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沙[作家、畫家,記者]

朱沙[作家、畫家,記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朱沙,著有小說作品集和詩集,小說、詩歌、散文等作品散見於《山東文學》、《山西文學》、《綠風》詩刊、《萬象》詩刊等國內外專業文學期刊。詩歌在《中國作家》徵文中獲獎。文學作品集館藏於國家圖書館和各省市自治區圖書館(西藏、海南除外,江蘇省為南京圖書館)。 書法以行書和草書見長,曾臨摹顏真卿、米芾、蘇東坡等書法名家的作品,在吸納古人技法基礎之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與特色。篆刻作品在崇古之中融入絲絲縷縷現代氣息,刀法樸拙。有作品在國家級報紙發表。書法作品署名“小石”、“冀州小石”等。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朱沙先生,1963年9月1日出生,作家、畫家,記者。

星座:室女座

血型:O型

語言:中文國語、冀魯官話

最喜歡的地方:南寧、巴黎、羅馬

業務愛好:遠足、音樂、品茗

藝術愛好:繪畫,寫作,書法

詩歌作品:《一次沒有歸期的航行》、《烈焰》

小說作品:《梧桐花開》

散文作品:《鄉野俗事》

繪畫作品:《胡楊樹系列》

在繪畫藝術方面,朱沙自幼學習西方繪畫技藝,後以油畫創作為主,作品主要見於中央和省級報刊以及新聞網站。朱沙油畫、水彩、水粉作品署名為:S.Jules或者D.Uyan。朱沙喜歡畫樹、畫山川,他認為:“山是一種精神的堅守,樹是一種生命的張揚,河是一種力量的追求。”朱沙繪畫中的景色早已成為一種意象,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已經內化成畫家筆下的抽象符號。其作品讓人明顯感覺到那些筆觸所代表的情感。在文學創作方面,朱沙作品散見於《山東文學》、《山西文學》、《時代文學》、《綠風》詩刊、《萬象》詩刊等國內外專業文學期刊,並出版了小說作品集和詩集。他的詩歌《綿山》在《中國作家》徵文中獲得三等獎,小小說《狗醉》在“黃河象杯”全國微型文學大賽中獲得小說三等獎,詩歌《一次沒有歸期的航行》在全國金融文學大獎賽中獲得詩歌二等獎,報告文學《拂去一片荒蕪》在《金融時報》人物徵文中獲得二等獎。很多人會記得朱沙的詩句:“犧牲往往是無奈的選擇,榮耀每每是遲到的過客。”、“不是因為屈服於黑暗,我們才會在夜色中沉默許久。”、“汗水親近泥土的聲音,就是莊稼拔節的聲音。”

在新聞工作方面,朱沙先後在《中國城鄉金融報》、《金融早報》、《中國農村金融》雜誌等媒體擔任編輯、記者,並擔任媒體評論員。新聞作品曾經在《中國青年報》、《工人日報》、《市場報》、《金融時報》等媒體和組織獲獎。出版過新聞作品集《北方的崛起》,參與編選過中國青年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多種金融理論文集。上百篇經濟評論、金融理論等文章被多家資料庫採集並對外有償使用。

繪畫代表作

胡楊系列之一, 布面油彩,60X50

朱沙[作家、畫家,記者] 朱沙[作家、畫家,記者]

高原的秋天, 布面油彩,60X50

朱沙[作家、畫家,記者] 朱沙[作家、畫家,記者]

清風吹過樹梢,布面油彩,60X50

朱沙[作家、畫家,記者] 朱沙[作家、畫家,記者]

秋天的樹,紙本水粉

朱沙[作家、畫家,記者] 朱沙[作家、畫家,記者]

呼倫貝爾的花朵

朱沙[作家、畫家,記者] 朱沙[作家、畫家,記者]

紫色的夢想

朱沙[作家、畫家,記者] 朱沙[作家、畫家,記者]

太行山下的村莊

朱沙[作家、畫家,記者] 朱沙[作家、畫家,記者]

