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固(94~147)

李固(94~147)

正文

東漢大臣。字子堅。漢中南鄭(今陝西漢中)人。自幼好學,常千里跋涉,步行尋師,以此通曉典籍。四方士人多慕其風采而來求學。後司隸、益州並命郡舉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
東漢王朝自和、安二帝之後,外戚當權,宦官干政,朝政非常腐敗。各族人民的反抗鬥爭日益頻繁,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也不斷加劇。這種情況引起了一部分士大夫出身的官僚的擔憂和不滿,李固即其代表人物之一。順帝陽嘉二年(133),公卿推舉李固對策。李固縱論時弊及為政所宜,建議削奪外戚梁冀勢力,罷退宦官,並嚴令中常侍子弟不得為吏、察孝廉。李固因此為宦官所誣陷,久之,才得拜議郎,後出為廣漢郡雒縣令,至白水關,解印綬,還漢中,隱居不仕。永和中,李固任荊州刺史,復徙為泰山太守,累遷將作大匠、大司農。漢安元年(142),順帝遣侍中杜喬、周舉等八人案察州郡, 因所劾奏多為梁冀及宦官親黨,順帝下詔停止追究。李固與廷尉吳雄上疏諫爭,順帝只得下令罷免八使所檢舉的刺史和二千石。順帝死後,沖帝即位,李固為太尉,與梁冀參錄尚書事。沖帝在位不到半年即夭亡。李固主張立年長的清河王劉蒜為帝,梁冀為了繼續把持朝政,堅持立年僅八歲的樂安王子劉纘為質帝。不久質帝又為梁冀毒殺,李固與司徒胡廣、司空趙戒再次議立劉蒜為帝,而梁冀又與宦官密謀立蠡吾侯劉志為帝,公卿自胡廣、趙戒以下都不敢違抗,唯李固堅持本議。梁冀奏請梁太后策免李固。劉志得立為桓帝後,劉文等謀立劉蒜為天子,梁冀因此誣陷李固與劉文等共為妖言,逮捕下獄。李固門生王調等上書為其申冤,得到太后赦免。及李固出獄,京師市里皆稱萬歲,梁冀畏懼李固聲望,仍據奏前事,將其殺害。

配圖

李固(94~147)李固(94~147)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