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普通高等院校
本科一批985高校
“985工程”本科一批普通高等院校(源於1998年5月4日,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提道:“為了實現現代化,中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為此,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以江主席講話時間命名為“985工程”。先後選入39所國內知名學府)

中央政府決定財政部對“985工程”高校每年投入財政收入的1%,作為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資金。無論“985工程”未來的走向如何,它都為中國高校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願景,推動、激勵著大學向著世界一流的目標邁進!

“985工程”,只有中央部屬1996-2005年間入選的“211工程”高校才有資格參選。
工程目標是打造一批世界級普通高等院校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總序號 | 名單期數 | 期序號 | 所在地址 | 高校名稱 | 類 型 |
1 | 一期名單 [1999-2003] 34所 | 1 | 北京市 | ▪ 中國人民大學 | 綜合 類 |
2 | 2 | ▪ 北京大學 | 綜合類 | ||
3 | 3 | ▪ 北京師範大學 | 師範 類 | ||
4 | 4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理工 類 | ||
5 | 5 | ▪ 北京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6 | 6 | ▪ 清華大學 | 理工類 | ||
7 | 7 | 天津市 | ▪ 天津大學 | 理工類 | |
8 | 8 | ▪ 南開大學 | 綜合類 | ||
9 | 9 | 上海市 | ▪ 上海交通大學 | 綜合類 | |
10 | 10 | ▪ 復旦大學 | 綜合類 | ||
11 | 11 | ▪ 同濟大學 | 理工類 | ||
12 | 12 | 重慶市 | ▪ 重慶大學 | 綜合類 | |
13 | 13 | 湖北省 | ▪ 華中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
14 | 14 | ▪ 武漢大學 | 綜合類 | ||
15 | 15 | 山東省 | ▪ 中國海洋大學 | 綜合類 | |
16 | 16 | ▪ 山東大學 | 綜合類 | ||
17 | 17 | 黑龍江省 |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
18 | 18 | 吉林省 | ▪ 吉林大學 | 綜合類 | |
19 | 19 | 遼寧省 | ▪ 東北大學 | 理工類 | |
20 | 20 | ▪ 大連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21 | 21 | 湖南省 | ▪ 中南大學 | 綜合類 | |
22 | 22 | ▪ 湖南大學 | 綜合類 | ||
23 | 23 | 安徽省 |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理工類 | |
24 | 24 | 江蘇省 | ▪ 東南大學 | 綜合類 | |
25 | 25 | 理工類 | |||
26 | 26 | ▪ 南京大學 | 綜合類 | ||
27 | 27 | 浙江省 | ▪ 浙江大學 | 綜合類 | |
28 | 28 | 福建省 | ▪ 廈門大學 | 綜合類 | |
29 | 29 | 廣東省 | ▪ 中山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 綜合類 理工類 | |
30 | 30 | 陝西省 | ▪ 西北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
31 | 31 | ▪ 西安交通大學 | 綜合類 | ||
32 | 32 | 甘肅省 | ▪ 蘭州大學 | 綜合類 | |
33 | 33 | 四川省 | ▪ 電子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
34 | 34 | ▪ 四川大學 | 綜合類 | ||
35 | 二期名單 [2006] 5所 | 1 | 北京市 | ▪ 中國農業大學 | 農林 類 |
36 | 2 | ▪ 中央民族大學 | 民族 類 | ||
37 | 3 | 上海市 | ▪ 華東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38 | 4 | 湖南省 | ▪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軍事 類 | |
39 | 5 | 陝西省 |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農林類 |

本科一批211高校
“211工程”本科一批普通高等院校(起於1990年6月,中央教委研究在“八五”期間集中力量辦好一批重點高校。1993年2月13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辦好100所左右重點大學和一批重點學科和專業。教育部以“211工程”命名,先後選入113所國內優秀學府)

工程目標是建設100所左右的國家示範性普通高等院校和一批重點學科及專業。
總序號 | 名單期數 | 期序號 | 所在地址 | 高校名稱 | 類 型 |
1 | 一期名單 [1996] 95所 | 1 | 北京市 | ▪ 中國人民大學 | 綜合 類 |
2 | 2 | ▪ 中國農業大學 | 農林 類 | ||
3 | 3 | ▪ 中國傳媒大學 | 藝術 類 | ||
4 | 4 | ▪ 中央民族大學 | 民族 類 | ||
5 | 5 | ▪ 中央音樂學院 | 藝術類 | ||
6 | 6 |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財經 類 | ||
7 | 7 | ▪ 北京大學 | 綜合類 | ||
8 | 8 | ▪ 北京師範大學 | 師範 類 | ||
9 | 9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理工 類 | ||
10 | 10 | ▪ 北京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11 | 11 | ▪ 北京化工大學 | 理工類 | ||
12 | 12 | ▪ 北京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
13 | 13 | ▪ 北京交通大學 | 理工類 | ||
14 | 14 | ▪ 北京郵電大學 | 理工類 | ||
15 | 15 | ▪ 北京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
16 | 16 | ▪ 北京林業大學 | 農林類 | ||
17 | 17 |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醫藥 類 | ||
18 | 18 |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語言 類 | ||
19 | 19 | ▪ 清華大學 | 理工類 | ||
20 | 20 | 天津市 | ▪ 天津大學 | 理工類 | |
