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九華,即“朝拜九華山”。漢族等民間信仰風俗。流行於安徽、江西、浙江、江蘇、河南、湖北等地。一般為佛教信徒所遵循。
九華山,在安徽青陽境內,原名九子山。唐天寶間,大詩人李白游秋浦,望此山九峰如蓮花,作詩稱:“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從此更“九子”為“九華”。
九華山群峰竟秀,獨特别致,多溪流、飛瀑、怪石、古洞、蒼松、翠竹,唐劉禹錫贊其“奇峰一見驚魂魄”,宋王安石譽為“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尤其寺庵林立,僧尼雲集,長期以來,與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j西五台山,合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享有“佛國仙城”之號。
唐開元間(一說永徽問),新羅國王族近宗金喬覺,卓錫此山,辟庵說佛,在此大規模建築寺廟。貞元十年(公元794年),金喬覺99歲圓寂。《安徽通志》稱其圓寂時“兜羅手軟,金鎖骨鳴,顏面如生”。佛徒信為菩薩化身,尊之“地藏王”(又稱“地藏菩薩”),為之建塔。相傳地藏王(金喬覺)為夏曆七月三十所生,每年此日,千百里內的佛門信徒,均到九華山燒香拜佛,慶祝其誕辰。香火鼎盛,無與倫比。民間於此日前後進九華山朝拜,故名。
因進山者一時過分集中,山上無法安排,俗定:凡欲朝九華者,東南和南方來的,先至安徽績溪小九華山進香;東北和北方來的,則先至安徽蕪湖小九華山(又名“赭山”)朝拜。然後方可獲進九華禮佛資格。
1919年《蕪湖縣誌》:“七月晦日(夏曆每月最後一天稱晦日),俗傳地藏王誕日,向赭山燒香者百十為群,夜則人持一燈,魚貫而上,望之若燭龍然。
”進山朝拜者必燒香,舊時分“燒行香”與“燒拜香”兩種,虔誠者,多選擇後者。燒行香者,著日常服裝,雖逢廟即進香,然香燃則走,無特殊約束;燒拜香者則有種種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