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如

李六如

李六如(1887—1973),最高人民檢察署副檢察長、黨組書記。湖南省平江縣人,1908年到湖北參加新軍,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日本留學,1918年回平江,變賣家產,創辦救貧工廠,進行實業救國嘗試。在遭受挫折後,又試圖走教育救國之路,在平江興辦平民學校,吸取工農平民子弟入學。1921年秋,由毛澤東、何叔衡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成為平江縣第一個共產黨員。曾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文委委員。入黨後,去安源煤礦體驗煤礦工人生活。在毛澤東的鼓勵下,開始編寫《平民讀本》,通俗易懂地宣傳革命真理和社會知識,產生很大影響。 日軍投降後,赴東北任熱河省政府秘書長、中共熱河省委常委、東北人民政府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法務部部長和法院院長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政法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檢察署副檢察長、黨組書記,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他是新中國檢察工作主要奠基人之一,為開創社會主義司法、檢察工作和法制建設,培養司法、檢察幹部作出了重要貢獻。晚年體弱多病,仍堅持整理、撰寫革命史料。所著《六十年的變遷》,已譯成多種外文版本,“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迫害。1973年4月10日含冤去世,終年86歲。粉碎“四人幫”後,中共中央為他平反昭雪。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887年7月11日,生於湖南平江縣嘉義獻沖泊頭一個商人家庭。

1907年,李六如20歲,他結識了從日本留學回來的中國同盟會會員凌容眾。從凌那裡知悉陳天華蹈海事件,並看到《民報》、《遊學譯篇》、《嘉定屠城紀略》等反清報刊和書籍。從此,“報家仇”的憤恨轉移到了清朝皇帝身上。“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他抱著這樣的決心,投筆從戎。

1908年李六如赴武昌參加新軍,結識了中國同盟會會員劉復基、詹大悲等組織文學社,為負責人之一,從事士兵運動。武昌起義時,李六如被黎元洪委任為第四鎮大六標標統(相當於團長),參加了陽夏戰爭。由於不滿意標統職位,又覺得自己年輕,想出洋深造。幾經請求,黎元洪終於同意,贈他三千元出洋費,每月另撥官費80元,還補了一個“陸軍少將”頭銜。

1913年,入日本東京明治大學攻讀政治經濟科。

1918年秋,李六如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帶回日譯本《資本論》,謝絕日本駐上海通訊社和長沙官方的高薪聘請,回到家鄉平江,集資開辦救民工廠和興業織布工廠,在啟明女校師範班任國文教員,倡辦工農夜校。

由於軍閥勒索,洋布傾銷,不久工廠倒閉了,還欠了債。“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夢想終於破滅。1920年8月,李六如“山窮水盡”下長沙,在政法專科等校教書,但不甘於當教書匠,於是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到處演講,倡導平民教育運動。李六如通過省政府、省議會和省教育會中許多朋友、熟人的關係,自上而下向各縣推動,成立了全省平民教育促進會,被舉為副董事長。通過平民教育運動,還推動四五十個縣辦了縣報,李六如當選為全省縣報聯合會會長。

1920年到1921年的平民教育運動,是有影響的進步活動。自然受到毛澤東的注意。一天,毛澤東派喻寄渾前來約見李六如。喻寄渾是李六如的好友,平江人,愛國知識分子,曾同李六如創辦《平江旬報》。

1923年國共合作後,曾任中國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執行委員。1926年7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四師黨代表,由廣州出發,一直打到南京。

1924年,受中共湘區委派遣去廣州籌集宣傳經費,經批准留在廣州,先後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黨務處處長、第二軍軍校政治部指導主任兼政治教官,編寫了《黨務須知》、《為什麼要北伐》等小冊子。

1927年夏,李六如同夏明翰回平江發動工農武裝,組織秋收暴動。後赴上海,受周恩來直接領導,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1928年冬,受命前往新加坡從事革命活動,任中共南洋臨委宣傳部長。1929年到香港,在中共南方局宣傳部工作,為隱蔽起見,以做生意為名,與王稼祥、劉昂等以父子、父女相稱,組成假家庭,掩護黨的地下工作。

1930年,李六如赴中央蘇區,先後任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財政部長兼內務部長、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國家銀行總行副行長、代理行長,對蘇區的政權建設和財經工作作出了貢獻。1934年紅軍主力長征後,他留在江西,任中央政府辦事處財經委員會代理主任,轉戰於贛南山區,堅持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後來遭國民政府逮捕,受盡嚴刑拷打,被判死刑,仍始終保持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高尚氣節。

