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中學高級教師。1953年12月出生,福建霞浦人。畢業於寧德師專中文系。現任職於福建省霞浦一中。生來與文學有緣,早在中學讀書時,就做著作家夢,陸續有小詩發表。1975年作為全省四位知識青年業餘作者之一參加了福建文藝學習班學習。幾年來發表了散文《貼心人》(《福建文藝》1975年第4期);詩歌《軍民夜割》(《福建文藝》1975年第6期,後入選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詩集《紅日照霞山》),《幹部勞動登薄》(《福建文藝》1976年第2期),《山村怒火》、《願作秧苗長田間》(詩集《紅日照霞山》),《寫在教室里(三首)》(《閩東文藝》),《山村怒火》(《閩東文藝》,後《福建文藝》選載),《毛主席永遠給我們導航》(《紅小兵》1977年第7期),還有幾十首小詩分別發表在《民眾創作》等報刊上和詩集《紅霞碧浪》等。1978年上了大學後,為了"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無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稱號,便毅然棄"文"從"教",投身到高中語文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領域,雖無精力繼續在文學創作的小路上跋涉了,但在語文教學這個天地里,仍然與文學難解難分。二十多年來,潛心鑽研教材和教育教學理論,特別專注於高中寫作教學的研究,正所謂"二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從教以來,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擔任華東十二校作文刊物《習作園地》編委,指導、編輯學生作文120多篇在《習作園地》和其他刊物上發表,同時撰寫評語30多則,多次獲指導獎。參加編寫了《材料作文多角度立意百例》(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學寫作指導與範文例釋》(海南出版社出版)、《中學文言文常用詞集釋》(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撰寫高五高六兩冊內容)等教學輔導用書。發表在《中學生語文報》上的論文《作文立意的逆向思維》先後入選《中國當代教師優秀論文大系(語文卷)》、《中華新論·全國優秀科技理論研究成果信息庫》,論文《談情境作文的審題》先後入選《現代教育文萃》(第八卷)、《面向21世紀----中國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中華新論·全國優秀科技理論研究成果信息庫》。70多萬字的《名句500句賞析》,在教學實際套用中,深受學生和同仁的歡迎,現正待出版。在研究教學教育理論的同時,積極進行課堂美學教育的實踐和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探索,努力養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提高語文教學品位,使45分鐘盡善盡美。諸如寓教於樂,在藝術氛圍中傳授知識,課堂語言講究詩歌般凝練、相聲般幽默;課文講析包容小說般的情節、戲劇般的高潮;教學過程巧設懸念,講究起、承、轉、合的技巧。諸如進行課前"兩個3分鐘演講"(先由學生進行3分鐘演講,接著由老師根據課堂內容進行導課式的3分鐘演講),使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總之,努力在課堂上創造一種濃厚的藝術氛圍,使學生在語文課上不僅能學到語文知識,受到聽說讀寫的鍛鍊,而且能得到文學的薰陶,藝術的感染,使學生把上課當作一種享受而樂此不疲。這些在實踐中的探索,在探索中的實踐,深受學生、家長的歡迎和學校領導、語文名家的好評。1996年考上福建中醫學院的學生林其勇在寫給李老師的信中說:"同學們有時談起您時,都充滿著敬意,個個都說您教得非常棒。好多同學(高中同學----引者注,下同)都在自己同學(指大學同學)面前吹我們的語文老師----您,......講您以前上課的情景,他們個個都嘆息不己,嘆息自己不能親自聽您講課"。應邀前來霞浦一中講學的福建省著名語文專家、特級教師、福建師大附中王人俊老師在聽了李老師的《王忠肅公翱事》的教學(非公開課)後,當即對陪同聽課的分管教學的張曉芳副校長說:"這位老師的課就是在我們師大附中,也是一流的!"後來,無論是在評課會上,還是在教學研討會上,王人俊老師都深情地重複這句話。
人物評價
李老師的文學創作和教學理論研究雖不算碩果纍纍,但他在教學實踐中孜孜以求而逐漸形成的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能得到從領導到行家,從學生到家長的廣泛而一致的肯定,卻非輕易可以做到。李老師的書房裡掛著的用以自勉的元代王冕《墨梅》中的兩句詩:"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正是他二十多個春秋在三尺講台上默默耕耘的人生態度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