21 | 21 | ▪ 天津醫科大學 | 醫藥類 | ||
22 | 22 | ▪ 南開大學 | 綜合類 | ||
23 | 23 | 上海市 | ▪ 華東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24 | 24 | ▪ 華東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25 | 25 | ▪ 上海大學 | 綜合類 | ||
26 | 26 | ▪ 上海交通大學 | 綜合類 | ||
27 | 27 | ▪ 上海財經大學 | 財經類 | ||
28 | 28 |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語言類 | ||
29 | 29 | ▪ 東華大學 | 理工類 | ||
30 | 30 | ▪ 同濟大學 | 理工類 | ||
31 | 31 | ▪ 復旦大學 | 綜合類 | ||
32 | 32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 軍事 類 | ||
33 | 33 | 重慶市 | ▪ 重慶大學 | 綜合類 | |
34 | 34 | 河北省、天津市 | ▪ 河北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
35 | 35 | 山東省 、 北京市 | ▪ 中國石油大學 | 理工類 | |
36 | 36 | 湖北省 、 北京市 | ▪ 中國地質大學 | 理工類 | |
37 | 37 | 湖北省 | ▪ 華中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
38 | 38 | ▪ 武漢大學 | 綜合類 | ||
39 | 39 | ▪ 武漢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40 | 40 | 山東省 | ▪ 中國海洋大學 | 綜合類 | |
41 | 41 | ▪ 山東大學 | 綜合類 | ||
42 | 42 | 黑龍江省 | ▪ 東北農業大學 | 農林類 | |
43 | 43 |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
44 | 44 |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理工類 | ||
45 | 45 | 吉林省 | ▪ 東北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46 | 46 | ▪ 吉林大學 | 綜合類 | ||
47 | 47 | ▪ 延邊大學 | 綜合類 | ||
48 | 48 | 遼寧省 | ▪ 東北大學 | 理工類 | |
49 | 49 | ▪ 遼寧大學 | 綜合類 | ||
50 | 50 | ▪ 大連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51 | 51 | ▪ 大連海事大學 | 理工類 | ||
52 | 52 | 河南省 | ▪ 鄭州大學 | 綜合類 | |
53 | 53 | 湖南省 | ▪ 中南大學 | 綜合類 | |
54 | 54 | ▪ 湖南大學 | 綜合類 | ||
55 | 55 | ▪ 湖南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56 | 56 | ▪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軍事類 | ||
57 | 57 | 安徽省 |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理工類 | |
59 | 58 | ▪ 安徽大學 | 綜合類 | ||
59 | 59 | 江蘇省 | ▪ 中國礦業大學 | 理工類 | |
60 | 60 | ▪ 中國藥科大學 | 醫藥類 | ||
61 | 61 | ▪ 東南大學 | 綜合類 | ||
62 | 62 | ▪ 華東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63 | 63 | ▪ 江南大學 | 綜合類 | ||
64 | 64 | ▪ 南京大學 | 綜合類 | ||
65 | 65 | ▪ 南京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66 | 66 | ▪ 南京農業大學 | 農林類 | ||
67 | 67 | ▪ 南京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68 | 68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理工類 | ||
69 | 69 | ▪ 河海大學 | 理工類 | ||
70 | 70 | ▪ 蘇州大學 | 綜合類 | ||
71 | 71 | 江西省 | ▪ 南昌大學 | 綜合類 | |
72 | 72 | 浙江省 | ▪ 浙江大學 | 綜合類 | |
73 | 73 | 福建省 | ▪ 福州大學 | 理工類 | |
74 | 74 | ▪ 廈門大學 | 綜合類 | ||
75 | 75 | 廣東省 | ▪ 華南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76 | 76 | ▪ 華南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77 | 77 | ▪ 中山大學 | 綜合類 | ||
78 | 78 | ▪ 暨南大學 | 綜合類 | ||
79 | 79 | 山西省 | ▪ 太原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80 | 80 | 陝西省 | ▪ 西北大學 | 綜合類 | |
81 | 81 | ▪ 西北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
82 | 82 | ▪ 西安交通大學 | 綜合類 | ||
83 | 83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
84 | 84 | ▪ 長安大學 | 理工類 | ||
85 | 85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 軍事類 | ||
86 | 86 | 甘肅省 | ▪ 蘭州大學 | 綜合類 | |
87 | 87 | 四川省 | ▪ 電子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
88 | 88 | ▪ 西南交通大學 | 理工類 | ||
89 | 89 | ▪ 西南財經大學 | 財經類 | ||
90 | 90 | ▪ 四川大學 | 綜合類 | ||
91 | 91 | ▪ 四川農業大學 | 農林類 | ||
92 | 92 | 雲南省 | ▪ 雲南大學 | 綜合類 | |
93 | 93 | 廣西省 | ▪ 廣西大學 | 綜合類 | |
94 | 94 | 內蒙古自治區 | ▪ 內蒙古大學 | 綜合類 | |
95 | 95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 新疆大學 | 綜合類 |
96 | 二期名單 [2005] 12所 | 1 | 北京市 | ▪ 中國政法大學 | 政法 類 |
97 | 2 | ▪ 中央財經大學 | 財經類 | ||
98 | 3 | ▪ 北京體育大學 | 體育 類 | ||
99 | 4 | 重慶市 | ▪ 西南大學 | 綜合類 | |
100 | 5 | 河北省、北京市 | ▪ 華北電力大學 | 理工類 | |
