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赫曦台

望赫曦台

隔江嶽麓懸情久,雷雨瀟湘日夜來。 安得輕風掃微靄,振衣直上赫曦台。

基本信息

名稱:《望赫曦台》

作者:王守仁

朝代:明朝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隔江嶽麓懸情久,雷雨瀟湘日夜來。

安得輕風掃微靄,振衣直上赫曦台。

詩詞鑑賞

題解

赫曦台位於嶽麓書院門前。明嘉靖七年知府孫存在嶽麓山頂建有赫曦台。王守仁題詩:“隔江嶽麓懸情久,雷雨瀟湘日夜來,安得輕風掃微靄,振衣直上赫曦台”。後來逐漸荒廢。

公元1790 年(清乾隆五十五年)山長羅典建台於書院前,其意在追念朱熹。台經多次修葺,保留至今。台的左右壁上有“福’、“壽”二字,字高丈余。其中“壽”字寫得 龍飛鳳舞,相傳公元1807年(清嘉慶十二年)羅典“重赴鹿嗚”(清代考舉人,主考舉行宴會稱“鹿鳴宴”,六十年後,舉行紀念,稱重赴鹿鳴),有一遠方來的道人,用竹帚蘸黃泥水寫的,後由羅典另寫“福’字,置於左壁。台後即古桃李坪,“五百天桃”源出於此。

公元1167年(宋乾道三年),朱熹自閩來訪張,講學嶽麓、城南書院,停留二月,常晨起登麓山觀日出。在《雲谷山記》文中說:“余名嶽麓山頂曰赫曦。”張築台,朱熹題額“赫曦台”。後廢。

公元1528年(明嘉靖七年),知府孫存復建"赫曦亭"於原址,又廢。

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年),山長羅典在書院大門前坪建一台,曰前亭,又名前台。

公元1821年(道光元年),山長歐陽厚均發現赫曦台原碑刻,為存朱子故跡,改前亭名赫曦台。

公元1868年(同冶七年),巡撫劉昆重修時,台前更置石柱一對,坪鋪麻石,增建圍牆。 台為湖南地方戲台典型形制,前部單檐歇山與後部三間單層弓形硬山結合,青瓦頂,空花琉璃脊,弓形封火山牆,挑檐卷棚,呈凸形平面,前後開敞,可登石級而上。

鑑賞

明代著名理學家王陽明被貶貴陽,途經長沙,游朱、張古蹟,寫下“望赫曦台”詩句:隔江嶽麓懸情久,雷雨瀟湘日夜來。安得輕風掃微靄,振衣直上赫曦台。表達了他身處逆境時的宏大理想。

作者簡介

王守仁(1472-1529),漢族,浙江餘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廟東廡第58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