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朱克貴出生於安徽省壽縣朱家集的一個農民家庭。1922年就讀於朱家集國小,1928年進入壽縣中學,1931年考入合肥市第六中學。1934年高中畢業後回家準備高考,同時參加田間勞動。在勞動中深知農業勞動的艱辛和農業科學技術的重要,於是決定學農。1935年如願以償,考入中央大學農業化學系學習。進入大學學習後,深感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因此,讀書勤奮,學業成績優良。但是就在他三年級的時候,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在一片“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聲中,朱克貴毅然決定暫時中止學習、投入救國救亡運動。他與宣家傑等同學一起冒著生命危險,衝破敵人的層層封鎖,經過長途跋涉,於1938年到達抗日聖地——延安。經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半年後,於1938年10月回到自己的家鄉,直接參加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壽縣民眾動員委員會,組織民眾進行抗日鬥爭。他向當地民眾宣傳毛澤東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在敵人後方開展的游擊戰爭和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的主張。組織民眾破壞敵人的公路、橋樑,拆除敵人的碉堡,配合地方武裝力量開展游擊戰,為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作出了貢獻。 1939年5月朱克貴回到中央大學復學,於1941年畢業。畢業後經友人介紹到中國地理研究所從事土壤學研究。1943年轉入復旦大學,後在中央大學、南京大學任助教。1952-1982年先後擔任南京農學院、江蘇農學院講師、副教授,1983年晉升為南京農學院教授。同時先後兼任土壤農化系總支副書記、書記和副系主任、系主任。1987年離休。1956-1987年他先後擔任中國土壤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和副秘書長等職務 。
科學成就
1974-1977年,江蘇省淮陰地區旱改水工作才處於起步階段,各地民眾還缺乏經驗。朱克貴主持了種稻洗鹽、改良花鹼土的旱改水的試驗示範樣板,組織教師對全大隊進行大比例尺測量,設計灌溉系統,大面積連片旱改水種稻,避免旱包水、水包旱的現象,種植綠肥、施用磷肥、提高土壤肥力,將紫雲英北移到淮北地區。採取以上措施,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花鹼土得到了大面積改良,“旱改水”獲得了成功,改變了該地區農業低產面貌,仍被當地人們所稱道。
20世紀70年代末,全國大規模開展海岸帶和海塗資源綜合考察。1980-1984年朱克貴主持江蘇省海塗土壤資源的綜合調查,親自參加了東台縣的調查試點準備工作,組織100多名師生,對沿海13個縣(市)60多萬公頃海塗土壤進行了1/1萬比例尺的調查與製圖工作。通過調查,查清了土壤資源數量和分布,海塗土壤的鹽漬變化規律,提出了綜合開發利用分區。該項成果獲1995年農牧漁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根據國家調查與開發相結合的方針,1981年朱克貴陪同省科委華誠一主任去南通市和鹽城市選點,最後徵得地方上的意見,選定如東縣棉花原種場和大豐縣王港試驗站作為江蘇省海塗土地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試點單位,由朱克貴主持。試驗研究“以改土治水培肥為中心,通過農林牧綜合發展,以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並在1982年和1983年分別啟動。課題經過校內外多學科的協作,一改過去單一搞鹽土改良的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效益,1987年“如東棉花原種場海塗土地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試點”獲南京農業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
簡歷
1914年1月 出生於安徽省壽縣朱家集。
1934年 暑期合肥第六中學高中畢業。
1934-1935年 在家參加農業勞動。
1935-1938年 中央大學農化系學習。
1938年4月-1938年10月 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1938年10月-1939年5月 安徽壽縣民眾動員委員會工作。
1939年5月-1941年 中央大學學習並於1941年暑期畢業。
1941-1943年 中國地理研究所助理員。
1943-1945年 復旦大學農學院助教。
1945-1949年 中央大學農學院助教。
1949-1952年 南京大學農學院助教。
1952-1962年 南京農學院講師。
1963-1972年 南京農學院副教授。
1972-1979年 江蘇農學院副教授。
1979-1983年 南京農學院副教授。
1983-1987年 南京農學院教授。
1987年 離休。
1957-1983年 歷任南京農學院和江蘇農學院黨總支正、副書記,土化系正、副主任。
1956-1987年 中國土壤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1979-1994年 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技術顧問組顧問,華東顧問組副組長和江蘇省土壤普查辦公室副主任。
主要論著
1 朱克貴.黑龍江密山和虎林一帶生草灰化土和潛育性草甸土區的土壤生成環境及其特性.土壤學報.1957(2):159~165
2 朱克貴,徐盛榮等.江蘇長江以南沖積平原地區白土的特徵及其改良.土壤通報.1963(5):11
3 朱克貴.土壤調查與製圖.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1981
4 朱克貴,馬同生等.兩種不同起源的水稻土中鐵的活化與剖面的形成.南京農學院學報.1983(4):56
5 朱克貴等.從江蘇海塗資源調查看80年代我國海塗土壤工作的進展.乾旱區研究.1986(3~3):81
6 朱克貴,馬同生等.水稻土剖面形成特徵的研究.土壤通報.1986 (5):193
7 徐盛榮,朱克貴等.南京地區幅衛片土壤解譯與製圖研究.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7(1):50
8 孫維倫,王立德,朱克貴.水稻土的研究Ⅷ:江蘇丘陵沖田水稻土的腐殖質和絡合鐵.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7(3):74
9 殷士學,馬同生,朱克貴.水稻土的研究Ⅺ:江蘇丘陵地區水稻土發生分類的研究.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7(4):83
10 周華茂,徐盛榮,朱克貴.我國北亞熱帶黃土母質發育土壤的系統分類研究.土壤.1989(2):89
11 黃成武,徐盛榮,朱克貴.我國北亞熱帶酸性母質的土壤的基本屬性與分類問題.土壤.1989(2):85
12 丁應祥,徐盛榮,朱克貴.遙感技術在編制南京幅1:50萬江蘇省部分土壤圖中套用.土壤.1989(6):304
13 梁永超,馬同生,朱克貴.水稻土研究Ⅺ:低溫地土壤上發育的水稻鐵還原酶活性初探.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9(1):77
14 馬同生,朱克貴.探索鐵的氧化物晶膠率層段係數圖式進行水稻土分類.土壤通報.1989(3):97
15 周華茂,徐盛榮,朱克貴.對黃棕壤和黃褐土分類診斷指標的討論.土壤通報.1989(5):93
16 梁永超,馬同生,朱克貴.沼澤起源水稻土發生分類的研究.土壤通報.1993(2):49
17 朱克貴主編.中國土種志(1-6卷).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 年4月-1996年5月
18 朱克貴.土壤調查與製圖.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19 席承藩,朱克貴等.中國土壤.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
17 朱克貴主編.中國土種志(1-6卷).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 年4月-1996年5月
18 朱克貴.土壤調查與製圖.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19 席承藩,朱克貴等.中國土壤.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