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元村
木元村位於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城南郊9公里處,由於交通閉塞,經濟貧乏,全村現有3個村民小組,265戶1118人,僅有耕地面積1104畝,人均0.9畝耕地,人均年收入只有1800元,是湖北省重點貧困村。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木元村
- 所屬國:中國
- 所屬市:襄樊市
- 地理位置:位於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城南郊9公里處
- 人口:1118人
- 其他:耕地面積1104畝
木元村
2006年該村被襄樊市市委定為市水利局的幫扶對象,市水利局迅速組成新農村建設工作隊進駐該村,引導和教育全村幹部民眾,搶抓機遇,艱苦創業,為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實現駐點村小康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市水利局新農村建設工作隊進駐南漳縣木元村以後,工作隊深感擺在面前的工作就是要儘快制定三年規劃,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工作隊召集村“兩委”班子、民主議事小組及民眾採取召開座談會的方式,認真傾聽民眾們對如何搞好木元村經濟發展的心聲和想法,從而結合村裡的實際情況,共同擬定了“三結合、三重點”(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以長遠為重點;基層組織建設與農民增收相結合,以農民人平均年增收200元為重點;治貧與治愚相結合,以治愚為重點)的工作思路,圍繞石灰石料、高山無公害蔬菜、反季節蔬菜、特色蔬菜和特色水果產業,規範管理,整合資源,發展經濟。制定了抓好駐點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民結構調整最佳化,努力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實現駐點村小康建設的總體規劃目標。該村離縣城不遠,但是村民思想落後,對自身資源利用不夠,存在“抱著金碗討飯吃”現象,“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這些觀念的存在,嚴重製約了經濟發展,影響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因此要想發展,必須破除這些陳舊的思想觀念。針對這些情況,襄樊市水利局局長張克啟、副局長徐朝明及工作隊人員經常深入駐點村,對村民們進行宣傳教育和疏導,並組織村裡的黨員、幹部一行35人用2天的時間,前往保康縣堯治河村參觀、取經,學習他們的致富經驗。通過實地考察學習,堯治河人民艱苦創業的精神,深深的震撼和感動了他們,使他們倍受鼓舞,受益匪淺,深刻地認識到“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認識到只有落後的幹部,沒有落後的民眾,只要幹部思想轉變了,工作對路了,信心增加了,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和問題,充分認識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只有相信科學,依靠科學,利用好科學,才能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同時,還選派6名頭腦靈活的年輕人前往臥龍職業學校學技術、學知識,培養他們的技能,讓他們帶頭致富。教育和引導黨員幹部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抓住國家村村通公路,抓住國家引水安全要求,抓住農村稅費改革等惠農政策和機遇,加強與交通、水利、扶貧辦、能源辦等部門的溝通、聯繫、匯報,積極爭取支持,加快新農村的建設步伐。先後向交通部門爭取資金36.5萬元,對該村3.5公里的村路進行改造硬化,向水利部門爭取資金15萬元,擬對7處大型人畜飲水池進行維修和興建67處小型蓄水池,從根本上解決村民們的行路難、吃水難的問題。並向能源辦爭取資金近10萬元,開發沼氣工程,大力興建生態家園。同時,在市局黨委的正確指導下,工作隊還結合該村的實際情況,一邊制定各種優惠政策最佳化發展環境,一邊四處聯繫招商,積極引進了年產值達200多萬元的免燒磚廠等企業,並準備興建1-3家石料加工企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從而盤活村裡的山、石資源,增加村民收入。通過基礎設施的建設,引進企業的落戶,創辦集體經濟實體,為木元村的經濟發展,為加快新農村的建設步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基礎。山裡有豐富的山石資源,可就是因為交通閉塞,前後幾家原有意向到此投資的企業知難而去。有道是:“機不可失,事不待我。”面臨這些機遇,如何調動村民們敢為天下先的創造意識和勇氣,把握時機創業致富,也就成了駐村工作隊的首要任務。為此,工作隊不斷在民眾中宣傳艱苦創業的典型,宣傳他們是如何克服發展基礎差,經濟落後,交通閉塞,山多田少等困難,艱苦創業,最後過上富裕的生活。通過宣傳,讓民眾們看到了希望,積極性空前高漲。充分的認識到要想富,必須先修路。俗話說“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針對上面給的資金有限,而集體經濟薄弱的情況,工作隊四處求援,支部一班人帶頭捐,民眾們自發籌錢,無償出力。他們頂烈日,戰酷暑,用時兩個多月,無償投工2500多個,完成土石方5000多方,對原來的一條長3500多米,寬3米的道路進行擴寬至4.5米的改造,目前路基已通過了縣交通部門的驗收,預計可在9月底全部硬化完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