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這是一個發生人類文明大毀滅後的寓言故事,倖存下來的一對 父子穿過寒冷的城市廢墟、荒無人煙的沙漠不斷地向南行走,希望到達溫暖的海邊,尋找到活下去的可能,寒冷、飢餓侵襲著他們,還有吃人的人。孩子的母親不堪面對這樣的絕望,選擇了自殺。不願放棄的父親,帶著幼小的兒子,推一輛超市的手推車,裡面放著毛毯、油布、沿路找到還沒變質的食物罐頭,隨身攜帶一把只剩一顆子彈的手槍,向南方不停跋涉。途中他們幾度陷入饑寒交迫的絕境,幾次又幸運的絕處逢生。一路上,父親不時警惕著避開可能有人的足跡以求自保,幼年的兒子卻常常寄望能遇上和他們一樣的好人。
不斷向南的求生之旅,將父子倆帶到了期望中的海邊,可是茫茫的大洋,依然看不到任何生的希望,在海灘上停留數日後,他們繼續前行。父親的咳嗽日益嚴重,加上腿部受傷,終於不支倒下,處於驚恐中的兒子,在父親的遺言下,拿著手槍,獨自走到了路上。一個有妻有兒有女的男人收留了他,男孩被一個出現的女人摟在懷中,文學裡女性以救贖者身份現身的意象,再次出現,人類也在此刻終於見到了重生的希望。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維果·莫特森Viggo Mortensen | Man | |
柯蒂·斯密特-麥菲Kodi Smit-McPhee | Boy | |
查理茲·塞隆Charlize Theron | Woman | |
羅伯特·杜瓦爾Robert Duvall | Old Man | |
蓋·皮爾斯Guy Pearce | Veteran | |
莫莉·帕克Molly Parker | Motherly Woman | |
麥可·威廉士Michael K. Williams | The Thief (as Michael Kenneth Williams) | |
加瑞特·迪拉胡特Garret Dillahunt | Gang Member | |
Bob Jennings | Bearded Man | |
Agnes Herrmann | Archer's Woman | |
Buddy Sosthand | Archer | |
Kirk Brown | Bearded Face | |
Jack Erdie | Bearded Man #2 | |
David August Lindauer | Man On Mattress | |
Gina Preciado | Well Fed Woman | |
Mary Rawson | Well Fed Woman #2 | |
Mark Tierno | Baby Eater | |
Jeremy Ambler | Man In Cellar #1 | |
Chaz Moneypenny | Man In Cellar #2 | |
Kacey Byrne-Houser | Woman In Cellar #2 | |
Brenna Roth | Road Gang Member | |
Jarrod DiGiorgi | Well Fed Man | |
Nick Pasqual;Aaron Bernard;Paul Hodge; | Militant (uncredited) |
職員表
導演 | 約翰·希爾寇特John Hillcoat |
編劇 | 考麥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喬·彭豪爾Joe Penhall |
製作人 | Marc Butan、馬克·庫班Mark Cuban、Paula Mae Schwartz、Steve Schwartz、Rudd Simmons、托德·華格納Todd Wagner |
配樂 | 尼克·凱夫Nick Cave、華倫·埃利斯Warren Ellis |
攝影 | 加維爾·阿吉雷撒羅貝Javier Aguirresarobe |
剪輯 | Jon Gregory |
選角導演 | Francine Maisler |
藝術指導 | Chris Kennedy |
美術設計 | Gershon Ginsburg |
布景師 | Robert Greenfield |
服裝設計 | Margot Wilson |
視覺特效 | Mark O. Forker、Paul Graff、Glenn Allen、Noel Hooper |
副導演(助理) | John Nelson、Vernon Davidson、Natalie S. Brown、Ryan Krayser、Kyle Lemire、Karen Radzikowski |