媒體報導

[人民網報導] 朱沙:追求夢想的色彩

一個人沉醉於繪畫,默默追尋自己的夢想,這個人就是朱沙(S.Jules)。當他一幅幅油畫、水彩畫、水粉畫作品出現在報端和網路,受到人們讚譽的時候,他依然但求事功,不事張揚。他說過:“作為一個畫家,應該沉著堅韌,不斷探索,去追尋生命蓬勃的力量。繪畫是用來開啟心靈,表達夢想的。畫家既可以通過寫實告訴人們真實的世界,但是又可以通過藝術創作給人一個絢爛多彩的夢境。沒有夢想,既不會有繪畫形式的突破,也不會有人類社會的進步。”

色彩就是語言

油畫中很重要的是色彩,色彩是油畫很有力的一種語言。創作中,朱沙始終始終牢記莫奈(Claude Monet)的名言:“當你去畫畫時,要設法忘掉你面前的物體,一棵樹、一片田野。只是想這是一小塊藍色,這是一長條粉紅色,這是一條黃色,然後準確地畫下你所觀察到的顏色和形狀。直到它達到你最初的印象時為止。”

從朱沙的風景畫中,很清晰的看到印象派的色彩功底。在《胡楊樹系列油畫》中,我們不難發現其豐富、厚重的色彩構成,遠看只覺得滿目秋色,是自然界色彩最豐盛、最飽滿的時候;近看你會發現,畫面色彩有許多不同層次,顏色較深的樹幹,陽光照射到的色彩較淺的樹葉,背光處的樹葉,樹木的陰影,不同色層的攪合使得細部色彩非常耐看,更加生動且富有活力。在《呼倫貝爾的花朵》中,他用絢爛的色彩表現了草原的活力,給客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人對其色彩稱讚不已。

“美無處不在,無所不在。”朱沙喜歡風景,不論中國的青藏高原,還是歐洲的阿爾卑斯山,他對風景的痴迷從不掩飾。在匆忙的旅程中,他儘可能的去欣賞周圍的風景,不斷地尋找著動人的畫面。在後來的創作中,無論是田園牧歌的回憶,還是漫長旅途的一瞥,都點點滴滴地進入到他的繪畫語言中,構成了一種充滿生氣的藝術風格。油畫最大的特點就是它能通過畫家的眼睛把自然當中的色彩升華,表現在畫布上。在朱沙的風景油畫中,燦爛明亮的空間,美麗和諧的景物,斑斕多姿的肌理效果,畫面始終洋溢著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凝聚著飽滿的藝術張力。

在風景中畫出情感

畫家嚴立認為:“畫家一定要有自己的態度,這個態度就是真誠、樸素以及對智慧的珍惜,對人性更深刻的認識,因為畫家畫到最後其實是畫自己。有時我感到荒原中的一棵孤樹就是我自己,或者是我們的某種堅守。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畫一棵樹就不僅僅是在畫樹,而有可能是在畫自己。”

朱沙喜歡畫樹、畫山川,他說:“我畫山,我要畫出山那種堅韌的精神堅守;我畫樹,我要畫出樹那種蓬勃的生命;我畫河,我要畫出河水那種不懈追求的力量。在其作品中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那些筆觸所代表的情感,不論是高聳的山峰、雄渾的大漠、矗立不死的胡楊,還是原野上的花草,都是質樸清新的自然,都是鮮活的生命禮讚。

“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雪地上的樹》通過雪山下樹的頑強生命,表達的是一個人在殘酷現實當中,對於理想的不懈追求;《太行山下的村莊》通過破敗的村落,唱出了一首哀婉的鄉戀之歌,作品表現出對於求變的強烈渴望,對於現實的一種鞭笞;《呼倫貝爾的花朵》通過紛呈的色彩,表達出一種追求理想、張揚活力的精神風貌;《高原的秋天》通過遠山的沉穩淡定、黃葉的凝重熱烈、小溪的奔流宣洩,表現出對於生命真諦的詮釋,對於人生的況味。

