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莖葉。性味
味淡,性平。歸經
入心經。功效
解毒消腫。主治
小兒水痘,癰腫瘡毒。相關配伍
1、治肝腎水腫,木豆、薏苡仁各25g,合煎湯服,每天2次。忌食鹽。(《泉州本草》)2、治血淋,木豆、車前子各9g,合煎湯服。(《泉州本草》)
3、治痔瘡下血,木豆浸酒一宿,取出,焙乾研末,泡酒服,每次9g。(《泉州本草》)
4、治癰疽初起,木豆,研末泡酒服,每次9g,並以末合香蕉肉搗敷患處。(《泉州本草》)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炮製
採集加工:生長期均可採集,鮮用。形態特徵
木豆,別名黃豆樹(貴州)。直立矮灌木,高1-3m,全體灰綠色。多分枝,小枝條弱,有縱溝紋,被灰色柔毛。三出複葉,互生;托葉小;葉柄長約2cm,向上漸短;葉片卵狀披針形,長5-10cm,寬1-3.5cm,先端銳尖,全緣,兩面均被毛,下面具有不明顯腺點。總狀花序腋生,具梗;花蝶形;萼鐘形,萼齒5,內外生短柔毛並有腺點;花冠紅黃色,長約1.8cm,旗瓣背面有紫褐色條紋,基部有絲狀短爪,爪頂有一對彎鉤狀附屬體;雄蕊10,二體;心皮1,花柱細長線形,基部有短柔毛,柱頭漸尖,密被黃色短柔毛。莢果條形,長4-7cm,兩側扁壓,有長喙,果瓣於種子間具凹入的斜槽紋。種子3-6粒,近圓形,種皮暗紅色,有時有褐色斑點,種臍側生。花期2-11月,果期3-4月及9-10月。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1600m的山坡、砂地、叢林中或林邊。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有栽培。藥理作用
1、促進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生長。2、防治骨質疏鬆作用。
3、保護腦缺血、缺氧損傷作用。
4、降血脂和降膽固醇作用。
5、雌激素樣作用。
6、對絮狀表皮癬菌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