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5年畢業於南京航空學院空氣動力學專業,1988年獲得中國航空研究院碩士學位。
人物事跡
多年來,他圍繞我國型號研製和未來型號發展對空氣動力技術的需求,在空氣動力學基礎理論研究、風洞試驗技術研究、風洞地面設備研製等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我國航空事業的基礎研究與技術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潛心科研創新開拓
1988年碩士畢業至今,李周復一直專心從事專業技術研究工作。在“十五”、“十一五”期間,他先後擔任總裝備部、工信部(國防科工委)《複雜流場測量》、《先進流場顯示與測量技術》、《民機風洞試驗技術研究》等預研攻關課題的總負責人,科研工作碩果纍纍。他作為負責人和主要技術骨幹完成的重點課題《前緣渦襟翼的氣動設計研究》、《風洞試驗支撐技術研究》、《低速閉口風洞模型張線支撐及內天平測量系統》等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在複雜流動機理研究、風洞試驗支撐技術、動態流動顯示與測量技術、動態試驗數據採集與處理方面,他做了大量工作,多項課題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
為及時總結我國開展風洞特種試驗的經驗,推動我國風洞特種試驗技術的發展,李周復主持編寫了《風洞特種試驗技術》,他和項目組一道精心策劃,組織國內相關領域的技術專家,在四年多的時間裡,深入研討、集思廣益、追求準確,圓滿完成了《風洞特種試驗技術》一書的出版,受到了國內空氣動力學領域廣泛關注,為提高國內空氣動力試驗技術水平、促進風洞試驗技術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躬身型號精益求精
李周複本著對航空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既當風洞試驗技術的領頭人,又當風洞型號試驗的承擔者和實踐者。他非常重視風洞試驗技術體系的建設,按照“從常規到特種”、“從定常到非定常”、“從解決有無到精益求精”的發展思路,重點組織開展先進的光學流動顯示與測量、動態試驗、進氣道、風洞試驗準精度、低速高雷諾數等風洞試驗技術研究,並成功套用於戰鬥機、新支線ARJ21-700、某工程等風洞試驗。“十一五”期間,抓住我國即將開展大型客機研製的機遇,李周復積極組織開展大飛機風洞試驗技術預先研究,推動了我國先進8米量級大型低速風洞的國家建設立項。
李周復堅持深入試驗現場第一線,直接承擔、指導型號試驗50餘項。在風洞試驗遇到疑難問題時,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及時排查、解決問題。他常說,“飛機是靠風洞試驗數據上天的,試驗上出現哪怕是小的疏忽都會給型號研製帶來巨大的風險,所以風洞試驗再細緻也不為過,一定要精益求精”。
奮戰技改攻堅克難
作為多項國防科技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項目的直接組織者,李周復帶隊圓滿完成了“低速增壓風洞建設”等多項重大工程的建設任務,解決了多項重大技術難題,尤其是對世界上同類型、同量級第四座(亞洲唯一)低速高雷諾數風洞——FL-9風洞的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由於技術經濟條件的限制,國內沒有任何經驗可供借鑑,李周復勇挑重擔,擔負起現場總指揮和技術總負責人的重任。他全面掌握總體設計技術,深入施工現場,解決了大量工程技術難題。經過七年多的不懈努力,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FL-9風洞勝利建成,並於2008年開始承接型號任務,圓滿完成了ARJ21-700支線客機、C919大型客機等多個重點飛機型號的風洞試驗任務及關鍵氣動力技術攻關,填補了我國低速高雷諾數氣動力大型基礎試驗設施的空白,標誌著我國低速高雷諾數試驗能力跨入了國際先進行列。
人物榮譽
2015年05月02日,李周復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