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望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納蘭性德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望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挑燈坐,坐久憶年時②。薄霧籠花嬌欲泣,夜深微月下楊枝。催道太眠遲。憔悴去,此恨有誰知。天上人間俱悵望,經聲佛火兩淒迷③。未夢已先疑。
注釋
①雙林禪院:指今山西省平遙縣西南七公里處雙林寺內之禪院。雙林寺內東軸線上有禪院、經房、僧舍等。
②憶年時:謂回憶起去年此時來。
③經聲句:謂耳中所聽,眼中所見都是淒迷之情景,更增添了調悵。佛火,供佛時點燃的油燈香燭之火.
譯文
久坐憶年時。看看,他又在掩飾。前塵往事,如果要久坐才能想起來,那他還到禪院乾什麼,既然放的下,又何必時時拿起來提醒自己。挑燈而坐,瞧不盡鏡里燈花瘦,淚眼朦朧,說不出相思話語噎滿喉。
薄霧籠花嬌欲泣,夜深微月下楊枝。又是一個上弦月的晚上。坐著久了,想起往事也不稀奇。可是像容若這般:活在自己內心觀照的世界裡,想著玉人嬌容,幻想玉人催促自己入眠的,深情倒是可以解釋。
作品賞析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之二月、九月,納蘭曾兩次隨同皇帝、皇太后西幸五台山,這首(此篇《昭代詞選》、汪元治刻本皆作《憶江南》)與下一首《憶江南》大約作於九月的行途中。這兩首都是為亡妻而作,從“天上人間俱悵望”和“風雨消磨生死別”來看,其傷悼之意已明。詩人宿於寺舍僧房,但所得感受卻非禪宗佛事,亦非對人生的某種領悟,而是更勾起對亡妻的刻骨懷念。其所謂“有感”,便是這天上人間生死之別的不能忘情。可見納蘭與盧氏夫妻情愛之深篤,亦可見納蘭於愛情的真純誠摯。這種生死不渝的愛情、夫妻情,對於封建時代的貴介公子來說,確是難能可責的。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58),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公元1676年(康熙15年)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1685年(康熙24年)患急病去世,年僅31歲。納蘭性德去世後,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區上莊皂甲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