做一個有思想的人文畫家

朱沙從小喜歡閱讀,還是國小生的時候,就掌握了大部分繁體字,開始直接閱讀繁體豎排的傳統文學作品。正是在閱讀這些古舊圖書的時候,書中插圖和上面的篆字引發了他的好奇,並慢慢認識了篆字。正是這樣的機緣,為其書法和篆刻奠定了基礎。那些時候,他自己製作篆刻刀,找來各種不同的材質的東西用來篆刻。同時,利用課餘時間,練習楷書和草書。揮灑之間,盡得傳統文化的風韻。

朱沙迷上畫畫,是因為少年時從新華書店購買的那些畫冊,一幅幅油畫、水彩畫、國畫,那種直抵心靈的美,帶給了他全新的震撼和快樂。看完這些畫冊,他跑到新華書店,買來了水彩顏料、紙張和水彩筆,開始了一種全新的嘗試。這樣的愛好,從那時至今便不曾放棄。

朱沙十分注重全方位文化藝術修養的提高,他喜歡文學、音樂、書法,並真切地將自己精神與情感世界的熔鑄到畫中。吳冠中說過:“藝術就是真性情。技術只是一個手段,學技術比較容易。現在藝術學院文化課要求低,文化水平低決定了大學只能培養出工匠,培養不出藝術家。美術界大部分畫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他們的作品情懷和境界上不來。情懷是多年的人格,多方面因緣修來的結果,這個是最重要的。”畫家張世范說:“藝術家對詩歌、戲劇、舞蹈等等姊妹藝術要了解,只有了解了這些,在創作道路上可選擇的範圍才能更加寬廣。”正是這樣,朱沙才在繪畫的同時,不斷在不同的藝術領域進行嘗試。這些年,他創作了大量的小說、詩歌、散文,並在《山東文學》、《山西文學》、《綠風》詩刊、《萬象》詩刊等國內外專業文學期刊發表。他的詩歌《綿山》在《中國作家》徵文中獲得三等獎,小小說《狗醉》在“黃河象”杯全國微型文學大賽中獲獎,報告文學《拂去一片荒蕪》在《金融時報》人物徵文中獲得二等獎。同時,還出版了自己的小說作品集和詩集。很多人會記得朱沙的詩句:

“犧牲往往是無奈的選擇,榮耀每每是遲到的過客。”

“汗水親近泥土的聲音,就是莊稼拔節的聲音。”

“不是因為屈服於黑暗,我們才會在夜色中沉默許久。”

正是這些詩句,打動了很多平時對詩歌並不關注的朋友。有的朋友拿到朱沙詩集的時候,發現封面設計出現的是梵谷的名畫《夜晚的咖啡館》,才明白作者對於繪畫的喜愛。

學習永無止境

朱沙善於向不同的藝術家學習,以便不斷提高自己。那年,他在巴黎見到當地藝術家用鋼筆和水彩筆混合作畫,產生了很大的興趣。當同行的人四處逛街的時候,他花了一個小時時間觀摩這位老藝術家作畫,從而學習新的技藝。這些年,在北京798畫家村、深圳大芬油畫村,都有朱沙追索的步履。“學習別人,才能豐富自己。”

朱沙是勤奮的,有時候他到外地出差,還會帶著畫具。類似《清淺池塘》這樣的水彩畫,就是在出差的時候創作的。朱沙是懶惰的,有時候他會一年畫不出幾幅作品。每次畫不出的時候,他就抓緊時間進行藝術方面的理論學習。這種時候,他特別贊同油畫家嚴立的話:“你越往後畫,越覺得繪畫太難了,太高深了,太神秘了……畫家的痛苦就是要說出你最想說的話特別難,你畫得再好都還是有很多的遺憾。”

