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雲村[山東省鄒城市石牆鎮下轄村]

望雲村[山東省鄒城市石牆鎮下轄村]

望雲村隸屬於山東省鄒城市石牆鎮,為鄒城西南部一大型自然村落,現分為4個行政村(望雲一村、望雲二村、望雲三村、望雲四村)。地處平原,耕地面積5972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土特產有香椿芽等。2011年底,4村共有居民1459戶,4887人。農曆每旬三、八為集市日。村莊東西各有一處漢代遺址。

望雲村隸屬於山東省鄒城市石牆鎮,乃一大型自然村落。位於鄒城市區西南14公里處,345省道(棗莊濟寧)東側,臨菏公路南,鄒兩公路從村南通過,石牆河望雲河自東向西從村莊面與北面流過。地處平原,耕地面積5972畝,糧食產量549.2萬公斤,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土特產有香椿芽等。2011年底,4個行政村共有居民1459戶,4887人,漢族;居民姓氏主要有司、孫、邵、高、王、李、孔、唐、田、鄧、靳、牛、馬、馮、許、喬、陳、顏、張、趙、戰、孟、齊、薄、石、常、岳、韓、宋、葛、秦、扈、劉、朱、聶、蘇、郭等。

望雲四村“廉潔教育講堂”望雲四村廉潔教育講堂
據村中原有碑刻記載,該村始建於唐朝初年,卓、馮、馬三姓先後遷此定居,因卓姓有人在朝為官,故取村名為卓家莊。元末明初之際,戰亂頻繁,兵戈擾攘,村民或死於兵刃,或死於飢餓,或死於瘟疫,或流移他鄉,村民所剩無幾,遂有孫、高、司三姓相繼遷入。而該村地處歷史名山嶧山西面,距嶧山10餘華里。嶧山,在漫長的農耕社會,對於望雲村民來說,既是一個地理坐標,又是觀測天象判斷陰晴的主要依據。鄉民早起後習慣翹首東望嶧山頂上有無雲霧以測天氣陰晴。若能看到清亮的山石與蒼鬱的松柏,便知今日一準是晴天,遂打譜做晴天的農活;若是雲霧瀰漫,嶧山若以若現,天氣定會有所變化;若山頂上白雲纏繞或被雲霧籠罩,一準會下大雨,在農活上則另作安排。“嶧山出雲狗吃草,這場大雨跑不了”這句農諺即是這么來的。久而久之,人們便稱村莊為望雲,時在明朝初年。
望雲二村簽訂計生契約望雲二村簽訂計生契約
然“望雲”還有別的意思。《新唐書·狄仁傑傳》:“仁傑登太行山,反顧,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雲移,乃得去。”舊因以“望雲”指思念父母。亦謂仰慕帝王。駱賓王《上司列太常伯啟》:“指帝鄉以望雲,赴長安而就日。”因此,望雲村名之來歷亦不能排除含有遊子思念父母與臣子仰慕帝王之義。據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修《鄒縣誌·防禦志》載:“望雲村,離城三十里,住民共八十八家,甲長九名。”據1930年《鄒縣地畝冊》,時鄒縣顏莊社望雲村有居民354戶。

司中鋒(1916—2004),望雲村人,曾任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空六軍政委,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農曆每旬三、八為集市日。村莊東西各有一處漢代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