註:以上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註:以上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本片是導演約翰·希爾寇特拍攝的第一部美國電影。
•《末日危途》的小說在美國出版之前,希爾寇特就已經讀到了一篇書評,他隨即決定要把其拍攝成電影。
•《末日危途》曾經影響了遊戲《輻射3》的製作。
•為了找到合適的外景地,劇組走訪了賓夕法尼亞、俄亥俄、路易斯安那、華盛頓與俄勒岡。
•本片全部實景拍攝,沒有一個在攝影棚中的鏡頭。
•為了在室外錄下單一的風聲,而不是混雜了鳥叫、警笛和馬達的聲音,錄音師使用了單向麥克風。
•在影片中,維果·莫特森的鬍子和髒兮兮的頭髮並不是化妝的結果,這些"道具"屬於他本人。
•為了扮演好父親這個角色,莫特森閱讀了大量的叔本華的作品,並且和流浪漢進行交流。
•莫特森在片場將自己的攝影機、詩歌集和自己灌的鋼琴曲唱片和他從東歐買回來的書當做禮物分發給了劇組成員。
•影片中幾乎沒有音樂,僅有的幾個段落是用對位法譜寫的。
•影片的上映日期一再推遲,製片公司最早制定的上映日期是2008年的11月26日。後來推到了一年之後的2009年11月25日。
獲獎情況
獎項 | 類型 | 提名/獲獎方 | |
2009年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 | 金獅獎 | 提名 | 約翰·希爾寇特 |
2010年第63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最佳攝影 | 提名 | 加維爾·阿吉雷撒羅貝 |
2010年第36屆土星獎 | 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維果·莫特森 |
最佳年輕演員 | 柯蒂·斯密特-麥菲 |
註:以上資料來源
影片評論
作為一部世界末日設定的災難片,《末日危途》的角度切入十分難得。或許是由於成本限制,影片不以震撼的災難場面為噱頭,而是探討劫難過後善良人性存在的底線,灰暗的人間地獄裡,大多數人已經屈從於本能,當然也正因如此,僅存的幾縷人性光芒才更顯瑰麗。同時影片也不像眾多同類型影片那樣商業氣息濃重,主角總是有“神功護體”,最後永遠能以一種漫畫般的形式“勝利大逃亡”。( 騰訊網評)
沒有聖劍和盔甲,維果·莫特森不再是“阿拉貢”,他只是一個最普通的父親,腦海里不斷閃回著妻子的笑容。8歲的小演員柯蒂·麥克菲演活了想像中的無助感,眼神里交織著對末世的恐懼和對父親的依賴,情感爆發力驚人。演員的出色演繹,為導演和原著加分,《末日危途》用逼真的精神恐懼震撼了觀眾,唯有這樣,才能避免預言變成現實。( 新浪娛樂評)
影片幾乎每個細枝末節都有撼動人心的力量,但整體來看,它的力量像影片裡的危機感一樣,隱藏在渺無邊際的靜默之下,所有對娛樂觀賞性的期待最終都會落空。( 網易娛樂評)
這部影片好壞參半,攝影非常美,表演也很美,對世界末日的背景描述得非常成功。這部電影是改編自考麥克-麥卡錫的小說,之前科恩兄弟改編自麥克-麥卡錫小說的《老無所依》和這部影片相比,更為血肉豐滿一些,這部影片的在編劇和執導上有所欠缺,只依託了骨架而已。( 《電影世界》駐歐洲記者劉敏評)
發行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義大利Italy | 2009年9月3日 | 加拿大Canada | 2009年9月13日 |
美國USA | 2009年10月8日 | 芬蘭Finland | 2009年10月31日 |
英國UK | 2009年10月19日 | 西班牙Spain | 2009年11月20日 |
希臘Greece | 2009年10月25日 | 比利時Belgium | 2010年1月27日 |
瑞士Switzerland | 2009年12月2日 | 丹麥Denmark | 2010年1月28日 |
法國France | 2009年12月2日 | 澳大利亞Australia | 2010年1月28日 |
芬蘭Finland | 2009年12月25日 | 挪威Norway | 2010年2月19日 |
葡萄牙Portugal | 2010年1月7日 | 中國台灣Taiwan | 2010年2月26日 |
韓國South Korea | 2010年1月7日 | 菲律賓Philippines | 2010年3月3日 |
瑞典Sweden | 2010年1月22日 | 捷克Czech Republic | 2010年3月10日 |
註:以上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