藝術創作沒有真正的終點,只有新的起點。朱沙善於做不同的嘗試,在以往使用水彩、水粉、油彩等不同顏料的同時,他偶爾會嘗試用數位板繪畫。但是,他並不想因為繪畫軟體的使用降低自己的繪畫技能,依賴電腦導致 “畫家懶惰症”。美國藝術家Charles Pyle說:“如果你不好好繪畫,好好思考,那你的藝術生涯將是短暫且不愉快的。”

每當面臨些許成功的時候,一個新的挑戰又會隨之而來,永無休止。作為風景畫家,朱沙的繪畫當中,始終“見物不見人”,基本沒有人物出現,這嚴重限制了他的創作空間和表現力。朱沙說:“我會在今後的實踐中去不斷突破、探索,只有不斷否定自己才能不斷提升自我。”(稿件來源:人民網)

詩歌代表作

一次沒有歸期的航行

真的,那條小河突然乾涸

在我決心逆流而上的晚秋

莫非是一次偶然的改道

留下這焦渴難耐的河床

岸柳的期待依然是期待

雖然,總有帆影向夢境駛來

船夫的漁歌飄起又失落

開航的日子還很久嗎

在一條遠方的河流上

我開始一次沒有歸期的航行

聽說,在我離去的深夜

一場洪峰從那條小河穿過……

遠行客

並非別離太久

思念便無從談起

涉過那條蘆花飛揚的小河

依然有歌聲在柳梢迴旋

還有一滴昨夜的細雨

曾經把河水打濕

月亮仍舊被眾星捧著

吟者的影子又冷又瘦

古酒雖醇卻已釀不出新意

即使醉了也是夢回唐朝

只消輕輕一聲昵喃

便會有人從夢中醒來

走過街區、荒原和鄉野

我的口味和口音都有些雜

那個冬日的黃昏

我在斜陽里踏上路途

當我從他鄉歸來

河的對面是怎樣的風景

在異鄉

總是在他鄉奔波

卻又把一身泥土抖落在故鄉

多少次我們別離

把期望凝聚成雲

碰撞成雷

總想把命運攥在手裡

卻總是被命運左右擺弄

總算打磨好了一把鐮刀

趕到田頭才發現錯過了季節

闖入人群想減輕孤獨

卻看到人們正孤單地離去

不要在春天裡讚美我

儘管一樹繁花都夢想著秋天

烈焰

在北方,你無法理解

一株槐樹秋天的心情

就像一隻咩咩的小羊

讀不懂白雲的無言

這時,季風悄然而至

剝落我茂密的秀髮

為冬之來臨

做秋之蕭瑟

犧牲往往是無奈的選擇

榮耀每每是遲到的過客

意境已經很涼了

我們只有沉默

傍晚的鐘聲響起來

任一種神往慢慢堆積心間

終於有一個牧童劃著名火柴

點燃我身旁的落葉

於是,我邀你

看我的烈焰騰空

用瞬間的光明

照亮黑暗一隅

用短暫的灼熱

溫暖晚秋的心情

陽關三疊

那時的陽關

總是有人懷揣著夢想或者無奈

從此一步步走遠

煙雨中揖別

只留下白髮慈母的淚眼

只留下紅顏嬌妻的思念

在生命的深處流浪

生活漂泊在客棧

家書飄零在驛站

多少次在月夜裡獨坐無眠

萬籟俱寂的時候

撫摸那傷痕累累的歲月

卻不願意哀嘆

那痴狂的夢想一次次擱淺

就在那個唐朝的最後夜晚

是誰為我彈一曲陽關三疊

那別情離緒的一唱三嘆

讓我忍不住淚流滿面

直到曲終人散

直到前世今生的往事如煙

散文代表作

蘆葦盪和少年

朱家莊的南面,便是清涼河,河裡長了很多蘆葦。

