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1909~)
正文
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軍事家。1909年6月23日生於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李家大屋。讀過私塾,當過木工。1926年開始從事農民運動。1927年11月,領導本鄉農民參加黃麻起義,隨即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初稱工農革命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秋起歷任中共區委書記、縣委書記和縣蘇維埃政府主席。1931年11月任第 4軍第11師第33團政治委員。率部參加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等戰役。1932年夏任11師政治委員。在第四方面軍主力由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向西轉移中,為打開方面軍主力前進通路,曾率部參加新集戰鬥和土橋鋪戰鬥。1933年任第30軍政治委員。參加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及宣(漢)達(縣)等戰役。在反“六路圍攻”中,指揮所部實施大縱深迂迴,同兄弟部隊一起在黃貓埡地區圍殲國民黨軍1萬餘人。1934年 1月曾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1935年5月參加長征。6月帶領四方面軍先頭部隊,攻占懋功(今四川小金縣),同第一方面軍會師。8月指揮包座戰鬥,殲滅國民黨軍胡宗南部一個師,為紅軍繼續北上創造了有利條件。1936年10月奉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率30軍西渡黃河。後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委員,指揮所部同國民黨軍英勇奮戰。1937年 3月西路軍失敗後,在處境極其困難的情況下,負責軍事指揮,率餘部翻越終年積雪的祁連山,穿過荒無人煙的戈壁灘,在陳雲、滕代遠接應下到達迪化(今烏魯木齊),為黨和軍隊保存了一批骨幹力量。
1937年底到延安。先後在抗日軍政大學和中共中央馬列學院學習。1938年冬調任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部長。1939年1月進入豫鄂邊地區,相繼任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司令員、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進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率部開展游擊戰爭,開闢豫鄂邊抗日根據地。1941年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5師師長兼政治委員,領導部隊實行交替地鞏固與發展的方針,跳躍迴旋,積極向敵後發展,多次挫敗日偽軍的“掃蕩”、蠶食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挑釁,鞏固和擴大了豫鄂邊抗日根據地。1942年12月,日偽軍萬餘人圍攻5師領導機關所在地大悟山時,率領機關、部隊突圍,轉入外線作戰,挫敗了日偽軍的“鐵壁合圍”。同年兼任中共豫鄂邊區委員會書記。1944年派出部隊挺進豫南、 豫中。翌年又派5師一部配合八路軍南下支隊進軍湘鄂贛邊地區。1945年 6月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副書記、中原軍區司令員。1946年1月,赴武漢協助周恩來與國民黨代表就中原停戰問題進行談判。6月,當蔣介石撕毀停戰協定、集中30餘萬兵力圍攻中原解放區時,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果斷地指揮中原突圍,帶領主力一部轉移到陝南,完成戰略鉗制和戰略轉移的任務,配合其他解放區的作戰。1947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副書記、 中原軍區副司令員。1948年 5月任重新組建的中原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參與軍事、政治領導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湖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武漢市委書記兼市長、中共中央中南局副書記、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1954年後任國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等職。“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鬥爭,並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協助周恩來總理主持經濟工作。1976年10月,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鬥爭中,起了重要作用。後曾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委員。曾當選為中共第八至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中共第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副主席,中共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1983年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988年4月被選為第七屆全國政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