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生[平頂山煤業集團公司技術英傑]

朱明生,男,1964年1月生,安徽省桐城人,中共黨員。1989年畢業於華北煤炭醫學院醫療系,被分配到河南省平頂山煤業集團公司醫療集團總醫院骨科,一直工作至今。

個人簡介

朱明生,男,1964年1月生,安徽省桐城人,中共黨員。1989年畢業於華北煤炭醫學院醫療系,被分配到河南省平頂山煤業集團公司醫療集團總醫院骨科,一直工作至今。1996年開始先後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骨科、北京解放軍總醫院關節外科、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香港大學矯形及創傷學系關節置換外科進修深造。

研究成果

平頂山煤業集團公司技術英傑 平頂山煤業集團公司技術英傑

在平頂山市最早開展人工關節置換、關節鏡、脊柱創傷矯形及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手術,手術量在平頂山市處於首位,尤其雙側關節同時置換手術技術在河南省內處於前列。開展的關節鏡技術治療半月板損傷、關節鏡下重建前後交叉韌帶、骨性關節炎、各種關節創傷、股骨頭壞死等處於市內領先水平。已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獲得科研成果獎省級二等獎2項,市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河南省醫學會關節鏡學組委員。《美國中華骨科雜誌》特邀編輯委員。主持設計的“手搖型輪椅”、“手握活塞式吸痰器”獲得國家專利。近年來平頂山電視台、平頂山晚報、平頂山礦工報對其事跡和業績作了多次報導。

朱明生是平煤集團總醫院骨科東區主任、首席醫師,以善治關節病著稱,也是平頂山市著名的骨科專家。在平煤總醫院,人們稱朱明生為“朱關節”。這個外號有開玩笑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反映大家對朱明生治療關節病的肯定。

2004年4月和2005年5月,朱明生先後主刀成功進行了雙膝關節同時置換和雙髖關節同時置換手術。這是人工關節置換術中技術難度最高、要求更嚴更細、風險也較高的手術。這兩例手術,朱明生都開創了平頂山市第一。目前,他已成功開展關節置換手術近100例,其中大部分是雙關節同時置換,而且截至目前,還沒有一例手術失敗。

個人榮譽

榮獲“平頂山市百名一線技術英傑”、“平頂山煤業集團公司技術英傑”、平頂山煤業集團公司醫療集團總醫院“十大優秀管理者” 稱號。

人物履歷

1964年,朱明生出生在安徽桐城。在那個曾誕生方苞、張廷玉、朱光潛等名人的地方,朱明生很自然地受到了深厚文化底蘊的薰陶,但他的成長和求學之路卻走得比常人要艱苦得多。

在那個特殊年代,朱明生的父親被打成右派。作為家中的老大,朱明生在六七歲時就承擔起照顧三個弟弟妹妹的重擔,洗衣、做飯、餵豬、餵雞成了小明生童年的主要內容。每天天剛亮,父母就已外出上工,當別人家的孩子還在睡夢中,小明生已經開始在灶台前忙活。

由於“出身”不好,朱明生在學校是被歧視的對象。即使他處處小心,歧視和攻擊還是難以避免。國小畢業成績全校第一,卻沒能升入國中。最後經過多番周折,朱明生進入了鄰縣的一所國中。來回30多公里的山路、沒有油星的鹹菜和每天8兩米飯依然讓朱明生感到滿足,因為他又可以上學了。

孩童時期,朱明生經歷了同齡人難以承受的困苦,但他自始至終沒有動搖過上學的決心。他說,當時對未來也沒有過多的構想,就是一直記著母親的一句話:要讀書,知識有用。

“朱關節”名副其實

平煤集團總醫院外科總護士長陳水敏曾經和朱明生共事多年,她說:“朱明生是一個工作起來玩命,放鬆時刻很幽默,思維超前,敢想敢幹的人。”

