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1-3米。多分枝,小枝有明顯縱棱,被灰色短柔毛。
葉具羽狀3小葉;托葉小,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葉柄長1.5-5厘米,上面具淺溝,下面具細縱棱,略被短柔毛;小葉紙質,披針形至橢圓形,長5-10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常有細凸尖,上面被極短的灰白色短柔毛。下面較密,呈灰白色,有不明顯的黃色腺點;小托葉極小;小葉柄長1-2毫米,被毛。
總狀花序長3-7厘米;總花梗長2-4厘米;花數朵生於花序頂部或近頂部;苞片卵狀橢圓形;花萼鍾狀,長達7毫米,裂片三角形或披針形,花序、總花梗、苞片、花萼均被灰黃色短柔毛;花冠黃色,長約為花萼的3倍,旗瓣近圓形,背面有紫褐色縱線紋,基部有附屬體及內彎的耳,翼瓣微倒卵形,有短耳,龍骨瓣先端鈍,微內彎;雄蕊二體,對旗瓣的1枚離生,其餘9枚合生;子房被毛,有胚珠數顆,花柱長,線狀,無毛,柱頭頭狀。
莢果線狀長圓形,長4-7厘米,寬6-11毫米,於種子間具明顯凹入的斜橫槽,被灰褐色短柔毛,先端漸尖,具長的尖頭;種子3-6顆,近圓形,稍扁,種皮暗紅色,有時有褐色斑點。花、果期2-11月。
生長環境
木豆是短日照作物,光照愈短,愈能促進花芽分化,木豆喜溫,最適宜生長溫度為18-34℃,適宜種植在海拔1600米以下地區,尤其以海拔1400米以下地區產量最高。木豆耐乾旱,年降水量600-000毫米最適;木豆比較耐瘠,對土壤要求不嚴,各類土壤均可種植,適宜的土壤pH值為5.0-7.5。
分布範圍
原產地或為印度,世界上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普遍有栽培,中國分布雲南、四川、江西、湖南、廣西、廣東、海南、浙江、福建、台灣、江蘇。
繁殖方法
木豆可採用營養袋育苗和苗床育苗兩種方法,一般以營養袋育苗效果最好。
營養袋育苗基本步驟及要點為:土壤消毒→土壤拌肥為木豆生長提供充分的養分→木豆浸種約13個小時→藥劑拌種,主要用呋喃丹,防治地下害蟲→播種每袋1粒→蓋土,厚約1.5厘米→澆水→可噴1次甲基托布津預防病害→置於19-25℃左右的地方→投放鼠藥防止老鼠偷食;
苗床育苗基本步驟及要點為:選擇苗床,一般選擇地面平整、土壤疏鬆、養料充足、水源方便的地塊為苗床→苗床整理,主要是整地、施肥→木豆浸種約13個小時→藥劑拌種(主要用呋喃丹)→播種→蓋土,厚度約1.5厘米→澆上足夠的水→投放鼠藥、塑膠薄膜圍欄防治老鼠→1周后開始出芽→2周后開始出土並長出1對真葉→在苗長到30厘米高時噴灑1次甲基托布津預防病害。
栽培技術
移栽:當苗長到30厘米高后可逐步移栽,移栽基本步驟及要點為:打塘(塘徑長寬各20厘米、塘深40厘米,株距1-1.5米,行距1.6-2.5米)→施足基肥,塘土回填→取苗(苗床育的苗儘量帶土移栽,儘可能保持根系完整,營養袋育的苗只須去掉營養袋即可帶土移栽)→移栽(儘量讓根系保持伸展)→澆足定根水→3-7天后木豆苗返青成活。
施肥:木豆施肥要根據木豆的品種、生育期及用途來確定,一般應施足基肥,基肥以磷肥和有機肥為主(一般每畝施磷肥20千克、土雜肥500-600千克)。從生育期看,苗期以氮肥為主,初花期以磷、鉀肥為主。木豆作為豆科植物,自身具有固氮能力,除苗期需氮較多外(苗20-30厘米高時每畝追施10千克氮肥),其它時期需氮較少。追肥主要以磷、鉀肥為主,一般在開花結莢前7-10天每畝需追施15-20千克磷、鉀肥,以深施效果最好。
病蟲防治
木豆病蟲害一般發生較少,常見害蟲有卷葉蟲、莢部鑽蛀性害蟲(主要是豆象)。
⑴卷葉蟲。主要以幼蟲為害嫩葉和芽(吐絲捆在一起),妨礙枝條進一步生長。從苗期直到開花結莢期,蟲在其中吃葉肉、花芽及嫩莢。防治方法一般是採用35%柴油死蜱1000-1500倍液噴霧或10%丁硫-噠蟎酮1000-1500倍液噴霧。
⑵莢部鑽蛀性害蟲。主要有豆象、棉鈴蟲、扁豆蛀莢蟲、藍蝶、豇豆豆野螟、蛾、莢蠅、食莢蜂,其中以豆象為主。
根據害蟲發生實際情況進行使用,通常連續防治兩次效果最好,兩次防治間隔5-7天。
主要價值
木豆用途廣泛,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可食用飼用。利用木豆進行藥品、保健與功能食品的研製和開發具有很大的潛力。但木豆口感不佳,嚴重限制其食品加工的發展。
木豆的根、莖、葉、花、莢和種子均可入藥,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
化學成分
種子含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和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γ-谷氨醯-5-甲基半胱氨酸(γ-gluta米yl-5-米ethylcysteine),胰蛋白酶抑制劑(trypsininhibitor),糜蛋白酶抑制劑(chy米otrypsininhibitor)。種芽含木豆異黃酮(cajanin),木豆異黃烷酮醇(cajand)。此外,葉中還含3-羥基-5-甲氧基茋-2-羧酸(3-hydroxy-5-米ethoxystibene-2-carboxylica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