101 | 6 | 湖北省 |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財經類 | |
102 | 7 | ▪ 華中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103 | 8 | ▪ 華中農業大學 | 農林類 | ||
104 | 9 | 黑龍江省 | ▪ 東北林業大學 | 農林類 | |
105 | 10 | 陝西省 |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農林類 | |
106 | 11 | 安徽省 | ▪ 合肥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
107 | 12 | 貴州省 | ▪ 貴州大學 | 綜合類 | |
108 | 三期名單 [2005] 1所 | 1 | 陝西省 | ▪ 陝西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109 | 四期名單 [2008] 5所 | 1 | 海南省 | ▪ 海南大學 | 綜合類 |
110 | 2 | 青海省 | ▪ 青海大學 | 綜合類 | |
111 | 3 | 寧夏回族自治區 | ▪ 寧夏大學 | 綜合類 | |
112 | 4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 石河子大學 | 綜合類 | |
113 | 5 | 西藏自治區 | ▪ 西藏大學 | 綜合類 |
本科一批校創新群
“特色211工程”本科一批普通高等院校(2011年12月30日,國務院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由教育部、財政部共同負責。“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是“985工程”大體系的一部分,從屬於“211工程”建設的高校,但不在“985工程”建設的高校中選擇。“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相當於一個Ⅰ類985工程科技創新平台)
2011年3月7日,時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列席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教育界別聯組會時明確表示,“211工程”、“985工程”已經關上大門,不會再有新的高校加入這個行列。 2011年12月30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回答委員詢問時表示,當前,“211工程”、“985工程”工程規模都已穩定,引入動態競爭機制,實施“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
(註:這裡的“985工程創新平台”並非提拔高校,而是對“211工程”名單中沒有選入“985工程”的高校進行的一種創新精神激勵。)

該創新平台建設方式採用“985工程”大學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模式,所以稱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簡稱“特色985工程”。該項目與“985工程”同期執行,財政部對每期項目建設投入的資金額度與“985工程”高校接近。
“特色985工程”,只有中央認可的“211工程”高校才有資格獲得“985創新平台”,但不在“985工程”高校中選擇。
項目目標是提高建設學科的科技創新能力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的能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學科群。
學科創新平台

平台任務是提升行業特色型大學全國頂尖的優勢學科實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學科群。
序號 | 所在地址 | 高校名稱 | 平台類型 |
1 | 北京市 | ▪ 中國政法大學 | 法治建設與人才培養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2 | ▪ 中國傳媒大學 | 數字媒體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3 | ▪ 中央財經大學 | 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4 | ▪ 北京化工大學 | 綠色化工與材料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5 | ▪ 北京交通大學 | 軌道交通安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6 | ▪ 北京郵電大學 | (正式名稱未公布) | |
7 | ▪ 北京科技大學 | 新材料與冶金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8 | ▪ 北京林業大學 | 應對全球化的森林生態系統恢復重建與可持續經營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9 | 上海市 | ▪ 上海財經大學 | 經濟學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10 | 重慶市 | ▪ 西南大學 | 農林實踐基地項目”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11 | 河北省 、 北京市 | ▪ 華北電力大學 | 電力科學與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12 | 山東省 、 北京市 | ▪ 中國石油大學 | 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與轉化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13 | 湖北省 、 北京市 | ▪ 中國地質大學 | 地球系統過程與礦產資源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長江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研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14 | 湖北省 |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經、法、管學科融通創新與我國社會建設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15 | ▪ 華中農業大學 | 農業生物遺傳改良和生長發育調控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16 | ▪ 武漢理工大學 | 綠色建材與新材料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17 | 黑龍江省 | ▪ 東北林業大學 | 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與高效利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18 |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現代艦船與深海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19 | 江蘇省 | ▪ 中國礦業大學 | 煤炭資源安全開採與潔淨利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20 | ▪ 中國藥科大學 | 新藥發現理論與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21 | ▪ 華東理工大學 | 煤的清潔高效利用與石油化工關鍵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22 | ▪ 江南大學 | 食品精深加工與安全控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23 | ▪ 南京農業大學 | (正式名稱未公布) | |
