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之鄉

木耳之鄉

湖北房縣是全國著名的黑木耳生產基地,全國的“木耳之鄉”。

基本情況

木耳之鄉 木耳之鄉

房縣是全國著名的黑木耳生產基地,馳名中外的“木耳之鄉”,房縣黑木耳年產量占湖北省總產量的1/3,全國的1/8。因其色鮮、肉厚、朵大、質優、營養豐富,在國際市場贏得“房耳”的盛譽。因“形似飛燕,其狀如飛”,故又被稱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譽。

歷史淵源

從古至今房縣人民均有栽培黑木耳的習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唐朝蘇恭著《唐本草注》中就提到了房縣黑木耳的人工栽培方法:“桑、槐、櫧、榆、柳此為五木耳……煮漿粥,安諸木上,以草復之,即生爾”。這不僅記載了房縣勞動人民對於常見耳樹的認識,而且總結了當時黑木耳的生產經驗,這是目前關於黑木耳生產的最早記錄,證明了房縣為最早生產黑木耳的地區之一。
據傳,唐中宗李顯(廬陵王)被貶房陵後,心思鬱結,久而成病,中醫以黑木耳入藥,不料卻被廚子誤以為菜炒制入膳中,李顯食後,感此物柔韌潤滑,清神解郁,遂久食。回京後,中宗點名“房耳”作貢品。由於當時只有伐木放置野外自然生長的條件,產量極低,供不應求,曾一度出現“百姓皆種耳、官商皆收耳”的繁榮景象,由此推動了房縣黑木耳大量種植。清代《房縣誌》記載:“木耳有紅、白、黑三種,白者尤貴。房東北有香山,騖利者貨山木伐之,杈了縱橫,如結棚欄,閱歲五六月,霖雨既零,朽木余液,凝而生之,獲數倍。南山中亦然。今則刀耕火種,叢箐盡成町畦,所市多自興安漢中來也。”《湖北通志》記載有:“木耳以鄖屬產者為最著名,世謂之鄖耳”,房耳占鄖耳總產的90%。從唐朝至今,房縣人民一直有生產、食用黑木耳的習慣,可見房縣黑木耳栽培利用歷史悠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