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朱裒,字崇晉,鄖西人,嘉靖舉人,明朝抗倭殉國功臣。明萬曆年間,朱裒出生於鄖西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父親朱德嘉靖年間歲貢,任鉛山縣丞;弟弟朱褒,嘉靖丙午舉人任藤縣令。朱裒少時聰穎好學,胸懷大志且忠堅好義。有一次,他在父親府上看邸報,當讀到一個死諫大臣的事跡時,他長聲感嘆的說:“我如果處在這個地位不能像此人一樣,就不是大丈夫呀!”
嘉靖丁酉年,朱裒在湖北鄉試中舉,初任河南鞏縣教事,不久升遷到武功做知縣。當時的武功縣,官商勾結,權貴富豪橫行鄉里,積弊甚多,民怨極大。朱裒到任後,就抑豪強,振淹起弊,鐵面無私,深受百姓敬仰和愛戴,稱他為“鐵漢”。後來升任揚州府同知(正五品),在離開武功時,挽留他的老百姓,塞滿了道路,多達萬人。
抗擊倭寇
揚州素以富甲天下著稱於世,明代中葉日本海盜集團屢次侵擾中國東南沿海,而揚州更為強鄰所覬覦;倭寇常常由通、泰二州,劫掠揚州財富。明嘉靖三十四年,倭寇分3路進犯揚州,沿途燒殺搶掠,直逼揚州城下。揚州都指揮張恆、千戶羅大爵、曾沂領兵應戰,都不幸戰死。嘉靖三十五年倭寇第二次侵擾揚州。他們從鎮江渡江入沙河至揚州東郊登岸,沿途燒殺擄掠,焚劫城外店肆及民居近200家,殺死或淹死百姓數千人。時為揚州府同知朱裒率部同倭寇激戰於揚城的東郊沙河,重創倭寇,斬殺倭寇首領1人,擊斃倭寇甚眾,奪回許多被擄男女及牲畜,倭寇敗退。不久,敗退的倭寇不甘心失敗,便組織大軍進行反撲,很快迫近揚州城東門。大敵當前,朱裒毫無懼色,大聲說道:“真是奇恥大辱!”於是親自率領兵士向倭寇衝殺過去,終因寡不敵眾,戰死在今揚州沙口村境內王巷口以西,但倭寇也因傷亡慘重而敗退,揚州城得以保全。朱裒血灑揚州、以身殉國後,揚州、武功、家鄉鄖西人民萬分悲痛,紛紛表示哀悼。在揚州,老百姓為他立祠祀奉,即雙忠祠(內祀明朝抗倭民族英雄晏銳、朱裒)。祠原址在今沙口村陳家組板凳樹(今曲江小商品市場以西附近),1950年,該祠因年久塌毀而被拆除,現已無存。在武功,人民修祠,作詩頌慕。家鄉鄖西在城內建登雋、聯璧兩坊來歌其功德,以示懷念。朝廷為旌表朱裒的功績,追贈朱裒為左參政,錄一子。
史料記載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隨著時光的流逝和歷史風雨的吹打,朱裒抗擊倭寇,以身殉國的英雄事跡早已鮮為人知。但發黃的曆書中仍歷歷記載:《康熙鄖陽府志》【朱裒傳】:由舉人,鄖西人,歷揚州同知,嘉靖三十五年,倭寇犯三吳,乃統兵挑戰,被執,罵賊而亡,贈河南布政,蔭一子,立忠烈祠祀之,弟朱褒,嘉靖丙午科舉人任藤縣令。
《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八》朱裒,字崇晉,鄖西人。嘉靖中舉於鄉,署鞏縣教諭事。遷武功知縣,抑豪強,祛積弊,關中呼為鐵漢。遷揚州同知,吏無敢索民一錢。三十五年,倭入犯,擊敗之沙河,殲其酋,還所掠牲畜甚眾。未幾,復大至,薄城東門。督兵奮擊,兵潰,死焉。贈左參政,錄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