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軍山

望軍山

望軍山,位於廣西北流市,海撥1143米,山頂由五個小山包構成,各山包之間的鞍部,都形成30—50平方米的小平地,解放前是土匪巢穴。

望軍山簡介

東面和南面均系荒草土山,有石頭露出地面,北面和西面均系亂石並間一些小絕崖,叢生雜木,大塊亂石底下,均有石隙能住5—10人,最北的小山頂,有兩個石縫能住10—15人。東面和西面坡60度,南面坡50度。東面展望北流元常、茶垌、民樂一帶。

地勢險要。民眾反映,1931年,梧州民團區(北流為屬縣)軍警會同北、郁、博、容四縣民團圍剿望軍山土匪時,土匪曾借頂上大片石頑抗一天一夜。

望軍山剿匪記

望軍山當時的匪首叫張德利,民樂賀平村人,以望軍山作為匪窩,與大容山蓮塘肚(蓮花頂)的賊匪“爛豆豉”(王雄)遙相呼應,有 “黃九、張德利有望軍山,朱開芝、王雄在連塘肚”和“東邊張德利,西邊爛豆豉”之稱。望軍山張德利賊匪到處搶劫和捉人,把人捉去後,按其家中能出多少錢、糧,定出身價,限期贖取,過期殺之。當時大容山地區,幾乎沒有那一個村莊不遭過他們的劫害,僅容縣石劍鄉被搶劫的就有四十六戶,燒屋五十四間,殺死六十人。這些土匪,都是與官僚地主互相勾結狼狽為奸的。容縣水口鄉賊頭黃九,就是與該縣茲堂鄉官僚地主馬曉軍互相勾結的;馬家為了吞占農民的田地、山林則供給****黃九在望軍山組織賊幫,把農民捉去,要錢要糧,迫不得以將田地,山林賣給馬家去贖回,否則就全家被搶光、殺光、燒光。

當時張�利一匪曾多次出山搶刧北流各處民眾,據說曾搶刧到現在的北流鎮河泉村位置。一年除夕年夜河泉村一婦女起身看火煲米粽,到天光仍不見回,家裡的人都說怎么看火一夜不回,後來得知是望軍山張德利一夥米粽連人一起搶走。開價是10個錝銀(大洋)贖身,不然撕票。最終這婦女因沒錢贖身被殺。椐民樂賀平村民眾描述,當時張德利一夥殺害“肉票”就是拉到望軍頂懸岩上,從脖子上大砍一刀,然後一腳踢下懸岩。早年民眾上望軍頂摘米粽葉仍看到懸岩下很多白骨,由於白骨下面長出竹子,有些頭骨還被長出的竹子串得高高在竹上的。可見當時張德利一夥的殘忍。由於土匪的猖狂作惡,使得大容山的民眾多少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直至1931年張德利搶劫了容縣大官僚黃紹宏(當時的廣西省主席)的老婆搞投機的汽車貨物,令黃紹宏大為火憤,決定派軍隊配合各縣兵、民團(相當於今天的民兵)圍剿,將土匪肅清。

圍剿用時一年多。張德利一夥搶了黃紹宏老婆的貨物後,黃紹宏就決定進行圍剿。先是派便衣化妝成農民對張德利一夥進行跟蹤,在一次張德利打劫後跟著裝牛拉貨的牛腳印到了賀平楓木坪(因當地有一大楓樹而得稱)。原來張德利一夥外出打刧後都先回到楓木坪過夜,第二天才上望軍山。當晚剿匪兵和民團就追到了了楓木坪。張德利一夥看到情況緊急,連夜把所搶的物品埋藏,並打上記號以便日後來取(現在還可以看到部分記號)。後來剿匪兵和民團把張德利一夥追趕到鳳凰嶺上的廟中圍困起來。賊匪們在廟中不敢向外望,張德利自以為是首領膽大,伸頭出來一探,當場被槍打死。據政府檔案記載1931年至1932年剿匪中,國民黨派兵上望軍山打土匪,都穿著單衣,農曆八月中旬在山上突變寒冷,凍死了不少人。現在還有人流傳“八月十五冷死兵”的故事。 目前,張德利家族還有後人在當地居住,過著平安、純樸、小康的農民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