24 | ▪ 南京理工大學 | 現代攻防與先進裝備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25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航空飛行器設計製造與飛行安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26 | ▪ 河海大學 | 全球水循環與國家水安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27 | 陝西省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先進軍事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先進雷達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28 | ▪ 長安大學 | 公路建設與交通運營保障科學與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29 | 四川省 | ▪ 西南財經大學 | 金融學科群與中國金融創新發展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30 | ▪ 西南交通大學 | 國家軌道交通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
31 | 廣東省 | ▪ 暨南大學 | 華僑華人研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32 | 安徽省 | ▪ 合肥工業大學 | 節能環保汽車及其製造裝備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
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
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以重點學科建設為基礎,繼續實施“985工程”和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繼續實施“211工程”和啟動“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2] | 首都醫科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首都師範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北京語言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中央戲劇學院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天津科技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天津工業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天津師範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天津財經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河北醫科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河北師範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山西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山西醫科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內蒙古農業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瀋陽工業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瀋陽農業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中國醫科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大連醫科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遼寧中醫藥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瀋陽藥科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東北財經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長春理工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黑龍江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燕山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東北石油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上海海洋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上海師範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華東政法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上海音樂學院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上海戲劇學院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南京工業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南京林業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江蘇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南京醫科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浙江中醫藥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中國美術學院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安徽醫科