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扁鼓
扁鼓,是蒙古、藏、朝鮮、滿、納西、彝、苗、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蒙古語稱恆格勒格,藏語稱額阿、額窮、當木窮,朝鮮族、滿族稱架鼓,苗語稱嗯鐸,漢族稱跨鼓,鼓...
扁鼓簡介 扁鼓分類 扁鼓用途 演奏技巧 -
章丘扁鼓
章丘扁鼓是一種古老的民間音樂。其起源史料上沒有記載,關於它的出處,眾說紛紜。據濟南市章丘區相公鎮巡檢村老民間藝人姜兆金等人講,相傳扁鼓最早是由先民們從山...
起源 發展 相關物品 主要特徵 重要價值 -
鼓[打擊樂器]
鼓是一種打擊樂器,在堅固的且一般為圓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雙面蒙上一塊拉緊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擊出聲。鼓在非洲的傳統音樂以及在現代音樂中是一種比較重要的...
簡介 歷史 在中國的發展 鼓與民族 鼓的分類 -
八角鼓
八角鼓是滿族、白族、漢族等族打擊樂器。因鼓身有八個角而得名。八角是代表當時清朝的八旗,八角鼓都有一個長長的鼓穗(谷穗),是代表年年五穀豐登的意思。八角形...
簡介 歷史發展 基本結構 演唱形式 演奏技巧 -
三棒鼓
中國湖北曲種。流行於湖北天門等地。源於唐代的三杖鼓。明人沈德符在《顧曲雜言》里已記載了三棒鼓在萬曆年間的演出情況。清末與鳳陽花鼓合流,流傳漸廣。除東北地...
簡介 歷史溯源 流派種類 藝術形式 傳統曲目 -
平定迓鼓
平定迓鼓是流行於山西陽泉地區的一種民間藝術,宋將王韶在熙寧六年統率宋軍與西夏在史稱“熙州之役”的戰爭中創製于軍中,後經過長期變革,在鄉村中演變為文武兩種迓鼓。
簡介 歷史淵源 主要流行地區 參演人數 表現形式 -
山東八角鼓
明代中葉以後,八角鼓開始流傳北京。明代沈榜《宛署雜記》中記載:“劉雄八角鼓絕:劉初善擊鼓,輕重疾徐,隨人意作聲,或以雜絲竹管弦之間,節奏曲合,更能助其清...
簡介 藝術形式 表演形式 主要形態 表演形式 -
迓鼓
迓鼓是宋元時民間樂曲名。官府有衙鼓民間效其節奏訛作迓鼓。
信息 概述 簡介 來歷 形式 -
扁鼓藻
扁鼓藻是野生的水生物,單細胞。細胞側扁,縊縫深凹。頂緣圓、平直或平直圓形。半細胞中部有時有拱形隆起。半細胞具1、2或4個軸生色素體,每1色素體具1或數個...
基本信息 識別特徵 用途價值 開發利用 保護建議 -
扁鼓舞
扁鼓舞為朝鮮族古老的打擊樂器,後發展成為男女舞者胸前系鼓而舞的舞蹈。表演時舞者兩手擊打胸前的扁鼓,邊擊邊舞。女性扁鼓舞多為獨舞,舞姿優雅,男性扁鼓舞多為...
扁鼓舞概述 扁鼓介紹 彝族扁鼓舞的發展及特點