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男,1928年生,著名勘探地球物理學家。國家級有突觸貢獻的專家。大慶油田發現者之一。1952年東吳大學物理系畢業。1954年赴蘇聯實習一年,回國後在地質部物探局工作。先後任工程師、副主任工程師、副總工程師。1964年起,又先後任勘探局、物化探局、石油局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1980年被選為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3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兼勘探地球物理委員會主任。1984年任中國石油學會第2屆理事兼石油物探委員會副主任。
1958年初至1961年組織領導了松遼平原的石油物探工作,多快好省地進行了區域調查、構造普查和詳查。科學地圈出了遠景區,發現並圈定了規模巨大的大同鎮構造帶(即大慶長垣),提出了在長垣的高台子構造進行鑽探的建議(即松基三井)。並提交了有關資料。經鑽探獲得了工業油流,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巨大突破。是我國最早系統套用綜合地球物理方法在面積廣闊的覆蓋地區進行油氣勘探取得成功的典型。
在20世紀60年代,他參加了華北石油會戰的技術領導工作,這期間他還參加地質部編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地質圖集》的工作。在八十年代二輪油氣勘探中引用新思路發展新技術,成效顯著。在“65”、“75”、“85”期間,他先後擔任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國南方海相碳酸鹽岩油氣普查勘探方法技術研究”、“塔里木盆地東北地區控油地質條件和盆地遠景評價”和“大中型天燃氣田形成條件分布規律和勘探技術研究”等的指導或顧問。1996年至2000年間曾多次參加國家863海洋領域820主題有關項目的立項論證及評估諮詢工作。
人物成就
在40餘年的工作中,為物探技術的發展和國家油氣資源的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先後發表論文20多篇。出版了《朱大綬石油物探文選》。曾獲地質部“地質找礦重大貢獻地質工作者”獎勵;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證書;198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1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帖;1998年被授予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榮譽理事”。2009年,被大慶市委、市政府授予“引領大慶—功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