完成二十餘項課題。從自然界中分離出新殺蟲微生物多種,從中克隆出多個殺蟲新基因(cry1Fb5、cry2Aa8、cry2Ab4、cry1Ba3和PWEB216),分別在國際基因庫登記並命名。國際上首次開發出多種新細胞系。近來又鑑定了三種中腸圍食膜蛋白CBP-1、CBP-2和P42,分別為不同害蟲防治靶標位點,該成果為國際上首次報導。
獲國家發明專利“對鱗翅目與鞘翅目昆蟲高毒力的Bt基因、表達載體和工程菌”和“一種高表達重組蛋白與高產桿狀病毒的基因工程細胞系”二項。獲省、地、市級科研成果10餘項,其中“粘蟲NPV在離體和活體條件下複製及致病機理研究”和 “昆蟲基因工程細胞系及新病原分子生物學研究”分別獲2001和2004年度省自然科學二等獎,“轉p35和SV-40基因工程細胞系的構建及新殺蟲基因的發掘”獲2006年山東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獎。自1995年以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10餘篇被SCI收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