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喬松[歷史人物]

李喬松[歷史人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喬松,清代新昌縣(今宜豐)女詩人。原名瀛洲,清道光年正月二十八日出生於上高敖陽河南孝友坊(今縣城解放路中段)。1845年與新昌縣宣風鄉舉人盧聯桂(字小山)結婚,居宣風鄉盧家,道光二十七年卒,年僅21歲。

基本信息

生平

父親李含芳,原任清布政司理問,後經商,“富甲一邑,年過四十,膝下一子一女,延師於家教之。”喬松“秉性聰慧,遠出兄上”,12歲就能作詩繪畫。父母為她擇配很嚴。她自己也立志非有詩才者不嫁。當時,縣內會做詩的青年,爭相寫詩,以求中選。喬松看了總不中意。19歲那年,宜豐盧殿衡,帶著兒子盧小山,從撫州教授任內回家,路過上高的白鶴亭,在亭內休息,年輕的盧小山,一時詩興大發,在壁上題詩一首:

白鶴山人白鶴攜,亭名白鶴山人題。

山人白鶴今何在?剩有孤亭峙短堤。

“過客多記誦之”,一時流傳遐邇。喬松得知,喜曰:“此才人也。”於是,喬松與比她小兩歲的盧小山結了婚。婚後,喬松侍奉雙親,與小山挑燈夜讀,教小姑讀詩作畫。不久,小山離家往縣城人學,雖分離兩地,但書信詩詞,往返酬唱,互相勉勵,倒也情意拳拳。可惜新婚不到兩年,喬松即於產後病逝。遺有《和鸞集》六卷。由於喬松生前的互相幫助,小山於鹹豐九年中舉,先後任新建、南城、南豐訓導。鹹豐十一年(1861),由於兵禍,《和鸞集》遺稿散失。僅存《感別》等幾首詩,以及斷句數聯。同治庚午年修《新昌縣誌》,為喬松立傳,稱她為“才女”。並將殘詩斷句,“備錄之,以當吉光片羽。”

作品

光緒二十四年(1898),詩稿被小山從故紙堆中尋出,但已殘缺不少。20歲的孫兒盧榮光,將詩稿整理補正,分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詞、雜體六卷,編輯成冊,又將小山所寫隨和鸞集後》等幾首詩附錄於後,以備刊印。光緒三十年(1904),榮光在北京京師大學堂讀書,外國史地助教江亢虎,問榮光先世有何著述。榮光把他祖母的《和鸞集》鈔本給他看。這時,鑑湖女俠秋瑾女士在江亢虎家當家庭教師,得以見到這本詩集,大加讚賞,以為“吾國鄉邑有此才女,女學尚未墜地也”,欣然命筆,題《沁園春》一首:

“一卷瑤章,看向窗前,凝芬齒牙。羨聯吟才敏,齊驅道韞;唱隨福大,得傍秦嘉。好句同搜,奇文偕賞,僥倖如洵足夸。有多少,遇王郎天壤,辜負才華。詞佳彩筆生花,恍似見,披箋對碧紗。笑唾殘絨縷,閒評花柳,拈來古調,細譜琵琶。定韻樓空,掌書仙去;莫是曇花墜劫耶?生修得,此龍孫挺秀,蘭玉森牙。”

1937年,盧姓編修族譜,榮光請雕板印刷工人,打了個多月夜班,將《和鸞集》刻印行世。把秋瑾題詞,放在卷首。喬松不僅工於詩詞,還喜愛丹青。他的《自題畫尾》詩:“游魚一寸二寸,茅屋三家兩家,處士林間試墨書。童竹里烹茶。天氣半晴半雨,隴畝半橫半斜,卻笑田間饋婦,滿頭遍插黃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相得益彰,是農村風光的真實寫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