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
建公園
重現當日輝煌風采
木塔寺,隋唐長安城內著名寺院。始建於公元603年,是隋文帝為獨孤獻皇后所立,初名禪定寺。公元618年,改名為大莊嚴寺。位於長安城西南隅永陽坊東半部,與該坊西半部的大總持寺左右比鄰。兩寺建制相同,規模宏大,各建有一座規制相同的七層木塔,高三百三十尺(約97米),周長120步(約176米),氣勢宏偉。由於兩寺在長安城的諸多佛寺中一直處於十分突出的地位,香火隆重,所以在會昌五年(845年)唐武宗滅佛運動中,被明令保護,免遭焚毀。公元852年,大莊嚴寺改稱聖壽寺。公元907年,唐朝滅亡時,和長安城同時遭到嚴重破壞。後經宋、元、明時期多次修葺,但到明朝末年,又遭廢毀,只有木塔僅存。清朝康熙年間,又進行過兩次修復,並改名木塔寺。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該寺經過多次人為和自然破壞,寺內建築和木塔均已無存。目前僅存清康熙年間所建山門、東西偏殿和法堂等幾處遺蹟。
2009年9月,西安高新區管委會決定在原木塔寺遺址的基礎上建設木塔寺遺址公園。項目用地中尚留存的遺址包括大殿基址和山門遺址,殿基線左右列植的兩株古龍爪槐,寺址北端雕花青磚砌築的窯洞式建築。沿東西方向各有一個木塔遺址,為總持、莊嚴二寺之木塔當年的位置,但木塔已經不復存在。
木塔寺遺址公園位於西安高新區一期和二次創業區交匯處,北臨科技六路,南靠科技八路,西接唐延路,東依太白南路,公園一期占地6.78萬平方米,其中綠化5.5萬平方米,硬質鋪裝1.3萬平方米,水面積5020平方米。項目四周路網環繞,是高新區六大動脈的集中之地,是西安市及高新區2009年重點建設項目,工程資金總投入近5000萬元,工期日期為2009年7月至2009年11月。
遺址保護
與環境營造相融合
木塔寺遺址公園定位是帶有遺址保護性質的現代中式園林,在遺址保護措施上嚴格控制地面建築物。在臨近遺址5米的區域為重點保護範圍,在臨近遺址1米的區域設遊覽隔離區;根據陝西省古建研究院關於對《木塔寺遺址公園東廣場地宮發掘保護意見》的內容,對已經發掘的地宮遺址採用展示的手法,其他遺蹟採用回填保護的措施。
在考慮到高新區區域特點的同時反映傳統文化的精髓。公園在主體上以傳統園林為表現形式,增加了許多具有時代感的現代元素,最終形成了現代寺觀園林的核心理念。公園整體以“大綠”為核心,以遺址保護、利用現有資源結合“泉石竹樹養心”為指導思想。在綠化上進行擴展和豐富以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設計理念。
公園總體布局以兩軸為核心,以兩區為輔。兩軸即東西文化保護軸,南北歷史發展軸。兩區為北入口廣場雪松林區及湖景園林區。
公園在建設中,在南北歷史發展軸線大量種植了各色品種的玉蘭形成頗具特色的玉蘭林帶,“看櫻花去青龍寺,賞玉蘭游木塔寺”。山門遺址的南北側增加了鏡面水池和連通東西的景觀橋,其上設計了高4米的大型漢白玉荷花雕塑與南側蓮台形成了歷史上莊嚴寺“步護千葉之蓮,鳴自響之鐘”的意境。
東西文化保護軸上以東入口廣場為起點,在軸線東端設定了一尊高4米的漢白玉雕刻的龍形印章以彰顯木塔寺當年皇家寺院的尊貴地位,強化公園的文化藝術內涵。在原木塔遺址的基礎上,恢復建設了約2米高的塔建築基礎和一層木塔結構,象徵意念性地表現出當時木塔建築的恢弘。塔基處理採用跌水的形式豐富了景觀空間,形成了與遊人的互動。西側軸線地面上以投影形式在地面上採用立體綠化的方法形成塔的平面造型,讓遊人在遊覽的同時感受傳統在現代社會中新的演義。
東西文化保護軸西段,設定有六座以唐代著名詩人描寫木塔寺詩句為內容的大型書法浮雕,營造出強烈的文化藝術氛圍。在軸線西端以傳統建築元素———“塔剎”為主題設定了高4米的石雕藝術品,與軸線東端的木塔建築結構相互呼應,以現代元素詮釋古老盛景。
