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祠

李公祠

李公祠即李鴻章祠堂,原名李文忠公家祠,位於河北區天緯路李公祠西箭道4號,現為天津市五十七中學校址。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由直隸總督袁世凱主持修建。

簡介

李鴻章死後,由於李鴻章在清末政治、經濟、軍事中的顯要地位和作用,在他1901年死後,清政府對他賜恤有加,先後在其家鄉和京、津、滬、寧、蘇、浙、冀、魯、豫等任職之處,為他修建了10座祠堂,以示隆恩。

天津李公祠

明信片上李鴻章祠堂明信片上李鴻章祠堂

李公祠是專門供奉祭祀李鴻章靈位的場所,故又稱李鴻章廟。是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時任直隸總督袁世凱主持修建的。李鴻章於清光緒二十七年去世,因其一生對國家貢獻巨大,清廷對其賜恤有加,極盡哀榮。當時,祠堂占地約2萬平方米,其建築仿照李鴻章合肥家鄉祠堂的建築風格。祠堂面對子牙河,大門樓前建有石台階,兩側置放一對雕工精美、栩栩如生的高大的石獅子。門樓對面是一座磨磚對縫的影壁牆。門洞兩側有門房兩間。進入大門是前院,院中央安放著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落成的李鴻章銅像。院兩側有廂房各3間。前院往北進入中廳,中廳兩側有腰房四間。過了中廳是後院,院兩側有配殿。院中間建有一座精巧華麗的六角亭,亭前立有多座刻有讚譽李鴻章文字的石碑。六角亭往前,正面中間就是面闊九間的大殿堂。
大殿堂是李公祠的主體建築,堂內掛滿了名人題寫的匾額和楹聯。堂前矗立著米紅立柱,氣宇軒昂。堂內香案之上,擺有精緻豪華的祭祀器具。祠堂後面是一座以人工湖為主體的花園。湖岸上松柏蒼翠,垂柳搖曳,湖中間建有精美、華麗的亭、榭、閣,由九曲橋相互連線。此外,園中還建有假山、漢白玉石橋等。整個祠堂規模宏大,裝飾華美,既突出了整體性,又富於變化,堪稱天津古建築中的佼佼者。
辛亥革命後,李公祠一度成了天津各派系資產階級政黨和社會名流的政治集會場所。上世紀二十年代,李公祠的後花園曾成為消夏遊覽之地向遊人開放。1937年,天津淪陷後,李公祠被日偽軍占用。抗戰勝利後,在李公祠內先後創辦了啟明國小和廬山中學,新中國成立後,更名為向前國小和天津市第三十三中學,現在是第五十七中學的校址。
如今,李公祠這些精美壯觀的建築除六角亭被移到北寧公園、部分石碑被移至天津市歷史博物館外,其餘的均已蕩然無存,只有李公祠大街、李公祠東箭道、李公祠西箭道等老街名仍在為後人指點著李公祠的方位。還有,天津解放後,李公祠前門照壁與李公祠之間的廣場闢為漁業批發市場。每日從渤海及白洋淀捕撈的大小魚類,在此地碼頭上岸,在廣場內分揀、批發。上世紀50年代後期,海河建閘截流,渤海的漁船進不了海河,此批發市場萎縮,後改為乾醃海產品批發站,直至此次平改拆遷,李公祠徹底消失,現已無跡可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