1989年,朱明生從華北煤炭醫學院畢業,隨後被分配到平煤集團總醫院。1992年,他正式走進了心儀已久的骨科。經過幾年的錘鍊,朱明生從1997年開始在總醫院骨科嶄露頭角。

1996年,朱明生到上海長海醫院進行了為期一年的進修。1997年進修回醫院後,他就在院領導和同事們的支持下開展了一例當時年齡最高(68歲)、難度最大的進口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該病人右下肢疼痛十多年,先後到多家醫院看過,但一直都按腰椎間盤突出症進行治療,病情愈來愈重,已不能行走。朱明生經過詳細的檢查,認定這病不是腰椎間盤突出,而是很重的股骨頭壞死,唯一的治療辦法就是進行人工關節置換。由於有前幾年臨床打下的基礎,加上又進行了專項進修,朱明生順利完成了手術。術後,病人恢復了正常的生活,行走、騎車、爬山非常自如。

2003年,朱明生被醫院聘為骨科首席醫師。同年9月,他首次在平頂山市獨立主刀成功為一位患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病人作了單側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3天,病人就下地了,逐漸恢復了正常人的生活。

2004年4月和2005年5月,他先後主刀成功開展了雙膝關節同時置換和雙髖關節同時置換手術,這是人工關節置換術中技術難度最高、要求更嚴更細、風險也較高的手術,展示了他堅實的手術基本功和純熟的關節置換手術技巧。這兩例手術在平頂山市都是首次。目前,他已成功開展關節置換手術近100例,其中大部分是雙關節同時置換。難能可貴的是,截至目前,還沒有一例手術失敗,術後病人都恢復良好。

1998年平煤集團總醫院引進了一套進口的關節鏡手術設備,朱明生又在全市率先開展了膝關節鏡診斷治療膝關節疼痛和創傷,開創了我市骨科歷史上微創手術的先河。特別是他所掌握的“經關節鏡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損傷重建手術”技術已達到了目前關節鏡微創外科領域的最高水平,能很快恢復病人的正常運動功能。開展的“經關節鏡取除四肢骨折內固定鋼板”技術避免了二次手術開大刀的創傷和痛苦,病人術後3天即可出院。由於在關節鏡領域所做的貢獻,去年他被吸收為河南省醫學會關節鏡學組委員。

目前,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腰腿痛、頸椎病、骨腫瘤及四肢、骨盆和脊柱複雜創傷骨折等方面,朱明生已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獲得各種技術進步獎10多項。在學術上,朱明生也始終筆耕不輟,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30篇,成為省內有相當知名度的骨科專家。在他的帶動下,科里的賈水淼、張長江、張凱、劉帥、高振甫、楊林等醫生也都確定了自己的主攻方向,並大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骨科東區近年來連續獲得集團公司創建學習型團隊先進單位,朱明生個人被授予總醫院十佳優秀管理者稱號。

學術會議上的攝影師

先天的天賦,再加上後天的勤奮,這是很多人成功的基本模式。但朱明生的妻子陳淑英坦言,朱明生並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他的優點就是勤奮,慢工出細活。

前不久,醫院選派他去北京進修,回來一下子帶回了6000多元的專業書。書太多,書櫃放不下,他只好將一部分“大部頭”轉移到兒子的臥室。“剛上班時曾經有個月發了64元的工資,他一下子就買了75元的書”。對於老公的“書癖”,妻子陳淑英已經從剛開始的責怪轉變到了現在的理解和支持。

大學時,朱明生就開始迷戀上了攝影。當時,他是班長、學校武術協會的主席。周末沒事,他就用二叔送給他的那部120型海鷗相機,為同學們留下那些難忘的瞬間。他還專門設計了一個簡易的暗房,自己動手沖洗照片。參加工作後,他又將鏡頭對準了醫院、醫生、護士和各種交流活動。

