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開篇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 。 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

基本信息

釋義

出自《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君子之行,聖人之心是學生立身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的認知就不要學聖人之學。此時雖不知聖人為何行止,但要有君子的基礎,這是我們學習基礎也是不可含糊的東西,心性不可在此有一絲一毫的偏頗,否則學之大患,行之大難。以後的世間各種緣法起始處行之也知如何約束自己。雖不可能遍成大家但也不壞一世苦讀修身之功。

解說

【釋義】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愉快嗎?

用法】這句話常被用以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

自:從,這裡指從遠方來

朋:同門;一同學習者;弟子;志同道合的人

樂:快樂。

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裡相當於“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的意思。

遠方:指遙遠的未來

例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解釋:子曰:學而時習之,不是也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嗎?有學生從遠方來(請教),不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嗎?有人不了解你而不對他生氣,不也是君子之行的一種表現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