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李中元,男,1939年4月出生於江蘇,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博導。

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安徽省政協委員、常委。之後,任安徽省政協委員、常委,主要從事空間物理和天文學的教學和研究。20年來,曾開設過“天文概論”、“電漿物理”、“空間電漿和湍動理論”、“行星際動力學”.“太陽系演化學”、“塵埃電漿”等課程。編著有教材《天文學概論》和《電漿物理學》。1993年批准為博士生導師。培養研究生十多名,其中博士生4名。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6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

1962年7月—1977年4月,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工作。

1990年升任教授,1993年任博士生導師。

從1977年4月至今,在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任職。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空間物理和天文學的教學和研究。

主要貢獻

從80年代初開始,已先後到許多國外學術機構(西德馬普學會、波恩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和Mullard空間科學實驗室、國際理論物理中心、丹麥Aarhus大學等)進行長期訪問、講學和合作研究

李中元教授致力於空間電漿、太陽系物理、彗星物理和日地關係物理的教學和研究。80年代以來,先後被邀到十多個國際學術機構進行長期訪問、講學和合作研究,產生較大影響。

先後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過“電漿物理學”、“天文學”、“行星際動力學”、“彗星物理學”“空間電漿與喘動理論”等多門課程。編著有《電漿物理學(空間物理用)》和《天文學概論》等教材。在國內外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90餘篇。發現和揭示了太陽系空間環境和彗星中的一系列電漿過程和各種相關現象。建立了一種彗星的新模型,提出了彗尾中非定態磁漂移和非定態隨機磁重聯的思想,揭示了彗尾中的多種“波模式”。來還致力於太陽系塵埃電漿的研究工作,為中國開拓核領域的研究,做出了貢獻。以上發表的的各類論文,已被國內外學者大量地引用,獲得諸多好評。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各一項,負責面上基金項目一項。

他是國際天文學會(IAU)的會員,現為IAU第XI分部的專業組織委員會委員,曾任兩屆安徽省天文學會的秘書長、副理事長,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理論物理中心”聘任為協聯委員,曾被德國馬普學會和英國倫敦大學聘為客座研究員。曾獲各類、各級別的科研(或教學)獎勵多項、多次,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有突出貢獻”的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現已培養研究生(包刮在讀博士生和碩士生)十多名。

先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0篇,已被大量反覆引用。先後被邀請參加16次國際學術會議、被邀赴十多個國外學術單位訪問、講學和合作研究。曾受西德馬普學會邀請任客座研究員;先後5次赴義大利訪問和合作研究,曾被“國際理論物理中心”聘任為客聯成員、國際夭文學會(IAU)會員,IAU空間天文和高能天物專業組委會委員,中國天文學會行星物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20年來,曾開設過“天文概論”、“電漿物理”、“空間電漿和湍動理論”、“行星際動力學”.“太陽系演化學”、“塵埃電漿”等課程。編著有教材《天文學概論》和《電漿物理學》。特則在彗星動力學和空間塵埃電漿方面。作過很多開創性的工作。揭示了空間和彗星中的一系列電漿過程和相關現象,建立了一種彗星的MHD模式,發現了彗星中的許多波模式……另外,對活動區的特性、大陽風的傳播和速度場以及角動量的特性等方面,也作出了很有意義的工作。

(1) Solitary kinetic Alfven waves in the inertial limit region, Physics of Plasmas, Vol.7, No.1, P.371,2000.

(2)Effect of dust charge fluctuations on K-H instability in a cold dust plasma,Physics of Plasmas,Vol.7,No.1,P.424,2000.

(3) Velocity shear instability in the multicomponent plasma sheet region,Physics of Plasmas,Vol.7,No.3,P.1014,2000.

(4)The influence of comet passage on the magnetosphere,CAAP,Vol.25,No.3,p381,2001.

(5)Maser effect of dust plasma in space environment ,Chi.Astro.Astrophys ,Vol.33, No.1, P.120,1999.

(6)Disruption of charged dust grains in cometary plasma environments ,Chinese Physics Letters,Vol.15,No.2,P.155,1998.

(7) Velocity shear instability in dusty plasmas, Chi. Astro. Astrophys, Vol.24, No.1, P.1,2000.

(8) Kinetic Alfven waves driven by velocity shear, Physics of Plasmas, Vol.5, No.4, P.836, 1998.

(9) Solitary kinetic Alfven waves with finite ion gyroradius, Physics of Plasmas,Vol.5, No.9, P3477,1998.

(10)One dimensional solitary kinetic Alfvenwavesin the low-beta plasmas,Physics of Plasmas, Vol.5,No.12,P.4397,1998.

(11)The acceleration machanism of particles in the Type-I plasma tail, Earth Moon and Planets ,Vol.56, P.243,1992.

(12) Disturbance structure and its magnetic field feature in plasma comet tail,Science in China ,Vol.33,No.4,P423,1990.

(13)I型彗星中MHD波的特性分析, 空間科學學報, Vol.17, No.2, P.124, 1997.

(14)太陽風和彗星電漿相互作用引起的微觀不穩定性,地球物理學報(增刊SI),Vol.45,P.1,2002.

(15)慣性區中低Beta電漿動力Alfven孤波的研究,地球物理學報,vol.46,No.3,2003.

(16)離子非線性極化漂移對動力學Alfvén 孤波特性的影響, 空間科學學報, Vol.23,No,1,P18,2003.

獲獎記錄

早年,曾獲得省級科技成果獎一項。國家重點基礎課題“哈雷彗星觀測和研究”曾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是主要的業務骨幹。

另外,還曾獲得科大的各類教學和科研的獎勵多頂。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1993年批准為博士生導師。培養研究生十多名,其中博士生4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