每次外出參加學術會議,手提電腦、攝像機、採集卡、三角架、照相機都是必備“行頭”。會議期間,他早上草草趕幾口飯,提前1小時進入會場,占據有利地形,架好攝像裝備,對會議全程錄像。一般會議中午只有1小時的吃飯和休息時間,因帶有貴重設備,人又不能離開,他常常會挨餓,最多只能喝點水,吃些點心。時間一長,很多國內骨科同行都知道,學術會議上那個架著攝像機的傢伙,肯定是河南平頂山的朱明生。

每次會議完畢,他會將這些影像資料整理,一邊自己研究,同時也拿到科室,讓大家都看看。目前,他蒐集的各種文字、影像資料已在電腦里儲存了600G。每天晚上下班後,他都會坐在電腦前研究這些資料,有時持續到凌晨兩點多。

“電腦是他的第一老婆,我現在只能算他的第二老婆”。言語中,陳淑英有怨意,但更多的則是心疼。每天早晨看到丈夫枕頭上大把大把的頭髮,陳淑英都感到非常心疼,但也很無奈。

和川妹子一起守望幸福

朱明生的妻子陳淑英出生在四川萬縣(現屬重慶),和他是大學同班同學。在那個遠沒有現在這么開放的年代,兩個年輕的大學生並沒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但兩顆年輕的心似乎早已達成了要相守一生的承諾。畢業分配時,陳淑英拿著志願表去問朱明生。而朱明生也毫不猶豫很男人地表了態,讓她將三個志願都填成“河南平頂山”。

多年來,陳淑英在支持丈夫工作的同時,自己也一直在使著那股“辣妹子”的拼勁,目前在腹腔鏡、宮腔鏡、婦科惡性腫瘤根治手術及不進腹剖宮產手術等方面,她已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在兩人的家,記者感受到了濃濃的書香氣和雅氣,各種擺設布局無不顯示出主人的品位。一走進客廳,兩個大玻璃魚缸非常顯眼。一個缸里爬著已養了十多年的3隻大烏龜,另一隻缸里游著6條熱帶觀賞魚。客廳和臥室點綴的觀賞植物增添了綠的氣息,讓人感到非常清新、舒暢。而客廳架子上擺放的各種古董瓷器,無不顯示出主人在藝術上的追求。在書房和臥室,各種書籍占了不小的空間,但多而不亂,絲毫沒有凌亂之感。

陳淑英不無自豪地說,這房屋從裝修到買家具,她幾乎都沒有怎么操心。電線的走線、地板的搭配、燈飾的選擇、家具的設計,這些幾乎都是朱明生一手包辦。朱明生也坦言,家裡大小事,只要他有時間,他都願意去操心。他從不感覺生活瑣事是一種麻煩,反而感覺是一種樂趣。

相識相愛20多年來,夫妻倆也許至今都沒有說過“我愛你”,但多年形成的默契卻讓人艷羨不已。如果妻子晚上加班,不管多晚,朱明生都會做好飯,然後等她回來一起吃。為了照顧早年喪妻的岳父,朱明生在1995年就主動把岳父從四川接過來一起居住。這幾年,妻侄、妻侄女也陸續成了他家的一員。而朱明生的家人,現在都仍然生活在桐城農村,無一受到特殊照應。這一切,陳淑英都銘記在心,謝意難表。她知道丈夫好喝茶,每天丈夫下班前,她都會事先給他泡上一杯綠茶,好幫他熬夜搞研究時提神。

朱明生坦言,對工作,他會使出十二分的勁頭去盡力乾好;而對於生活,他也絕不含糊,他認為熱愛生活可以促使他更加熱愛工作。他不是那種很有“野心”的人,在生活上,就是希望能和賢良的妻子一起守望幸福,培養好兒子,善待周圍的每一個人;而在工作上,他希望下一步遵循醫院安排儘快成立關節病專科,將醫院的關節病診療做大做強,為更多的關節病患者解除病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