公園北入口廣場區,密植大規格的雪松形成面積11000㎡的雪松林,以達到古松蔽日,滿目蒼翠的景觀效果。同時在北廣場以建築元素———“鋪首”造型採用石雕藝術與公園銘牌相結合的方式,使抽象與寫實相融合,突出了現代唐風特色。同時北廣場的西側增加了機動車停車場,以方便統一管理,形成人車分流。
湖景園林區,以約5000平方米的湖面為中心,形成園因湖而活,湖因園而靈的景觀效果。湖景區大量引植了具有歷史滄桑感的老柳樹,以體現對木塔寺歷史的懷古。在湖西岸修建了實木結構的迴廊,給遊人提供觀賞美景、親水娛樂的場所。
快速推進
爭創全國建設典範
在木塔寺遺址公園建設過程中,景區工程由遺址保護、舊建築拆除、地面平整、水電隱蔽、湖面開掘、綠化工程及藝術品設施等若干方面組成。遺址保護方面根據西安市文物局對園區文物普探,及發掘出唐代夯牆、宋代地宮等遺蹟,對已有的山門遺址,偏殿遺址分別進行了保護計畫,並計畫在下一階段實施保護。綠化方面,由於園區內已有多種喬灌木所以在綠化建設時,充分加以保護和利用原有綠化資源,同時因地制宜密植大量的喬灌木,形成綠蔭大樹種為組團,以特色小景為點綴的新中式綠化風格。在功能上遮陽庇蔭建設更好的樹下空間,在景觀上大開大合形成多姿多彩的綠化效果。在文化上以唐代元素為點綴,暗喻千年古寺的蒼勁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藝術品角度,詮釋了佛教文化和詩歌、書法、雕刻的新理念。
在木塔寺遺址公園的建設中,各方面協調統一,創一流景區,爭全國的建設典範,克服多種困難如期完工。
結合西安市整體規劃建設部署,高新區整體規劃及建設計畫,以及木塔寺生態遺址公園自身的特點,公園建設方案提出“整體設計規劃,分部實施建設”的建設思路。即以西至唐延路的規劃城市道路為界,將場地劃分為南北兩區,其中北區為一期建設用地範圍,南區為二期建設用地範圍。並結合整體規劃提出“兩步走”的實施計畫。
計畫
第一步即在2009年度,在整體規劃設計方案的指導下,完成四邊為西至唐延路、東、南至規劃路、北至科技六路範圍的北區一期木塔寺遺址保護和公園建設。使該範圍在整體規劃設計方案和“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基本原則指導下,堅持“以改為主,改建結合”的方針,形成遺址保護區、建成區和新建區形成和諧共生的面貌。目前,一期項目已經如期建成,並對外開放。
第二步即在2010年度,完成四邊為西至唐延路、東、北至規劃路、南至科技八路範圍的南區二期木塔寺遺址保護和公園建設。該範圍的建設堅持整體規劃設計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案,結合特定的城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形成高新區獨特的城市特色和文化特點,並與北區相映成輝。
四大公園聚集
高新區生活環境再次躍升
西安高新區把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作為建設定位,要求建設標準首先在硬體上達到國際一流,並在建設過程中及時調整總體規劃,使高新區的功能更完善,布局更合理,環境更優美,成為交通便捷、居住宜人、生態環保、自然和諧、創新創業氛圍濃郁的科技新城。
在木塔寺遺址公園建成後,環繞其周邊的還有唐城牆遺址公園、新紀元公園、永陽公園,這樣高新區內就形成了四大公園聚集呈現的格局。這些公園全部是免費對外開放,對高新區人居生活和投資環境的提升作用明顯。
此外,高新區在建設中,一直最求高品質的文化內涵,唐城牆遺址公園、木塔寺遺址公園的建設都是高新區著力營造良好歷史文化的見證。多年的開發建設,已經把高新區營造為中西部環境最優美的綠色園區、最適宜商務辦公、居住的休閒區域和最具投資魅力的高科技園區。而更讓人們心動不已的是,高新區正朝著世界一流科技園區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