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望海樓教堂坐北朝南,磚木結構,通常56米、寬15米,正面立有三個塔樓,塔樓高22米,呈筆架形,內部並列兩排立柱,是典型的法國式天主教堂建築式樣。歷史
1862年,法國天主教神父衛儒梅通過法國駐津領事與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交涉,獲得天津三岔河口北岸望海樓(1773年天津鹽商集資修建的3層樓閣,有房152間,天津著名建築,又稱海河或河樓,當時已經荒廢)舊址及其西側崇禧觀15畝土地。但最初幾年只能隱蔽在東門附近的深宅大院中,開辦仁慈堂養病院。1866年,法國神父謝福音(1820―1870)到津傳教,於1869年5月16日拆毀了崇禧觀舊址,年底建成天津第一座天主教堂———勝利之後堂(聖母得勝堂),堂身長30米,寬10米,建築風格採用哥德式,俗稱望海樓天主堂。法國駐天津領事館則搬進了東面的望海樓行宮遺址。望海樓教堂的出名在於“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因懷疑教會拐騙、殘害收養的中國兒童,被憤怒的民眾燒毀,所謂“火燒望海樓”,10名修女、2名神父、以及法國領事館人員,5名法、俄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被殺死,焚毀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仁慈堂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基督教堂。整個行動持續了3小時。在法國公使的壓力下,清政府以賠款40萬兩白銀,並處死16人以平息。
1897年,望海樓天主堂在空置了20多年之後被重建起來。1900年夏義和團在天津興起,教堂再次被燒毀。
1904年望海樓教堂用庚子賠款第三次重建落成,建築仍然依照原樣,正面和一般哥德式教堂建築不太一樣,有三個塔樓,中間的最高。(一般哥德式如巴黎聖母院只有兩個塔樓。),有彩色玻璃拼出圖形的大窗。
1912年,天主教天津教區成立,主教座堂最初就設在望海樓天主堂,隨即於1913年開工建造西開教堂,1916年建成以後主教座堂遷到那裡。
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建築受到一定的破壞,現已維修好,重新成為天津天主教會的一座教堂。1988年,望海樓教堂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