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概況
![朝陽新城](/img/0/f27/nBnauM3XzYTN5ITN1cDNyYz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3Q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朝陽新城濱湖地區整個規劃由一個全島、兩個半島、三條景觀通廊、四個內湖景觀區組成,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濱湖景觀帶。由南至北,它們分別為古文化展示區、南部濱水居住區、文化娛樂區、混合居住區、商業辦公區、北部濱水居住區。
![朝陽新城規劃圖](/img/d/814/nBnauM3XwMjMwkTN0cDNyYz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3QzLx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濱湖區域內,交通路網為“三縱六橫”體系,層次分別為車行、人行、水上遊覽線路,大力發展新區內無污染的交通體系,在某些道路寬度上略作控制,形成較為健全的步行系統和自然車、電瓶車系統。
在生態景觀方面,設定了不同的岸形與親水形式,有“生態型護岸”、“半生態型護岸”、“人工型護岸”。為形成“路在水中走,水在路下行”的景象,新城中有許多跨水而過的公路橋、車行橋、步行橋等各種橋體,豐富城市空間的律動感與趣味性。
總體規劃
![朝陽新城規劃圖](/img/d/4e7/nBnauM3XxgTO3MTOwcDNyYz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3Q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不是適宜居住的區域,CLD的出現將逐漸引導市民居住理念的轉變。 為建設以高品質的生活居住為主,融商務辦公、商業服務、文化體育、休閒娛樂等為一體的、設施完善的人居世界級典範新城,營造濱江、濱湖、濱河多樣化的濱水特色之城,南昌政府投入約90億元用於打造世界領先基礎設施建設,其中22.2億元用於朝陽新城的區域實施路網、水網等建設。記者從負責該片區施工建設的南昌城投基礎設施開發有限公司了解到,包括2條城市主幹道(桃花路、朝陽洲路);5條城市次幹道(水廠路、雲飛路、雲錦路、撫生路、翠屏路);29條城市支路;42座橋樑;7條排水渠道以及象湖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系統。
據南昌國土資源局了解,朝陽新城作為打造成國際頂級城市新區,有大量土地將用於建設服務片區居民的公建配套設施,其中包括1125畝朝陽公園、175.5畝中心公園等多處綠地景觀、多所一定規模的中國小、慈善醫療機構以及大型休閒文化廣場等配套,同時另規劃有以觀光旅遊、休閒娛樂為主的南桃花河自然生態服務帶及現代商務綜合服務區。記者還從朝陽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領導小組有關負責人塗偉口中了解到,南昌一中朝陽新城校區即將招生,第三醫院將於2013年交付使用。 參照3.4平方公里的紐約中央公園周邊聚集了整個城市大部分博物館、藝術學校、百老匯,凝聚了大片人氣。11.7平方公里朝陽新城也將在未來數年內,迅速集合一批生活配套設施,提高區域居住舒適度和幸福感,成為南昌居住區的新標桿。
新區配套
出行
![建設中的朝陽新城](/img/e/b4a/nBnauM3XzMTO5YjM5YDNyYz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2Q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教育
新城有中學4所、國小9所:新建住宅區逐步實行高中與國中分離辦學,國中與國小合併辦學。中學原則上每5萬人配備一所,國小每2-2.5萬人配備一所,總計配備中學4所、國小9所。中學規模按50個班設定,每所中學容納學生2500人,每處用地規模不小於4萬平方米;國小的規模平均按45班設定,每所國小容納學生2250人,每處用地規模不小於1.2萬平方米。每個居住小區設定一所幼稚園,每所幼稚園容納學齡前兒童300人,每處用地規模不小於3000平方米。
醫療
![朝陽新城一角](/img/9/92a/nBnauM3X2czM4QDM4YDNyYz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2Q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休閒文化
朝陽公園、中心公園、桃花河水系景觀,設兒童遊戲場、老人活動場:文化活動站規劃按1-1.5萬居民設一處配置,每處按每千人用地40~60平方米,每千人建築20~30平方米進行建設。可與小區服務中心或行政管理合設。同時,結合組團、街坊內部集中綠地設定兒童遊戲場、老人活動場。
生活服務
![世界領先新城——朝陽新城](/img/7/d38/nBnauM3X4EzNwgTO2YDNyYzM0UTM5YDMwIjMxADMwAzMxAzL2Q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公用
300-500米設一處公廁:公共廁所按照繁華地段每300-500米設一處,居住區每1000-1500戶設一處的規範要求進行設定,每處占地60~100平方米;小區內設垃圾收集點若干,按服務半徑70米設定;垃圾收集轉運站按0.7~1平方公里設一座,規劃10座,每座占地不小於1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