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山

南望山

南望山位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區和西區之間,南望山海拔139.5米.主要位於中國地質大學北區地段,是武漢地區較高的山脈之一,和瑜伽山一樣已經有數億年的歷史,屬於大別山系的余脈。山上現仍有雷達兵駐紮,山下是軍事管理區,一般不讓靠近雷達站。南望山上有西漢時期的蠻王冢,在東湖南望山南麓,湖北省郵科院社區大院北牆邊,有一個不大的牌坊,其後一個高高的土堆,鑲嵌著一塊大理石碑,上刻“蠻王冢”三個大字。南望山是地大地質,資源,環境,地空,工程等專業的現場教學場所,同時也是體育課部野外素質拓展的教學場所。

介紹

南望山南望山

南望山

南望山位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區和西區之間,南望山海拔139.5米.主要位於中國地質大學北區地段,是武漢地區較高的山脈之一,和瑜伽山一樣已經有數億年的歷史,屬於大別山系的余脈。山上至今仍有雷達兵駐紮,山下是軍事管理區,一般情況不讓靠近雷達站。

周圍環境

地大隧道地大隧道

南望山的東邊是709,59和72路公車起點站,和喻家山隔路相望;山的西邊是東湖的一部分;山的北邊是地大北區、武昌實驗寄宿學校、武大軟體園以及張家山、猴山、 都山;山的南邊是地大西區、武漢郵科院、南望山國小

,站在山上可俯瞰周圍地區。整個南望山以及以北屬於東湖風景區,嚴禁菸火,而且出於不破壞東湖風景區整體景貌的考慮,地處東湖風景區範圍的地大北區的各種教學、生活建築均在五層(15米)以下。

山底有連線地大西區和北區的隧道,名為“地大隧道”,全長333米,淨空高4.5米,洞寬6米。該隧道投資600多萬元,於2003年6月動工,2003年12月打通,為全國高校第一條隧道。由於南望山南北兩側的岩性不同,南側是能幹性差的砂質岩,北側是能幹性強的矽質岩,故隧道南出口呈圓形,北出口呈方形。

地大北區食堂後的山體有地質大學素質拓展基地,地大人對南望山有著濃厚的感情,如同珞珈山之於武大,喻家山之於華科。

山上經常有野豬出沒,大家務必小心,沒事切勿獨自登山。

南望山是地大地質,資源,環境,地空,工程等專業的現場教學場所,同時也是體育課部野外素質拓展的教學場所。

歷史文化

南望山南望山

悠久的歷史使得南望山成為了中國亘古不變的傳說,

南望山上有西漢時期的蠻王冢,在東湖南望山南麓,湖北省郵科院社區大院北牆邊,有一個不大的牌坊,其後一個高高的土堆,鑲嵌著一塊大理石碑,上刻“蠻王冢”三個大字。

蠻王冢是武漢市洪山區重要文物景點之一。它是古代蠻王的墳墓,是古代蠻族在廣袤的江漢平原上生活的見證。

南望山南望山

據《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公元47年,南郡(今荊州一帶)之地的蠻族反叛,被鎮壓後,7000餘人遷到江夏地區。公元101年,南郡所屬之巫縣的蠻族,在首領許聖的號召下,為反抗稅收不均起事。事後,一部分蠻族

又遷徙到江夏。後來,這兩批南郡蠻族被稱為“江夏蠻”,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勢力,經常反抗統治者的鎮壓,甚至與廬江農民軍黃穰結盟,集十餘萬人攻下附近四縣,前後抗爭130多年,故江夏曆代蠻王陵墓均設於此…… 蠻王冢的由來在文獻中有明確記載,據清同治《江夏縣誌》稱:“馬歧山一名來王山(南望山),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南有蠻王冢。”

據當地老人介紹,蠻王冢原為並列三冢,西邊的一冢在解放初被居民取磚挖掉,原有的地面建築已蕩然無存。中間的一冢在“文革”期間亦被挖掉,現僅存東邊一冢。如今,蠻王冢已受到武漢市、洪山區文物部門的重點保護,每日遊人不斷。

地大簡介

南望山南望山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創

新平台”建設項目的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擁有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理、工、文、管、經、法、教、哲、農、藝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南望山南望山

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的地質系合併組成的北京地質學院,是著名的“八大學院”之一。1970年,學校遷出北京,於1975年定址武漢,並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1978年,經鄧小平批准,在原北京舊校址設立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國家

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同時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校位於武漢市洪山區南望山腳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