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華僑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福建農林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福建師範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山東農業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山東中醫藥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山東師範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河南農業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湘潭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湖南農業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湖南中醫藥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汕頭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華南農業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廣州醫學院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西南石油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成都理工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重慶醫科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西南政法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昆明理工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西安理工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西安科技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甘肅農業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新疆農業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青島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揚州大學 |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教育創新平台

平台任務是提高教師教育質量水平,培養造就大批優秀教師和教育家。
序號 | 所在地址 | 高校名稱 | 備 注 |
1 | 北京市 | ▪ 北京師範大學 | “985工程、211工程”高校 |
2 | 上海市 | ▪ 華東師範大學 | “985工程、211工程”高校 |
3 | 重慶市 | ▪ 西南大學 | “211工程”高校 |
4 | 吉林省 | ▪ 東北師範大學 | “211工程”高校 |
5 | 湖北省 | ▪ 華中師範大學 | “211工程”高校 |
6 | 陝西省 | ▪ 陝西師範大學 | “211工程”高校 |
本科一批港澳重點高校
港澳本科一批普通高等院校,是指2013年起經國家教育部許可,獲準在內地統招,且錄取線達到211高校標準的港澳知名學府。
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正式致函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香港中文大學和深圳大學在深圳聯合設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歸廣東省人民政府管理。同年,教育部通過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在內地統招的申請。標誌著港澳的重點大學,開始納入國家重點普通高等院校的行列。
截止2015年又有香港理工大學入列
。
總序號 | 名單期數 | 期序號 | 所在地址 | 高校名稱 | 類 型 |
1 | 一期名單 [2013-2015] 3所 | 1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 香港中文大學 | 綜合 類 |
2 | 2 | ▪ 香港城市大學 | 綜合類 | ||
3 | 3 | ▪ 香港理工大學 | 理工 類 | ||
4 | 二 期名單 [2016-?] ?所 | 1 | ▪ (期待新增) |
本科一批省屬重點高校
省屬重點本科一批普通高等院校,是指不在1996- 2008年國家示範性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一批“985工程”高校、本科一批“211工程”高校)名列中的本科一批高校。先後選入近兩百所國內優秀學府(數量有變化)。
這類高校被國家列為省級重點建設高校(含省部共建、“小211工程”)。
名單期數 | 期序號 | 所在地址 | 高校名稱 | 類 型 |
一期名單 [1998-2008] 41所 | 1 | 重慶市 | ▪ 西南政法大學 | 政法類 |
2 | 河北省 | ▪ 河北農業大學 | 醫藥類 | |
3 | ▪ 石家莊鐵道大學 | 理工類 | ||
4 | ▪ 燕山大學 | 理工類 | ||
5 | 山東省 | ▪ 山東財經大學 | 財經類 | |
6 | ▪ 山東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
7 | ▪ 濟南大學 | 綜合類 | ||
8 | ▪ 青島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
9 | 湖北省 | ▪ 武漢工程大學 | 理工類 | |
10 | ▪ 武漢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
11 | ▪ 湖北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
12 | ▪ 三峽大學 | 綜合類 | ||
13 | ▪ 長江大學 | 綜合類 | ||
14 | ▪ 湖北大學 | 綜合類 | ||
15 | 吉林省 | ▪ 東北電力大學 | 理工類 | |
16 | ▪ 北華大學 | 綜合類 | ||
17 | 遼寧省 | ▪ 東北財經大學 | 財經類 | |
18 |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 理工類 | ||
19 | ▪ 瀋陽建築大學 | 理工類 | ||
20 | ▪ 瀋陽化工大學 | 理工類 | ||
21 | ▪ 瀋陽農業大學 | 農林類 | ||
22 | 河南省 |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 理工類 | |
23 | ▪ 河南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
24 | 湖南省 |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農林類 | |
25 | ▪ 南華大學 | 綜合類 | ||
26 | ▪ 湖南科技大學 | 綜合類 | ||
