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木下順二(1914~2006),日本劇作家,生於東京市本鄉區。國小四年級隨父母回故鄉。這期間《魯濱遜飄流記》、《西遊記》等作品給他自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熊本縣立中學和高校讀書時,便在學友會志《江原》和《九州新聞》上發表過文章。1936年重返東京,考入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英文科,在中野好夫的指導下,研究伊莉莎白一世時期的英國演劇史和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1939年1月應徵入伍,退役後在東京帝國大學學完了英國戲劇史的研究生課程。1946年任明治大學講師。1947年他和日本著名話劇演員山本安英等共同組織成立了“葡萄之會”劇團。他在創作初期寫的劇本,都由“葡萄之會”上演。
2006年10月30日,木下順二去世,享年96歲。
作品影響
戰後發表的《二十二待月之夜》、《彥市的故事》、《夕鶴》、《賽金剛盛衰記》等民間故事劇,表現勞動人民的淳樸和樂觀精神,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在日本劇壇開創了一個新的題材領域。代表作《夕鶴》寫仙鶴為報答農民與平救命之恩,變成美女相嫁,但在惡勢力的破壞之下,美滿姻緣終遭毀滅。它反映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揭露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對農民的剝削。劇本手法簡潔,格調清新,人物形象優美,被認為是日本戰後戲劇傑作之一。1978年,木下順二整理髮表了朗誦劇《 子午線祭 》,在演出中通過燈光變化描繪人物內心世界,推動情節,台詞則亦文亦白,把話劇、能劇、狂言、歌舞伎等藝術結合在一起,是一出風格獨特的作品。此外,還有描寫明治初年社會急劇變革時期青年的苦悶、彷徨的歷史劇《風浪》,取材於1950年菅季治事件的《蛙升天》和描寫佐爾格案件中被判處死刑的進步文化人尾崎秀實的《叫作奧托的日本人》等現代劇。
作品特點
木下順二戲劇作品的特點是與民間文學有著密切的關係,典型化原則較強。
社會活動
木下順二還是一位社會活動家,並且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1955年4月參加了在新德里召開的亞洲會議,同年6月參加了在赫爾辛基舉行的世界和平大會,1955、1960年先後兩次來我國訪問後,1963年作為日本作家代表團團長,1977年作為日中文化交流協會代表團副團長率團來訪,為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和文化交流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話劇《夕鶴》是木下順二的成名作,1949年1月發表在《婦女公論》雜誌上。1949年10月由“葡萄之會”首次上演。1964年曾來我國演出。被譯成法、英、俄、德、中、西班牙文。
主要作品
《二十二待月之夜》、《彥市的故事》、《夕鶴》、《賽金剛盛衰記》、《 子午線祭 》、《風浪》、《蛙升天》、《叫作奧托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