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朝天門街道辦事處,2015年渝中區機構調整,原朝天門街道辦事處、望龍門街道辦事處、朝天門市場管理處合併為朝天門街道辦事處,下轄二府衙社區、湖廣會館社區、陝西路社區、巴縣衙門社區、白象街社區、朝千路社區、棉花街社區7個社區,戶籍戶數1.7萬戶、4.3萬人,常住戶數1.9萬戶、人數5.1萬人。
朝天門街道辦事處內設機構,有街道內設黨工委辦公室、行政辦公室、人大工委辦公室、社會建設科、城市管理科、司法所、勞動保障和服務經濟發展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公室、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朝天門市場管理科、朝天門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隊等12個科室和社會保障服務所1個下屬事業單位 。
歷史文化
朝天門城門,最早建於戰國時期,由秦將張儀吞滅巴國後修築巴郡城池時所建。蜀漢時期,太守李嚴大築江州城門。南宋晚期,蒙古軍隊大兵壓境,為加強重慶的防務,守將彭大雅搶築重慶城門,其範圍已較李嚴的舊城門擴大了兩倍。自此,各朝代陸續在重慶築牆辟門,但都不規範。到了明朝洪武年間,重慶守將戴鼎,將前人留下來的城門加以修繕和改造,並請來風水先生為之把脈,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術來確定門的方位,又以“九宮八卦”之象來確定門的數量和開閉,以示“金城湯地”的含意。所以,重慶城門共有“九開八閉十七門”。
古時重慶17座城門的排列,以朝天門為起點,按照順時針方向轉一圈,開門和閉門相間排列,開門多一座,儲奇和金紫兩個開門在一起。濱長江沿岸有十座城門,分別是朝天門、翠微門、東水門、太安門、太平門、人和門、儲奇門、金紫門、鳳凰門、南紀門。濱嘉陵江共四座城門,為臨江門、洪崖門、千廝門、福興門。連陸有金湯門、通遠門、定遠門三門。
17座城門中,朝天門是規模最大的一座城門,門上原書四個大字:“古渝雄關”。因此門隨東逝長江,面朝天子帝都南京,於此迎御差,接聖旨,故名“朝天門”。1891年重慶闢為商埠,朝天門始設海關。清朝時期,對重慶古城垣作過數次補修、重修,但是都未改變戴鼎奠定的古重慶城門的範圍和格局,直至民國初期。1927年因修建朝天門碼頭,將舊城門撤除。1949年“9·20”火災使朝天門附近2千米的區域化為一片廢墟,從此,朝天門僅餘城基牆垣。
1998年,渝中區新建宏偉的朝天門廣場,並由原總書記江澤民親筆題寫廣場名,自此廣場成為重慶著名地標,是俯看兩江匯流,縱覽沿江風光的絕佳去處。
朝天門地處重慶解放碑中央商務區核緣地帶,是渝中區乃至重慶市的百貨商貿中心、金融中心、水陸交通樞紐和旅遊觀光地區,同時還是重慶金融中心起源地,是重要的商貿中心。西南第一家銀行--浚川源銀行在打銅街成立,抗戰時期匯聚了遷入重慶的全國性銀行和重慶主要的金融機構,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十餘家銀行均在轄區設立了支行或網點。轄區內有西南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全國十大批發市場之一的朝天門綜合交易市場 。
風景名勝
朝天門地區是重慶都市旅遊名片,有著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是重慶旅遊集散地。重慶著名地標--朝天門廣場是俯看兩江匯流,縱覽沿江風光的絕佳去處,朝天門兩江游亦成為了重慶旅遊的一張名片。此外,轄區駐有重慶規劃展覽館、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湖廣會館、南宋老鼓樓衙署,4A級景區洪崖洞民俗風貌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水門舊址等旅遊景點。
朝天門地區位於重慶渝中區東南端長江和嘉陵江交匯處的“金三角”地區,是渝中區連線重慶北部、東部和南部的交通要道,是重慶水陸交通樞紐。轄區有9個泵船碼頭,朝天門碼頭連線著重慶經濟發展的神經,是早年出川的通道。轄區有陝西路、長濱路、嘉濱路、民族路、新華路、解放東路等主幹道和棉花街、千斯門行街等重要支次幹道,有105路、132路、135路、871路等近20條公車穿行轄區。軌道交通1號線、6號線貫穿轄區,連線江北區和南岸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