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杏南

朱杏南

朱杏南,夏港鎮人,出生於富裕之家 。1927年3月,軍閥孫傳芳部在夏港勒索財物,朱杏南連夜趕到焦溪,帶領北伐軍抵達夏港,軍閥部隊聞風而逃。北伐軍進城後,朱杏南加入共產黨。黨的“八七”會議後,積極參與澄東農民暴動。1928年1月選為江陰縣委委員。第二年春,調任蘇州縣委書記,1930年9月9日被捕。在南京監獄,他鼓勵關押在一牆之隔的妻子“不要害怕,倘有不測,為革命犧牲,在所不惜”。1931年5月19日在雨花台從容就義。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姓 名:朱杏南

性 別:男

民 族:漢族

籍 貫:江蘇江陰

出生年月:1899年

犧牲日期:1931年05月09日

1924年,加入國民黨。北伐軍占領江陰後,在夏港區黨部工作,後因對區黨部負責人弄權瀆職、言行不一行為深惡痛絕,憤而去職。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3月,參加中共江陰獨立支部主辦的江陰農民運動訓練班學習,接受革命理論。農訓班結束後,和另外幾人把軍閥潰退時丟棄在河浜里的槍枝打撈起來,在江陰西鄉組織了由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支農民革命武裝。“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革命轉入低潮,農民武裝被強令解散,他被反動當局開除出國民黨。1928年3月21日,參與領導了峭岐暴動。1929年春,奉中共江蘇省委指派到蘇州,擔任中共蘇州縣委書記。1930年9月9日,在蘇州遭國民黨逮捕。他的妻子中共黨員申蘊珍來蘇探監,也遭逮捕。在設法給妻子的一張紙條上寫著:不要害怕,尚有不測,為革命犧牲在所不惜。不久,被轉往鎮江江蘇保全處,後又被轉往南京國民黨軍政部陸軍署軍法司。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堅貞不屈,使敵一無所獲。1931年5月9日,面對敵人的屠刀,他面色從容,傲然跨出獄門,英勇犧牲在雨花台。

朱杏南故居

朱杏南(1899-1931),江陰夏港人。五四運動後,朱杏南與旅外青年吳文藻等人組織夏港同志會,先後興辦閱書報社、補習學校,普及文化知識,傳播進步思想。不久,又創辦東袁村國小,捐資擴建夏港國小新校舍,為夏港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共江陰縣委委員,參與組織領導了江陰農民暴動,為江陰農暴領袖之一。1930年9月9日晚,朱杏南在蘇州寓所召開秘密會議時不幸被捕。次年5月19日,就義於南京雨花台。朱杏南故居由一座三間兩層樓房和輔助設施等組成,為民國時期的磚木結構建築,占地面積125平方米,建築面積250平方米,是朱杏南早年生活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解放後曾長期作為夏港區、鄉政府辦公用房,1995年鎮政府遷址後歸鎮老年協會使用。2000年掛牌為“朱杏南烈士故居”,4月被列為江陰市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重新修繕開放,2009年修繕擴建為朱杏南烈士紀念館,並在故居內展出朱杏南烈士生平事跡。2011年4月被命名為首批無錫市黨史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