1937年3月獲釋出獄,奔赴延安,任毛澤東辦公室秘書長、延安行政學院代院長、中央財政經濟部副部長。

成就榮譽

喻寄渾對李六如說:“第一師範的毛澤東要和你談談。”李六如很高興,說他早就想去拜訪毛澤東,只是剛來長沙不久,一時無人引見。1921年經毛澤東、何叔衡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岳陽第一個共產黨員。後任廣州第二軍校政治部主任兼政治教官,北伐二軍四師中將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新加坡南洋共產黨臨委宣傳部部長,中共南方局宣傳幹事,福建蘇維埃政府秘書長,延安毛主席辦公室秘書長,行政學院院長,中共中央財經部副部長,中共熱河省委常委、省府秘書長,哈爾濱東北行政委員會財委副主任、財經學校校長,東北人民政府法務部長。

個人作品

五十年代開始發表作品。1955年李六如從最高人民檢察院副院長兼黨組書記崗位上退下來後,已是皓首病軀,創作三卷巨著《六十年的變遷》。

李六如為何要執著地寫《六十年的變遷》?他在該書的《目序》中寫道:“從1895年變法維新前後到1949年全國解放前後這六十年來,則是中國歷史上變化最劇烈、最偉大的時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由半封建半殖民地一變而為建設社會主義的獨立國家。被宗法、禮教、神權所支配的舊意識形態與頑固保守思想,也逐漸起了變化,社會面貌為之一新,這還不值得寫一寫嗎?”

動筆前,李六如先是拜訪了幾位從事文學創作的老朋友,虛心向他們請教。接著他花了很多時間,精讀了多種中外歷史小說。如《三國演義》、《東周小說史略》、《英烈傳》、《彼得大帝》等等,他還通讀了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古小說鉤沉》等。

社會評價

在寫作過程中,他不滿足於自己對這些歷史事件的所見所聞,還要大量收集、調查走訪,反覆核對史實,務求全方位,多角度地把這些歷史事件寫得更加客觀、豐滿,做到引人入勝,又無懈可擊。 1961年,也就是李六如在長沙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的四十年,為收集《六十年的變遷》的“活”材料,他帶著秘書羅植南來到湖南。在長沙,在平江,他和鄉親們親密交談,仔細詢問過去和現在的情形。他還長途跋涉到江西、福建等一些當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尋訪革命舊址,查找相關資料,探望革命老人,收集了大量關於毛澤東、毛澤民、何叔衡、瞿秋白、方維夏、羅納川、郭亮、覃振、張輝瓚、蔣介石等人的資料和平江農民暴動、八一南昌起義、井岡山鬥爭、蘇維埃根據地、反“圍剿”等歷史事件的鮮活資料。

相關信息

經過兩年多的奮筆疾書,《六十年的變遷》第一卷脫稿。該卷約二十萬字,李六如自己花錢列印了若干份,送請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及中央政治局、書記處其他同志審查,並請歷史學家范文瀾、呂振羽等專家指正。毛澤東與李六如相知相識已幾十年了,他對李六如很器重。親筆批示,將書稿交給時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林默涵負責審閱。林審閱後,給中央和毛主席寫了報告,代表中央宣傳部肯定了《六十年的變遷》是一部很好的歷史小說,對青年富有教育意義。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經過修改後,195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六十年的變遷》第一卷。彭德懷元帥看望李六如時,對此倍加讚賞。《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各大報刊紛紛轉載,一時間路人競說季交恕。(季 交恕,《六十年的變遷》的主人公,即李六如的化名)城鄉爭購《六十年的變遷》。出版社不得不一版再版,而且,蜚聲國外,被翻譯成英文、俄文、日文等幾種版本發行。

《六十年的變遷》第一卷出版那年,恰逢李六如70大壽,之後又馬不停蹄,繼續創作《六十年的變遷》第二卷。又是冬去春來的日夜伏案,又是廢寢忘食的奮筆疾書,於1961年出版了第二卷。正當李六如懷著勝利的喜悅,精心著作《六十年的變遷》第三卷時,災難性的“十年動亂”來臨,李六如被江青、康生一夥誣陷為“叛徒”、“反黨分子”遭受迫害。寫作被中止,第三卷僅寫8600字,還不到計畫篇幅的一半。1973年4月10日上午8時,李六如含冤離世,終年86歲。1980年7月2日,黨中央為李六如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對他的一生給予很高的評價。他的《六十年的變遷》第一、二卷連同第三卷的部分手稿被列入當代文學經典叢書,於2002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