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嚴字方正名平,南陽人。《三國志》記載,他年輕時很有才幹,曾任秭歸縣令,深得荊州牧劉表信任。曹操攻占荊州,李嚴入蜀投奔劉璋,任成都令。後在劉備攻打成都時,李嚴歸附了劉備,之後李嚴在蜀漢政權中官至尚書令、前將軍等職,統內外軍事,僅次於諸葛亮。劉備臨終前,在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共同輔佐後主,忠實地執行劉備、諸葛亮制定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路線,在北伐曹魏、東征孫吳中,李嚴皆能鼎力而行,立下戰功。章武二年(222)以後,蜀漢政權實際由諸葛亮執政。魏、蜀、吳三足鼎立,然而諸葛亮堅持要問鼎中原,連年征戰。李嚴提出先興業圖強,再定天下的主張沒有被採納,李嚴頗為不滿。
蜀漢建興九年(231)二月,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進攻上邽(今甘肅天水),五月在鹵城附近擊敗司馬懿。在此關鍵時刻,大雨接連數日不停,李嚴組織運糧遇到重重困難。李嚴先派狐忠假傳聖旨,表明後方的困難,再派自己的部下岑述催促諸葛亮撤軍。李嚴實在沒有想到諸葛亮一生審慎,接到訊息後立即就開始退兵。這下李嚴著了慌,他害怕諸葛亮回到漢中發現真相,會治他重罪,該如何辯護和解脫呢?後主劉禪突然接到前線撤軍的訊息,急忙派人向李嚴詢問情況。李嚴反而不知如何是好,起初他上表說退軍是假,誘敵深入是真。但從諸葛亮的來信中,後主知道退兵是真,再度要求李嚴澄清。李嚴實在是亂了方寸,乾脆向後主上表奏雲,或許是臨陣畏敵,有無故撤軍嫌疑。
諸葛亮接到密報,十分氣憤,於是給後主上了奏章,以李嚴弄虛作假,貽誤軍機等罪名,彈劾李嚴。八月底,後主下詔免除李嚴所有官職,廢為庶民,流放於梓潼郡。建興十二年(234)八月二十三日,諸葛亮再度北伐,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已賦閒於梓潼三年的李嚴,聞知諸葛亮病逝,放聲慟哭,他被貶梓潼後,一直期望能讓他復出。諸葛亮死,復出無望,李嚴十分悲傷,極度失望,不久就病死於梓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