27 | 安徽省 | ▪ 安徽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28 | ▪ 淮北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29 | 江蘇省 | ▪ 江蘇大學 | 綜合類 | |
30 | ▪ 南京林業大學 | 農林類 | ||
31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理工類 | ||
32 | 江西省 | ▪ 華東交通大學 | 理工類 | |
33 | ▪ 東華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34 | ▪ 江西財經大學 | 財經類 | ||
35 | 浙江省 |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
36 | 廣東省 | ▪ 華南農業大學 | 農林類 | |
37 |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語言類 | ||
38 | 陝西省 |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
39 | 甘肅省 | ▪ 蘭州交通大學 | 理工類 | |
40 | 四川省 | ▪ 西南石油大學 | 理工類 | |
41 | ▪ 成都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42 | ▪ 西南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
43 | 雲南省 | ▪ 昆明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二期名單 [2010-2012] 101所 | 1 | 北京市 | ▪ 中華女子學院 | 語言類 |
2 | ▪ 中國民航大學 | 理工類 | ||
3 |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 財經類 | ||
4 | ▪ 首都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5 | ▪ 首都醫科大學 | 醫藥類 | ||
6 | ▪ 北京工商大學 | 財經類 | ||
7 | 天津市 | ▪ 天津財經大學 | 財經類 | |
8 | ▪ 天津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9 | ▪ 天津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
10 | 上海市 | ▪ 華東政法大學 | 政法類 | |
11 | ▪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 財經類 | ||
12 | ▪ 上海海洋大學 | 農林類 | ||
13 | ▪ 上海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14 | ▪ 上海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15 |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醫藥類 | ||
16 | ▪ 上海音樂學院 | 藝術類 | ||
17 | 重慶市 |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語言類 | |
18 | ▪ 重慶交通大學 | 理工類 | ||
19 | ▪ 重慶郵電大學 | 理工類 | ||
20 | 河北省 | ▪ 河北大學 | 綜合類 | |
21 | ▪ 河北師範大學 | 醫藥類 | ||
22 | 山東省 | ▪ 山東師範大學 | 醫藥類 | |
23 | ▪ 山東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24 | ▪ 山東建築大學 | 理工類 | ||
25 | ▪ 山東農業大學 | 農林類 | ||
26 | ▪ 山東中醫藥大學 | 醫藥類 | ||
27 | ▪ 魯東大學 | 綜合類 | ||
28 | ▪ 青島大學 | 綜合類 | ||
29 | ▪ 煙臺大學 | 綜合類 | ||
30 | ▪ 曲阜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31 | ▪ 濰坊醫學院 | 醫藥類 | ||
32 | 黑龍江省 | ▪ 黑龍江大學 | 綜合類 | |
33 | ▪ 哈爾濱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34 |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醫藥類 | ||
35 | 吉林省 | ▪ 吉林財經大學 | 財經類 | |
36 | ▪ 吉林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37 | ▪ 長春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38 | ▪ 長春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
39 | ▪ 長春中醫藥大學 | 醫藥類 | ||
40 | 遼寧省 | ▪ 中國醫科大學 | 醫藥類 | |
41 | ▪ 東北財經大學 | 財經類 | ||
42 | ▪ 瀋陽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43 | ▪ 瀋陽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
44 | 河南省 | ▪ 河南大學 | 綜合類 | |
45 | ▪ 河南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46 | 湖南省 | ▪ 湖南農業大學 | 農林類 | |
47 | ▪ 長沙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48 | ▪ 湘潭大學 | 綜合類 | ||
49 | 安徽省 | ▪ 安徽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50 | ▪ 安徽農業大學 | 農林類 | ||
51 | ▪ 安徽醫科大學 | 醫藥類 | ||
52 | 江蘇省 | ▪ 江蘇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53 | ▪ 江蘇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
54 | ▪ 南京財經大學 | 財經類 | ||
55 | ▪ 南京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
56 | ▪ 南京郵電大學 | 理工類 | ||
57 |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醫藥類 | ||
58 | ▪ 南京醫科大學 | 醫藥類 | ||
59 | ▪ 南京審計學院 | 財經類 | ||
60 | ▪ 揚州大學 | 綜合類 | ||
61 | ▪ 常州大學 | 理工類 | ||
62 | 江西省 | ▪ 江西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63 | ▪ 南昌航空大學 | 理工類 | ||
64 | ▪ 景德鎮陶瓷學院 | 藝術類 | ||
65 | 浙江省 | ▪ 中國計量學院 | 理工類 | |