冰雪消融之後,葦子就慢慢發芽了,外面的葉子發綠,裡面的像筍一樣的部分稍微有些發白。

當它長到四五寸時,田野上就響起了蘆笛聲。粗獷的,尖細的,一片葦葉子可以卷製成音色迥異的各種蘆笛,交織成優美的田園音樂。那高一聲低一聲的樂曲,是我們童真的記憶。

麥黃的時候,蘆葦也長成了青紗帳,清風徐來,蘆葦沙沙搖響。

轉眼端午節就到了,包粽子沒了葦葉子,便沒了風味。“劈葦葉去。”大人吩咐一聲,孩子們就飛快地跑到河邊采葦葉。大紅棗早就洗乾淨了,黃糯米已經用清水泡好了。我們拿回來葦葉,就不用管了。包粽子是大人的事情。粽子包好了,要上鍋蒸半個多小時。白色的熱氣把粽子的香味飄滿了屋子

家鄉的蘆葦地四季如畫,尤其是到了夏天,蘆葦地里充滿了無限的情趣。那裡是鳥的天堂,也是我們的樂園。

葦鶯,我們叫做葦喳子。葦鶯是葦塘及沼澤地區內常見的食蟲鳥類,體色以褐為主,嘴細尖。體型纖長,性活躍,在草莖間穿飛及跳躍尋捕昆蟲。每年初夏,清涼河的蘆葦長過人頭,葦喳子就來了,這小精靈和小燕子一樣的輕捷、靈巧、秀氣。先銜來細草築巢,把三四根修長的蘆葦纏住,那真是精巧的“建築”,圓圓的窩隨著蘆葦升高。

葦喳子喜歡站在蘆葦的高枝上,從早到晚高聲歌唱。歌聲抑揚頓挫,鏗鏘有管樂之音,曲調簡約而有變化,委婉似有抒情之意……這種鳥數量很多,幾乎凡河溝池塘中有蘆葦蒲草生長的地方,都有他們的成員在歌唱。

“去掏葦喳窩吧!”寶根一說,我們一齊回響。葦喳是候鳥,天氣熱的時候在清涼河生兒育女的,秋風颳起來,他們就不見了。去哪裡了,我們不知道,它們從不告訴我們。

葦喳窩不大,就搭在蘆葦上面。貓兒腰鑽來鑽去,發現一窩驚喜一聲,咔嚓咔嚓折下蘆葦一摸,三個蛋,四個蛋,還熱乎乎的。有時碰上葦喳子飛回,見端了自己的“安樂窩”,便十分焦急地嘰嘰喳喳狂叫。我們掏鳥窩,有時候能掏到三五隻小鳥,有時候能找到幾隻鳥蛋,有時候哪裡什麼也沒有。找不到的時候,寶根就說:“屁也沒有。”

這次很幸運,我找到一窩小鳥,四隻。正好這天四個人,一人一隻。毛茸茸的小葦喳在手心裡動著,叫著。手心痒痒的,心裡痒痒的。這小野物,怪好玩兒的。我們就在河灘上捉小螞蚱,餵進小葦喳鵝黃色的小嘴裡。

小葦喳有的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候死了,有的則慢慢長大,後來就飛走了。不知道飛走的能否找到它們的親鳥。

一入冬,蘆葦一片金黃。田野裸露出金黃的身體。無垠的曠野上,蘆葦是一道生動的風景。快下雪的時節,鄉親們開始收割。

白洋淀、微山湖、千頃窪都是著名的蘆葦產地,我們這一點兒葦子,實在算不上什麼。可是對於貧窮的村民來說,這畢竟還是一筆不可忽視的收入。

收割後的葦地,只剩下厚厚的葉子。那是很好的柴火,每年用竹筢子把葉子收回來,燒炕做飯。有一天,為了防地震,家家戶戶搭了防震棚。我們家人膽大,就睡在自家屋子裡。我是個膽小的人,害怕,就睡在院子裡面的葦葉裡面。結果,很快就凍感冒了。窮人買不起藥片,就喝點兒姜水。感冒慢慢就好了,可在也不敢拿葦葉當被子了,好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