66 | ▪ 浙江工商大學 | 財經類 | ||
67 | ▪ 浙江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68 | ▪ 浙江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69 | ▪ 浙江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
70 | ▪ 寧波大學 | 綜合類 | ||
71 | 福建省 | ▪ 福建農林大學 | 農林類 | |
72 | ▪ 福建醫科大學 | 醫藥類 | ||
73 | 廣東省 | ▪ 南方醫科大學 | 醫藥類 | |
74 | ▪ 廣東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
75 |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語言類 | ||
76 |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醫藥類 | ||
77 | ▪ 汕頭大學 | 醫藥類 | ||
78 | 山西省 | ▪ 中北大學 | 理工類 | |
79 | ▪ 山西大學 | 綜合類 | ||
80 | 陝西省 | ▪ 陝西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
81 | ▪ 西安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82 | ▪ 西安郵電大學 | 理工類 | ||
83 | ▪ 西安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
84 | 甘肅省 | ▪ 西北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85 | ▪ 甘肅農業大學 | 農林類 | ||
86 | ▪ 蘭州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87 | 四川省 | ▪ 四川醫科大學 | 醫藥類 | |
88 | ▪ 西華大學 | 綜合類 | ||
89 | ▪ 西華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90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 理工類 | ||
91 |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醫藥類 | ||
92 | ▪ 川北醫學院 | 醫藥類 | ||
93 | 雲南省 | ▪ 雲南財經大學 | 財經類 | |
94 | ▪ 雲南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95 | 貴州省 | ▪ 貴州醫科大學 | 醫藥類 | |
96 | 海南省 | ▪ 海南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97 | ▪ 海南醫學院 | 醫藥類 |
( 二期名單 ) | 98 | 廣西省 | ▪ 廣西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99 |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理工類 | ||
100 | 內蒙古自治區 | ▪ 內蒙古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
101 | ▪ 內蒙古科技大學 | 綜合類 | ||
三期名單 [2012-2014] 22所 | 1 | 重慶市 | ▪ 重慶工商大學 | 財經類 |
2 | ▪ 重慶醫科大學 | 醫藥類 | ||
3 | 河北省 | ▪ 河北醫科大學 | 醫藥類 | |
4 | 黑龍江省 | ▪ 哈爾濱商業大學 | 財經類 | |
5 |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6 | 吉林省 | ▪ 吉林農業大學 | 農林類 | |
7 | 遼寧省 | ▪ 大連醫科大學 | 醫藥類 | |
8 | 河南省 | ▪ 河南農業大學 | 農林類 | |
9 | ▪ 河南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
10 | ▪ 河南理工大學 | 理工類 | ||
11 | ▪ 河南中醫學院 | 醫藥類 | ||
12 | 安徽省 | ▪ 安徽財經大學 | 財經類 | |
13 | ▪ 安徽工業大學 | 理工類 | ||
14 | 江西省 | ▪ 江西農業大學 | 農林類 | |
15 | 山西省 | ▪ 山西財經大學 | 財經類 | |
16 | ▪ 山西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17 | 四川省 | ▪ 四川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28 | 雲南省 | ▪ 昆明醫科大學 | 醫藥類 | |
19 | 廣西省 | ▪ 廣西民族大學 | 師範類 | |
20 | 內蒙古自治區 | ▪ 內蒙古師範大學 | 師範類 | |
31 | ▪ 內蒙古農業大學 | 農林類 | ||
22 | ▪ 內蒙古醫科大學 | 醫藥類 |
擴展閱讀
國家高等教育階段
本科一批985高校
“985工程”本科一批普通高等院校,也稱“國重點985大學”,共39所(固定)。
例如北京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本科一批211高校
“211工程”本科一批普通高等院校,也稱“國重點211大學”,共113所(固定)。
例如中央音樂學院、中國政法大學。
本科一批港澳重點高校
港澳本科一批普通高等院校,在內地實現統招的港澳重點大學,截止2015年底共3所。
例如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
本科一批省屬重點高校
省屬重點本科一批普通高等院校,也稱“省重點本科大學”,截止2014年底統計出166所。
例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江西師範大學。

本科二批地方高校
省屬本科二批普通高等院校,也稱“地方二本大學”,有多所。
例如北京聯合大學、西南民族大學。

本科三批地方高校
地方民辦高校/獨立學院,也稱“地方三本大學”,有多所
。
例如長春建築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
成人本科高校
中央直屬及省級廣播電視院校,也稱“國家開放大學”,共44所
。
例如上海電視大學、江蘇廣播電視大學。
專科一批國重點高校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也稱“國重點專科大學”,共100所(固定)。

例如天津職業大學、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專科二批省重點高校
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含國家骨幹高等職業院校100所),可稱“省重點專科大學”,有多所。
例如鄂州職業大學、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專科二批一般高校
省屬二批高等職業院校,有多所。
例如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四川科技職業學院。
內地高等教育特點

內地高等教育為一個教育階段(大學),兩個學歷類別(本科.專科)和招生類別(統招.自招),三個辦學級別(國家級.省級.市級)和辦學性質(公辦.民辦.外資),四個授課方式(全日制.業餘.函授.遠程),五個錄取批次(本一批.本二批.本三批.專一批
.專二批),多個專業選擇。
給考生的建議
想好就業做什麼,再來看專業,看好專業等成績,再來找學校,志願順序階梯走,AB不成C總成。
高校如餐館,有中餐火鍋和西餐;校長如店長,做廣告宣傳和管理;教師如廚師,個個都有一道拿手菜;用人單位如食客,依著胃口選餐館,有的火鍋店也做西餐,有的西餐店也做中餐,但沒有哪家用人單位會覺得西餐店做的火鍋味道更好。考生如學徒,為了以後找工作,擇哪家學本領一目了然。
修業年限
世界通行大學本科學制為四年,與美國總統任期一樣,這是有來歷的。中世紀大學本科教育就是四年,通常只學三門課:語法、修辭和邏輯學,當時主要是為了培養傳教布道的神職人員,所以全在語言方面。一年一門課就得三年,第四年進教堂實習。這個傳統顯然影響了美國總統任期的設定(即作為總統,第一年確定施政政策,第二年部署施政,第三年正式施政,第四年看施政效果。所以,在美國人看來,一位總統行不行四年就可以試出來了)。
現代大學與中世紀大學完全不同了,本科教育仍然是四年,這又是為什麼?一是因為一般的專業知識都分為三個層級: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一年一個層級,加上實習一年,正好是四年。醫學本科為五年是因在第四年加了“見習”這個環節,以示“人命關天”,第五年仍為實習。另一個原因就是一般人到了二十二歲時生理上才能完全發育成熟。有的同學可能覺得自己個頭低了一點,不要緊,在大學這四年不僅要長知識還要長個頭,大家還有四、五年的時間足夠長的。這樣看來,大學生從十八、九歲走進大學,到二十二、三歲畢業後身體也正好發育成熟了,這個時候去工作比較合適。
不過,香港的大學本科多是三年制,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那裡生活與成才的節奏要快一些。其他一些國家也有三年制本科,中國“文革”時期的大學本科就是三年制。
一般學制為4年,部分學科專業5年(醫學、建築學等)、6年制本科(音樂院校部分學科類)。
學歷優勢
網路教育本科學歷屬於國民教育系列,受國家承認,教育部電子註冊。網路教育文憑無論專科還是本科均可用於考研、報考研究生、出國留學,同時對於在職人士升職、加薪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據一家市場調查公司對北京40家用人單位進行了網路大學生調查,結果表明:網路大學文憑已經得到多數用人單位的認可,學校的品牌、教學質量、開設專業成為用人單位首先考慮的因素。此次所調查對象分為國營企業、民營企業、外企(獨資或合資)和行政事業單位共4類,每一大類選擇了10家。調查結果顯示,對網路大學生表示認可,可以接受的用人單位有29家,占總量的72.5%,由此可見,其用人單位在親眼目睹了他們在上網路大學後工作能力上的提高后,對文憑的認可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這也是用人單位普遍認可網路大學生的原因。
相關政策
一、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高校獨立學院發放畢業證書有變,2003年普通高校獨立學院招收的新生,畢業證書不再發放校本部的證書,改發獨立學院的證書。學士學位證書還是由校本部發放。
二、按照教育部要求,從2008年開始,獨立學院錄取的本科新生,畢業時要統一授予獨立學院的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不再頒發母體高校的學位證書。
三、國家對“普通三本院校”的政策待遇:
根據國家財政部、教育部等有關檔案精神,普通三本院校享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家庭特別困難的學生可以在本地民政部門開具“貧困證明”開學報導後教給所讀院校申請“助學貸款”或在生源所在地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留學、考研、考公務員、戶籍管理,畢業生就業等方面與其他傳統普通本科(一、二本)學生享受同樣的政策待遇。
本科自考
報考方式
⒈每年有兩次報考機會
⒉網上報名:5.25--8.3112.1--第二年2.28
各個省份報考也有不同。江蘇省每年可以考4次,1月,4月,7月,10月。山東省每年可考4次,1月,4月,7月,10月。
新生(第一次報考自學考試的考生稱為新生):
新生的報考分兩步進行:一是報名;二是報考。
(1)報名:考生將本人的基本信息資料通過網際網路提交給省自考辦,從而在省自考辦的計算機中建立一個考籍戶頭。報名又分為預報名和正式報名,
①預報名:考生登入省自考辦指定網站,錄入本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等等);
②正式報名。考生預報名後,憑預報名號和准考證工本費交費收據到指定地點拍攝電子相片,由攝像點將考生的相片資料上傳省考辦的電腦,同時產生一個準考證號,這個過程就叫正式報名。(說明:報考護理專、本科專業的考生需先到醫學培訓中心進行資格審核,然後憑資格證明辦理新生照相)
報考:新生正式報名後,在指定時間報考當次的考試
報考條件
自考本科是符合條件的考生通過自學、社會助學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報考參加相應的自學考試合格後,獲得相應的學歷證書,目前自考本科可以考研、出國留學等,其中澳大利亞、英國等20多個國家的高等學府均已承認我國自考學歷。
參加自考本科的考生需具備以下條件方可報考:
①具有國家承認的正式專科學歷者方可報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段。
②黨校及幹部函授大學專科畢業人員,不具備參加本科段考試的資格。
③參加本科段考試的考生,應持專科畢業證書和本人身份證到當地該專業的報名點報名。報考與所學專科專業不同的本科,根據專業的不同需要加試相應的課程。
④報考本科段的具體規定參見所報專業的開考計畫。
免考手續
國家承認學歷的各類高等學校及自學考試專科以上(含專科)的畢業生(及肄業生、退學生)報考自學考試,根據有關規定,申請免考已學過並考試成績合格的有關課程。
生登錄系統,通過考籍和轉免考管理模組中的免考功能提交免考申請後,向縣(區)考辦提交准考證、身份證、畢業證書和完整成績表的原件及複印件。如成績表須從原畢業學校複印,須由原畢業學校教務處在複印件上籤署意見,並加蓋公章。
縣(區)考辦收集考生材料,列印《辦理免考手續憑證》交考生,然後將考生材料統一集中報市考辦。
市考辦驗核考生材料後,在複印件上籤署意見並加蓋公章,原件交縣(區)考辦退回考生;列印《免考審核表》與複印件材料一併上報省考辦。省考辦審核後,考生通過系統查詢審核結果。
考生如辦理免考的課程與原已有成績的課程存在課程頂替關係,則無需辦理免考手續。
如何畢業
1、考完本專業考試計畫所規定的理論課程且考試成績合格。
2、完成該專業所規定的實踐性環節課程考核,並取得合格成績。
3、思想品德經鑑定符合要求。
4、辦理本科畢業證書者,必須具有國家承認學歷的專科及以上畢業證書。
考研
自考本科可以考研,與統招本科在初試時同等待遇,不存在加試或論文等問題,但個別學校可能要求有學位才允許報考(如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但是,自考與普通本科區別在於,統招本科可以在大四時以應屆生身份考研,而自考本按照教育部規定,“必須取得本科畢業證方可報考”。由於自考每年兩次發證,六月和十二月,這經常導致很多十二月份考生只能拖延一年考研。但在實際操作時,有部分大學,尤其是本校的自考生報考本校的研究生時,允許自考生在通過全部課程和畢業論文的時候以應屆生身份報考,此類學校多為二本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